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王 进
□ 王泽勇
三月的天府大地,一片盎然生机,从川西高原,到川南长江之滨的田间地头,勤劳的人们正在播撒着希望的种子……其间,一场孕育全省“三农”发展的“春雨”不期而至。
近日,记者从四川省政府举行的《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22年“三农”重点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解读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四川省委“一号文件”已于近日出台,全文共9部分、43条,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突出“三件大事”、强化“四项保障”、抓好“五个重点”。四川省委“一号文件”对做好2022年“三农”重点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系统安排。
突出“三件大事”
农业是国家之根本,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今年四川省委‘一号文件’,在指导全面做好‘三农’工作中突出保障粮食安全、保护耕地红线、防止规模性返贫三件大事。”四川省委农委副主任、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毛业雄表示,这些措施就是稳住农业基本盘,筑牢“三农”压舱石。
“粮安则心安”。四川作为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和粮食主产省份,近年来粮食产量始终排在全国前十位,继2020年时隔20年突破700亿斤大关后,2021年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达到716.4亿斤。今年四川省委“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了全年粮食生产面积稳定在9500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710亿斤以上的新目标任务。并针对性提出了一系列政策举措,比如:全面开展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实现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产粮大县全覆盖;积极组织开展“稻香杯”暨农业丰收奖评选活动;突出抓好粮食园区培育;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等确保粮食安全。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国家粮食安全和百姓‘米袋子’的基础。”四川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省委“一号文件”更加注重更严格的耕地保护。明确将从“进一步压紧压实耕地保护责任、强化耕地保护源头管控、严格耕地用途管制、有序推进耕地恢复、加大补充耕地力度”等五方面着力,加强耕地保护,严守保护红线。在明确粮食任务目标的同时,还明确了今年新建高标准农田45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40万亩的任务。
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防止规模性返贫至关重要。据悉,2021年四川在防止规模性返贫工作方面成效显著,促进了226万脱贫劳动力实现务工就业,实现脱贫户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增幅16.8%,达到11,073元,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今年四川省委“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并提出了明确举措和要求。
四川省乡村振兴局副局长钟志荣说,“四川省委‘一号文件’,鲜明提出要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对此,我们将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主线,在狠抓监测帮扶、狠抓脱贫人口增收、狠抓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重点帮扶村工作、狠抓政策落地和工作推进的四个狠抓上下真功,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强化“四项保障”
如何才能为四川省委“一号文件”中所突出的“三件大事”的实现提供坚强保障?如何才能为筑牢“三农”压舱石提供强力支撑?此次四川省委“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做好“三农”工作要强化党的领导、投入保障、要素保障、深化农业农村改革。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三农”发展上,四川省始终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今年四川省委“一号文件”围绕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进一步从压实乡村振兴责任、建强党的农村工作机构、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等方面作出了安排。
在强化资金投入保障方面,四川省委“一号文件”从财政投入、金融投入、社会投入等方面提出政策举措,要求持续增加公共财政对乡村振兴和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的投入,保持同口径涉农贷款余额和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持续增长。
在强化乡村发展要素保障方面,四川重点就用地保障和人才保障方面提出要求。尤其是在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明确要深入实施乡村人才振兴五年行动,全面推进人才招引、定向培养、在职培训、人才援助、人才激励等一系列工作,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在深化农业农村领域重点改革方面,四川将重点开展第二批省级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改革试点、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等工作,并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回头看”、持续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推进农村水权水价改革等重要改革任务作出了安排。
抓好“五个重点”
记者注意到,今年四川省委“一号文件”围绕“三农”工作“三件大事”、强化“四项保障”,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重点抓好农业科技创新、“10+3”现代农业体系建设、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等“五个重点”。
抓好以种业振兴为重点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针对四川种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种业企业“多、小、散、弱”等问题,重点就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作出安排。还就农业科技力量分散、机制不活等问题提出深化农业科研院所改革;针对农业科技攻关和转化推广存在的问题,部署推进“10+3”现代农业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同时还要加强市县乡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
抓好以园区为载体推进“10+3”现代农业体系建设。文件要求突出抓好粮食园区培育,完善园区分类创建和考评标准。今后现代农业园区的创建,要按照粮油、经济作物、畜禽、水产等不同类别,制定不同的考评标准,实行分类创建。文件还对加工业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等方面作出进一步安排。
抓好以乡村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推进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建设。文件要求以片区为单元编制乡村国土空间规划,推动产业布局和资源要素向乡村优势区域集聚,发挥中心镇对片区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的辐射带动作用,全面推进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建设。明确提出乡村建设要因地制宜、分区分类建设各具特色的美丽宜居乡村,坚持改造、保护、新建相结合,不盲目拆旧村、建新村。
抓好健全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将进一步探索规划实施机制,重点是跨乡镇的产业协同与利益分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等规划实施管理机制和配套政策。
抓好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据了解,2021年7月四川在全国率先出台并实施了《四川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条例》。为全面抓好条例贯彻落实,今年四川省委“一号文件”明确今年“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将新增扶持1292个村、每村补助100万元;提出将省“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更名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金”,持续用于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农村电商、农旅结合、农产品加工等产业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