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邸 金 本报记者 王 斌
2014年,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由科技部批复建设,以甘肃省兰州市的兰州新区、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依托,开展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试点。同时,由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对口支持兰白试验区建设,开展东西区域合作。
2018年,国务院批复同意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兰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由此成为西北首个获批建设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几年来,兰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以下简称“兰白两区”)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整体呈现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发展态势,综合排名也在不断提升,产业优势特别是生物医药产业集聚优势日益明显。
不断拓展合作领域
兰州、白银两市是甘肃省创新资源最集中、创新体系最完备、创新活动最丰富、创新成果最显著的区域。甘肃省委、省政府把推动兰白两区建设作为“强科技”“强省会”的硬任务和东西部合作背景下实现增量进位的新要求,不断提升“兰白两区”支撑力和带动力,特别是围绕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重点产业,务实深化兰白张江合作机制,按照平台和项目合作清单化、可视化的要求加快推进落地,并丰富合作内容。
通过深挖“兰白两区”优势产业需求,全力促成与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超级计算中心等开展关联项目(平台)合作共建,聚力打造“张江·兰白·中医中药经典名方研究院”“张江·兰白先进能源技术创新平台”和“张江·兰白科创企业服务中心”三大平台。2021年,共签约196个重点项目,总投资824.74亿元,新签约中国生物、广药集团、葛洲坝集团、华为技术等一批知名500强企业,涉及生物医药、新基建、互联网金融等多个领域。
近日,科技部等九部委联合印发的《“十四五”东西部科技合作实施方案》提出,要完善“三方合作”机制,支持兰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与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协同发展,共建联合实验室、开放创新合作平台、绿色技术银行,支持兰州加快生物医药、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创新发展。支持甘肃优化创新创业生态,与上海建立高端人才双聘机制,促进人才柔性流动。兰白张江合作列入国家东西部合作推进清单,将促进兰白张江合作成为东西部科技合作的典范,形成在全国可借鉴的经验。
聚合力抓落实
在聚力推进“兰白两区”建设上,按照“省统筹、市建设、区域协同、部门协作”的要求,进一步强化“一盘棋”思想和大格局观念。通过攻项目、强产业,推动了主导产业突破发展。
兰州市全力推进了重离子应用技术及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大科学装置科技创新创业园等48个重点项目建设。兰州新区加快推进“专精特新”化工新材料生产研发基地建设,累计开展医药中间体、农药中间体、电子化学品等项目74个;兰州高新区首位产业优势不断显现,集聚中牧股份、奇正藏药等生物医药领域企业200多家,实现总产值200多亿元;兰州经开区不断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水平,甘肃德福新材料公司2万吨/年高档电解铜箔建设项目、正威(甘肃)铜业科技有限公司高导新材料项目建成投产;白银高新区加快推进循环化工、生物医药、特色新材料“三基地”建设,东方钛业“硫—磷—铁—钛—锂”绿色循环产业项目进展良好,华实生物医药中间体项目已投料试生产。“兰白两区”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
据介绍,目前,甘肃省科技厅正全力推进兰白自创区条例立法,加紧完善“强科技”行动方案,将“兰白两区”作为重点打造创新高地,以兰州、白银两市支撑全省科技创新。
激发内生动力
“兰白两区”作为甘肃省科技创新引擎,既是“四强”行动向纵深推进的关键重点,也是甘肃省与上海张江等东西部合作的重要平台。但受制于区位条件、基础设施、工资待遇等客观原因,承接高层次科技合作企业较少,在招商、引资、引智过程中,信心、底气不足,走出去的多、请进来的少,与东部地区注重市场为导向的互惠合作模式还存在明显差距。
日前,“兰白两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全体成员会议,推进落实甘肃省委、省政府与科技部主要领导会谈精神,务实深化兰白张江科技创新合作,不断发挥“兰白两区”作用,提升支撑力和带动力。会议要求,与上海张江的合作要推动落地落细。要充分用好国家助推东西部合作的机遇,按照甘肃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具体要求,尽快全面梳理区域内产业、企业、高校、院所等各方面与上海合作情况,研究提出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合作思路、政策、机制和重点,特别是聚焦生物医药、新能源、科技金融等领域合作,提出清单化、项目化具体内容,推动可视化落地。同时,抓好“1+8”内容的落地推进,尤其是八个方面合作要做实做细,具体化、可视化,做出特色和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