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成 静 实习记者 陈 鹰
近年来,河北省加大产业集群协同推进力度,支持雄安新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怀来大数据产业基地、石家庄正定数字经济产业园等集群建设,推动数据中心产业与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融合发展,打造河北省经济发展新高地。河北省在生物医药产业方面的创新能力也在不断增强。中国农业大学模式动物(猪)表型与遗传研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手性药物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华北制药微生物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雄安新区生命健康与生物技术重大创新平台加快布局。
信息智能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
记者日前从河北省发展改革委了解到,河北省进一步优化全省信息智能产业布局,加快推进信息智能产业快速发展,2021年,全省规模以上信息智能产业营业收入849.2亿元,同比增长26.4%。
河北省支撑信息智能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逐步完善。研究起草了河北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现已通过省人大财经委一审。编制印发了河北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十四五”专项规划。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京津冀国家枢纽节点建设方案获得国家批复。此外,印发了破解瓶颈制约助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政策,支持具备条件的5G基站、数据中心转供电改直供电。
与此同时,河北省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数据显示,河北省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达5012.5万个,固定宽带接入用户数达到2796.7万户,均居全国第7位。另外,河北省光缆线路长度达到230万公里,互联网省际出口带宽超过4.9万G。5G网络建设全面展开,已累计建成5G基站6.2万个,全省各县城主城区以上区域已实现5G覆盖。
目前,张家口、廊坊等大数据基地初步建成。IBM、今日头条等一批知名企业和品牌入驻,科大讯飞、腾讯、软通动力等一批大数据应用企业加快集聚,秦淮、润泽、阿里等一批大数据中心项目投入运营,2021年在线运营服务器规模突破250万台。
据了解,围绕大数据与物联网、信息技术制造业等领域,河北省一批重大项目正在加快推进。组织实施了一批高技术产业化和应用示范项目,美泰电子5G基站用环形器、保定通美晶体年产1200万片单晶片等信息智能项目正在加快建设。组织有关企业申报集成电路与软件产业税收优惠政策,建立健全集成电路制造项目统计监测机制,推进中电科13所毫米波基站用氮化镓射频芯片等项目通过国家“窗口指导”。
医药产业链现代化水平逐步提高
近年来,河北省发展改革委研究起草《支持全省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链集群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河北省“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等系列文件,聚焦生物医药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大力支持创新药品研发和产业化,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以创仿结合、品种优化、链条延伸为主攻方向,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药物研发日趋活跃,临床试验数量300多个,居全国第八位。以岭药业1类中药连花清咳片获批上市,石药集团创新药“玄宁”得到国际最高标准认证,华北制药抗狂犬病毒单抗注射液获批上市。
据介绍,河北省生物医药门类齐全,其中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中成药生产和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三个子行业所占比重在全省医药工业排前三位。医药企业制造能力和制造水平位于全国前列,不仅抗生素和维生素原料生产能力居全球领先地位,而且片剂、胶囊、粉针、软胶囊、中药注射剂、大输液等制剂产品的生产能力也位于全国领先地位。黄芩、黄芪、知母、柴胡、连翘等产量居全国前列,中药注射液产量居全国首位。
2021年,河北省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增速为14.0%,高于全省工业平均水平9.1个百分点,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在全省工业行业的比重为3.13%,较上年提高了0.17个百分点。2021年规模以上医药工业实现营业收入1068.79亿元,同比增长10.7%;实现利润总额187.5亿元,同比增长12.0%。医药制造业实现了规模和效益双提升。
市场主体培育取得明显成效
目前,河北省推动石家庄鹿泉光电与导航、固安新型显示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高质量建设,培育壮大集群内龙头企业和产业链重点配套企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整体优势。
统计显示,河北省共有生物医药生产企业409家,医疗装备(器械)生产企业1801家。其中,规模以上生物医药生产企业324家,石药集团、华北制药等5家企业连续3年进入国家医药工业百强行列;森朗生物、博海生物等一批创新型企业快速成长,数量居全国第七位。药明康德、昆翎医药、轩竹医药等高成长性企业已在河北省落户。
除了单独的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正加快发展。石家庄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加快向高端化聚集化发展,雄安新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步伐加快,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成为京津医药企业转移、科技成果转化的集中承载地,北戴河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创新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安国现代中药工业园加速打造现代中医药产业创新聚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