□ 王博瑶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结合全省数字化改革要求,依托“青少年德育数字化平台试点”,以关爱留守儿童为切入口,聚焦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心理失衡、道德失范、学业失教、生活失助、安全失管等诸多问题,积极创新打造了“未成年人德育智护(东篱之家)”应用,整合家庭、学校、社会、政府等多方数据,建立监测、预警、处置、帮扶“四位一体”的联动守护机制,综合提供思政教育、心理护航、实践管理等系列关爱服务,全方位保障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该应用2021年12月8日上线“浙里办”,截至2022年4月底,已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健康辅导等服务130余次,累计预警并处置留守儿童出入网吧、打架斗殴等问题134个,职能部门协同处置率达98%,问题留守儿童教育转化率提高到96%。
全量归集 一图知底数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统一留守儿童认定标准,仙居县委宣传部协同民政、教育、团委、妇联等13家部门,打通了全国农村“三留守”人员信息管理系统、流动人口管理系统、仙学汇等11个数源系统,归集留守儿童及其家庭成员、家庭住址、就读学校等12项数据元素,重新构建起覆盖6342名留守儿童的动态数据库。归集儿童之家、乡村学校少年宫、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等500多家教育实践基地的位置、开设课程、教师资源等6类数据,构建起德育实践资源数据库。综合两库数据,绘制形成“东篱之家”数字地图,可清晰展示各乡镇现有留守儿童和德育实践资源情况,并精准测算其供需比率,帮助政府部门快速掌握供需缺口、科学调配德育资源。
闭环管理 一码护成长
根据留守儿童注册登记信息,应用自动生成专属“成长码”,供家长、教师、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等管理者随时查看,及时掌握留守儿童家庭情况、心理健康历程、权益维护诉求等信息。同时,以留守儿童实时守护为核心,围绕学业问题、不良嗜好、打架斗殴、网络沉迷、心理问题、违法犯罪、其他等7个方面,通过心理测评、人脸抓拍、同学评价等方式,构建形成留守儿童问题发现至落地处置的“主动发现、研判预警、快速处置、精准帮扶、责任监督”的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建立“三色赋码”制度,清晰反映留守儿童学习、生活、情感、心理等问题等级,推动留守儿童各类问题分级分类高效处置,实现留守儿童应管尽管、早管真管。比如,某中学老师一周内多次发现其班上一名学生出现上课睡觉、不交作业等现象,经向其他学生了解,发现该名学生存在沉迷网络游戏的可能性。应用根据老师录入的相关信息,自动将该名学生成长码转为“黄码”,短信提醒其家长等加强关注。周末,应用通过公安智控系统人脸抓拍数据识别到该名留守儿童进入网吧,成长码立即转为“红码”,预警该名学生的编组人员(家长、日常监护人、教师、职能部门)组团处置,由其老师与监护人一同前往网吧寻找并开展谈话教育;职能部门对该网吧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的违法行为进行执法。处置结束后,应用根据编组人员反馈情况,研判生成该留守儿童的常态化教育帮扶方案,指导老师定期随访、评估,直至该名留守儿童成长码恢复为“绿码”。截至4月底,通过及时干预累计实现36名留守儿童“红码”转“黄码”、98名留守儿童“黄码”转“绿码”。
流程重塑 一库快联动
从网格微帮扶、部门共帮扶、社会齐帮扶三个维度,构建由法治力量、德治力量、行业力量组成的“三力联动”帮扶库。其中,“法治力量”包括片区民警、巡回法庭法官、律师等,主要提供权益维权等服务;“德治力量”包括社工、志愿者、村干部、网格员等,主要提供学业辅导、心理疏导等服务;“行业力量”包括教育、民政、妇联等13个部门工作人员,主要提供物质救助、安全教育等服务,有效整合各方工作力量,实现留守儿童关爱守护3分钟分流入库、5分钟明责到人、1小时快速组团,确保帮扶服务“零拖延”、“零距离”。截至4月底,“三力联动”帮扶库已包括624名网格员、41名律师、27名片区检察官、332名片区民警、1200多名志愿者,其中85.7%的人员已对1874名留守儿童提供过3003次帮扶服务。
赋能跃升 一键享资源
主要为留守儿童提供四方面服务:德育课程在线观看服务,开设红色故事微宣讲、青春思政课、普法教育、安全教育等课堂,留守儿童可在线点播收看,解决线下关爱基地德育资源不足的问题。心理健康辅导服务,留守儿童可通过应用与县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专家团队线上聊天,也可通过应用线上预约、线下咨询。社会实践活动服务,应用整合仙燕归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机构社会实践活动信息,进行一网发布,并同步开发线上报名、预约、缴费、积分兑换等功能,方便留守儿童享受校外实践资源。“微心愿”集中发布服务,应用在开通留守儿童发布“微心愿”功能的同时,打通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云平台,归集更多留守儿童“微心愿”信息,帮助职能部门、志愿者精准全面掌握留守儿童真实需求,实现供需高效匹配。截至4月底,已有567个“微心愿”被认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