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

夯实“底部支撑” 四川绵阳绘发展蓝图

□ 蒋良明

□ 本报记者 王 进

今年3月28日,四川绵阳市以片区为单元编制乡村国土空间规划试点成果现场观摩会召开,此举标志着绵阳市以片区为单元编制乡村国土空间规划先行先试取得初步成果。该市始终牢固树立“一盘棋”观念,切实践行“一线工作法”,域内39个单独编制的乡镇级片区规划以示范带动的方式压实推进,三个先行试点(安州区千佛山生态康养文旅片区、江油市李白故里文旅发展片区、三台县涪江三产融合发展片区)各领风骚,切实提高了当地群众的改革获得感。

新思路:

守牢底线 多规融合

记者了解到,在试点规划编制中,绵阳市严格落实耕地、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和生态红线保护范围,筑牢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底线,在保护的基础上布局建设用地。梳理形成专项规划清单22个,实现了“十四五”规划及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有机衔接。

其中,绵阳江油市探索形成“五步工作法”,统一制定总底图,分头编制专项规划,汇总规划协调一致、分别优化完善,归总形成一张图,保障了规划的综合性、一致性和操作性。

新格局:

盘活资源 集约高效

记者注意到,按照集约高效的原则,绵阳市三个先行试点区在规划编制中系统梳理片区内各类资源,分保留、更新、拆除、新增四类制定利用策略,通过优存量、提质量、挖潜量、聚流量全面盘活低效、闲置土地,优化资源布局,促进人口和产业合理集聚,为片区发展预留更大承载空间。

比如,绵阳三台县结合片区农业产业发展,沿涪江河谷规划新产业走廊,延伸产业链、拓宽业态链,促进片区三产融合发展。分区探索轮作、套种、间种等新方式,通过推广水稻+小白菜轮作,预计亩产可由3000元提升至18,000元。不仅提升了耕地质量,还实现了农用地复合利用。

新模式:

引智共享 借智增力

按照“住下来,融进去”的要求,三个试点片区在高标严控基础上,优选中规院、四川省国土空间规划院等编制经验多、政策把握准、技术实力强、服务保障好的编制团队作为规划编制核心力量,多措并举引导基层人才全程参与,并作为规划编制骨干力量。

与此同时,试点片区集思广益,通过深入片区村社“一户户问、一圈圈走、一次次改”,3个片区平均现场调研天数达到20天以上、开展各级各类座谈30余次、收集各类问卷600余份,形成了高标准、高质量、有特色的编制成果。三台县优选镇村干部、乡贤和村民代表、退二线领导干部共同组成200余人的“土专家”队伍作为本乡本土的“基础调研员”、全程参与“编制参谋员、政策宣讲员”,真正达到了让规划激发调动乡村人才动能,确保规划可落地、能见效。

2022-04-08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48295.htm 1 夯实“底部支撑” 四川绵阳绘发展蓝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