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付朝欢
今年以来,受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国内疫情冲击明显的超预期影响,经济新的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5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4月份经济数据,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表示,“总的来看,4月份疫情对经济运行造成较大冲击,但这种影响是短期的、外在的。”
付凌晖强调,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大势没有改变,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实现发展预期目标有利条件较多。随着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稳定经济政策措施持续显效,经济运行有望逐步复苏。
部分指标下滑是短期变化,5月份有望改善
受到疫情冲击,4月份部分经济指标出现下滑——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下降2.9%,服务业生产指数下降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11.1%。“这些都是由于疫情冲击带来的短期变化,都是阶段性和外在的。”付凌晖用近期北京气温的变化做了个类比,“短期的气温变化是异常波动,改变不了天气逐步回暖的态势。”
付凌晖从五个方面进一步论述:一是我国经济体量可观,抗风险冲击韧性强。从全国看,主要生产需求指标总量规模依然可观。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9万亿元,进出口总额3.2万亿元。从累计看,全国主要指标仍然保持增长。1月~4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固定资产投资和进出口总额分别增长6.8%和7.9%。
二是基础产业支撑有力,供给保障能力强大。疫情冲击下,我国粮食和能源等基础工业保持增长。从农业看,目前冬小麦的苗情继续转好,春播备播进展顺利,进度快于去年同期。从能源来看,增产保供持续加大,主要能源产品较快增长。从基础工业看,主要行业持续增长,供给保持稳定。
三是市场保供稳价有效,社会大局总体稳定。关系居民基本生活的物资供应充足,市场价格基本平稳,维护了居民正常的生活秩序,保障了社会大局稳定。
四是转型升级态势未变,新动能继续成长壮大。疫情冲击下,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韧性彰显。4月份,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好于全部工业。1月~4月,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2%,好于全部投资。4月份,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
五是宏观政策调节加大,经济运行有望加快改善。今年以来,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有效实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加大,对于缓解企业困难、稳定经济发挥了积极作用。针对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和不确定性上升,近期,党中央对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积极落实各项政策举措,效果不断显现。
付凌晖表示,目前,吉林、上海等地的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复工复产有序推进,扩大内需、助企纾困、保供稳价、保障民生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正在显效,5月份经济运行有望得到改善。
输入性通胀压力较大,物价稳定温和上涨
今年以来,在全球疫情和乌克兰危机持续影响下,全球能源和粮食价格供求关系紧张,供应链、产业链面临较大压力,初级产品价格高位运行,各国通胀压力显著上升。从主要经济体情况看,4月份,美国CPI同比上涨8.3%,涨幅为40年来较高水平;欧元区CPI同比上涨7.5%,为1997年有纪录以来新高。
付凌晖表示,和世界主要国家相比,我国市场供应总体充足,价格涨幅明显较低,4月份,CPI同比上涨2.1%,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只有0.9%。在输入性通胀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我国价格保持稳定温和上涨相当不容易。从4月当月情况看,我国CPI同比涨幅有所扩大,主要是食品价格由降转涨的影响。同时,受国际因素影响,部分能源价格涨幅较高,也助推了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扩大。
谈及下阶段价格形势,付凌晖判断,总的来看,我国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供给能力比较充足,保持价格稳定有较多有利条件。
食品价格稳定有基础。近期国际粮价不断上涨,但是国内保持了总体平稳。今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形势持续转好,粮食价格保持稳定有较好基础。目前,生猪产能比较充足,猪肉价格同比仍在下降,后期会有所回升,但是幅度有限。
能源供给稳定有保障。我国石油和天然气外采比例较高,国际能源产品价格攀升,会给部分行业带来输入性影响,加大成本推动型价格上涨压力。但我国能源主体是煤炭,而我国煤炭储量比较丰富,生产能力较强。随着煤炭先进产能逐步释放,有利于抑制能源价格上涨。
多数工业消费品供给能力充足。我国产业体系齐全、配套能力强,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位于世界前列,为产品价格稳定奠定了扎实基础。从4月份数据看,工业消费品价格涨幅扩大主要是受汽柴油价格影响。
此外,服务消费仍处在恢复之中,价格涨幅比较低。
疫情整体呈下降态势,投资成短期稳增长重要支撑
对于二季度乃至全年的经济走势怎么看?“从目前来看,4月份当月主要的工业和服务业出现了下降,但这并不意味着二季度整个经济运行会下降。”付凌晖回应说。
付凌晖表示,3月以来,我国经受住了武汉保卫战以来最为严峻的防控考验,4月中下旬以来,疫情形势总体呈下降态势。受疫情影响严重的部分地区,复工复产有序推进。据了解,目前上海9000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已复工企业占比近50%。5月以来,前期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货运物流持续恢复,全国发电量等一些实物量指标也在改善。“从实物量指标来看,各项助企纾困政策在持续发力,相信二季度仍然会保持较好增长态势。”付凌晖说。
付凌晖又从三大需求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消费、投资、出口都会保持一定增长,保持对经济协调增长的支撑作用,尤其要看到,投资仍然会成为支撑经济运行短期稳增长的重要支撑因素。”从投资结构来看,今年前4个月,制造业投资增长12.2%,在全部投资中增长最快;基础设施投资增长6.5%,也保持适度增长,从未来看,各方面加快专项债发行进度,有利于支撑基础设施投资增长。
“去年和今年一季度,消费都是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付凌晖说,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虽然出现下降,但是随着疫情影响逐步得到控制,消费恢复步伐会加快。下阶段,援企稳岗力度加大,就业基本盘总体稳定,有利于保障居民收入和居民消费能力。他判断,二季度消费会在疫情冲击后逐步恢复,继续拉动经济稳定。
“出口虽然面临一定压力,但是持续增长有利条件仍然较多。”付凌晖表示,尽管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在加大,但我国工业体系完备,制造业供给能力强,能够较快适应外部需求变化,加之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加强与贸易伙伴互利合作,推动自贸区建设,都有利于扩大出口。今年是RCEP落地实施的第一年,稳外贸政策会持续显效。今年前4个月,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同比增长15.4%。
“疫情扰动不会改变我国经济平稳运行趋势,也不会改变我国经济韧性足、潜力大、空间广的特点。”付凌晖表示,今年以来,宏观调控政策调节力度加大。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有关方面在抓紧谋划增量政策工具,加大相机调控力度,在各项政策支持下,国民经济将会加快恢复,实现企稳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