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丁 南
成立3支党员先锋队,开展“核酸检测总动员”“密接转运快行动”“封控人员点对点关怀”“流调溯源日清零”等专项行动,协助完成11轮41万人次核酸采样、7个社区9254名重点人员健康信息核查溯源,以及138名应转尽转人员转移等任务……
疫情发生以来,福建省泉州市发展改革委从全委80多名绿码人员中选派70名优秀干部职工组成抗疫工作队,迅速下沉华大街道华城社区协助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其余10多名干部组成保供稳价、防疫物资调配和复工复产专班,以办公室为“家”,通过微信、电话、视频会议等方式整合各方资源力量,全力做好全市防疫物资保障调配、生活物资保供稳价以及复工复产等工作,圆满完成华大街道华城社区、城东街道美仙山二期等社区疫情防控任务,助力华大街道在丰泽区率先降为防范区,有力保障全市疫情期间粮油市场供应价格稳定,有序推动全市复工复产。
加大力度纾困帮扶
近阶段,泉州市加快推动一系列助企纾困、稳岗复工、金融帮扶等政策落地,进一步提振市场主体发展信心,有力有序推动生产生活秩序恢复。
据介绍,为推动福建省出台支持泉州抗疫政策措施,泉州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开展应对疫情影响、推进复工复产相关政策措施梳理研究,会同市直有关部门先后梳理了四批102项需省上支持政策项目清单。福建省发展改革委经省政府同意,先后出台《关于支持泉州市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若干措施》和《关于进一步支持泉州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加快恢复发展若干措施》,从包括增强疫情防控能力、稳定企业生产经营、加大财政金融扶持力度等10个方面38项措施支持泉州应对疫情影响。
为推动市本级出台“1+N”纾困帮扶政策,泉州市发展改革委牵头起草并以市政府名义印发《泉州市全力抗疫助企保民生促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财税、企业减负等9个方面33条措施全力抗疫助企,保民生促发展。成立包括综合协调、重点项目、农业、工业、商业、交通物流等8个服务小组,及时跟踪推动工信、金融、商务、交通等部门出台专项措施,全力支持企业恢复发展。
为推动支持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丰泽区、晋江市两地帮扶政策出台,泉州市发展改革委成立两个工作专班,深入一线“摸实情、解难题、送政策”,了解纾困政策落实情况,帮助协调收集反映情况。先后研究起草并以市政府办名义印发《支持丰泽区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加快经济恢复发展若干措施》《支持晋江市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加快经济恢复发展若干措施》,支持两地加快经济恢复发展。
推动全面复工复产
筑牢防控屏障,助力复工复产。疫情发生后,泉州市发展改革委牵头组建复工复产工作服务小组,在市发展改革委集中办公,下设重点项目、交通物流保畅通、用工保障、工业生产、商务发展、农业生产、城建项目等7个服务小组,分行业分领域开展“摸底数、问诉求、送政策、解难题”活动。4月下旬,下派5支复工复产服务小组,组建6个复工复产工作专班,对重点企业进行访谈、与相关部门座谈、实地察看施工现场,了解纾困政策落实情况,帮助协调收集反映情况。
如何克服疫情的不利影响,推动复工复产“加速跑”?泉州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制定《泉州市加快复工复产实施方案》,推动配套出台农业、工业、商业、交通物流、重点项目等行业复工复产导则和实施方案,会同交通、商务、工信、人社、金融等部门谋划开展交通物流“提速恢复”、“五一”商贸展销促销、云上产能供需对接等16个重点活动,推动企业从复工复产向满产达产转变。
4月20日,泉州市重点项目实现全面复工,4月24日返岗率达100%。为做好重点项目专项服务,泉州市发展改革委制定《重点项目复工导则》,科学规范、安全有序指引省市重点项目复工建设。通过启动“攻前期、快审批、促落地”服务季、“预备转在建,落地大比拼”等活动,集中推动一批重大项目关键前期节点工作取得突破,集中跟进推进一批市预备重点项目尽快落地开工,力争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目标、上半年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50亿元以上。
全力做好保供稳价
监测数据显示,5月份第一周,泉州市中心市区集市粮、油、肉、蛋、菜等主要民生商品总体供应量充足,价格整体下跌。预计后期市场肉、蛋、蔬菜、水产等产品价格随着市场的供需关系呈稳中趋跌趋势。
为保障“米袋子”“粮袋子”供应稳定,泉州市发展改革委多措并举,全力做好疫情期间保供稳价工作。
一是跟踪监测到位。启动对粮、油、肉、蛋、菜等重要民生商品以及口罩、酒精等主要防疫物资的市场价格应急监测,对中心市区的集贸市场、大型商超、药店以及全市粮情测报点开展价格日报、每日巡查;重点对封控区、管控区周边,市场需求度高、人员密集度高的区域加强监测预警,提高对购销情况、供应秩序的关注度。
二是应急调度到位。通过本省和外地调入本地周转量和储备量,强化应急调度,及时联系外地市主要批发市场,做好应急调运准备。组织开展对储备粮,特别是应急储备成品粮油的监督检查,确保泉州市储备粮、应急储备食用油保持足额到位,并随时做好应急调用准备。
三是精准处置到位。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加大对农贸市场、商超、生鲜电商等市场主体的执法力度,从严从重查处不按规定明码标价、串通涨价、囤积居奇、哄抬价格、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维护市场正常秩序。及时处置个别商超粮食超买现象,保障粮油供应,有效化解大米抢购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