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专题

防疫不松劲 生产再加劲

江苏南京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抓防控、稳生产、保民生

□ 本报记者 茆同风

□ 方大春

4月6日,南京人发现苏康码上的那颗小星星不见了——南京全域调整为低风险地区!南京成功“摘星”标志着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同时,南京正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抓防控、稳生产、保民生。

科技赋能 新招频出

防控不松懈

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南京注重运用数字化手段,嫁接区块链技术,自主研发消杀产品,科技抗疫在疫情防控各个环节频出新招。

据雨花台区软件谷的南京硅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疫情期间,该公司产品应用AI智能语音交互技术,通过智能语音机器人代替人工外呼,极大提升了疫情防控流调溯源、核酸检测及政策宣传等效率。据了解,外呼电话接通率达84.22%,日服务最高可触达近1000万人。

南京市工信局发挥软件信息产业优势,先后对外发布两批“科技赋能疫情防控产品清单”,按照场景分类,包括智能语音类、隔离类、区域智慧防控类、快速核验通行类、智能云广播类5类场景17项产品。

“南京市将软件、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主导产业优势与疫情防控无缝结合,通过科技赋能,实现24小时、大规模、高速、精准通知触达,极大提升了信息排查、政策宣传等工作效率。”南京市工信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靠前指挥 下沉一线

保障不断线

“自本轮疫情发生以来,我委闻令而动,全委上下快速行动、齐心聚力,充当物资保障‘急先锋’、价格稳定‘守护人’、基层社区‘服务员’、重大项目‘调度员’,全力调物资、抗疫情、稳经济、保民生。”南京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南京市发展改革委(南京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作为市疫情防控应急指挥体系物资保障和储备组牵头部门,第一时间成立市物资保障和储备组工作专班,详细了解疫情防控物资库存、预计到货数量和时间,现场调度核酸混采管、医用防护服、N95口罩等紧缺防疫物资,分头走访调度20余家相关企业和供货单位,并安排相关人员驻厂紧盯防疫物资采购调配工作,为做好后勤保障跑出“加速度”。

疫情期间,南京市发展改革委每日统计全市疫情防控相关企业库存动态,及时掌握企业粮油、肉蛋、蔬菜等市民生活必需品交易量和交易价格,适时运用地方粮油储备调控市场供应,避免粮油市场价格大幅波动,确保零售企业特别是大型连锁超市货源充足,切实保障市民的“米袋子”“菜篮子”供应安全,保障南京民生商品和疫情防控物资无重大缺口,价格平稳。

“重大项目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南京坚持防疫和项目建设‘两手抓、两手硬’。”南京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疫情发生以来,工地实施闭环管理,市住建委专门成立服务专班,对接重大项目建设单位,摸排企业困难,帮助解决渣土外运、水电气管线迁改、竣工验收、消防审验等问题,按照“一地一策”原则,保障重点工程项目序时推进。今年1月~2月,全市420个市级重大项目完成投资高于序时进度,推动全市投资增速达到15.4%。

纾困帮扶 携手同行

发展有活力

抓疫情防控不放松,抓经济发展不动摇。疫情之下,众多中小微市场主体生存发展面临各种压力。南京迅速出台“同心抗疫 携企同行”助企纾困20项举措。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中小微企业,南京市本级在年度财政预算中统筹安排纾困帮扶资金不低于2亿元。据测算,通过减轻税费、发放补贴等系列举措,预计可为市场主体减负450亿元。

“‘助企纾困20条’摸准中小微企业真实困难和需求,从加大财政资金、信贷支持,减免税费、房租,加强社会保险补贴等众多方面进行精准支援,对于困境中的小微企业来说,真是一场‘及时雨’。”一位企业负责人如是表示。

3月28日,南京建邺建信立邺产业投资基金签约仪式“云端”举行,签约基金总规模达20亿元。这是江苏省内首只支政府引导、银行参与管理的市场化母基金,将重点支持金融科技、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领域的优质子基金和项目,为南京建设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疫情之下,不少企业通过云办公统筹防疫和发展。根据相关防疫要求,紫光云(南京)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全员3月21日~25日居家办公,做到人员不离线、业务不断档。今年1月~3月,该公司销售收入预计1.8亿元,同比增长约28%。据了解,这家企业所在的南京浦口高新区目前已集聚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相关企业900余家,进入近日公布的全省首批省级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集聚示范区名单。

“工作生活逐渐步入正轨,干事劲头也愈发充足。”“没有过不去的冬天,也没有战胜不了的疫情。”对于南京市民来说,“倒春寒”已经过去,春天真的来了!

2022-04-11 江苏南京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抓防控、稳生产、保民生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48381.htm 1 防疫不松劲 生产再加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