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企业

一座成长中的“绿色桥”

——中铁十五局G541紫阳和平汉江大桥施工环保工作纪实

□ 毛 玲

一群人、一座桥,使命与担当,绿色与发展,就如同一轴画卷随着一江春水在青山绿水间延展。

为了守住这一泓清流,在“一江清水送北京”的水源保护点紫阳汉江,一群中铁十五局G541紫阳和平汉江大桥的建设者,用汗水和执着在美丽的汉江之上书写了一段绿色环保施工的传奇。

“不让汉江水受到一点污染,把紫阳和平汉江大桥建成精品,将一江清水留给未来,送往北京。”中铁十五局G541紫阳和平汉江大桥项目部,履行社会责任,践行环保理念,全力做好施工保护环境,让紫阳和平汉江大桥和自然生态相得益彰。

紫阳和平汉江大桥是541国道的控制性工程,位于安康市紫阳县城汉江上游7千米,桥位地处汉江峡谷地带、汉江滩口之上,怪石林立,地形极其复杂,工程建设难度极大。如何在长达24个月的工期里,减少施工对水和环境的污染,是参建者面临的巨大挑战。从接到工程的那一刻起,项目部就把绿色环保作为重中之重。

“和平汉江大桥是‘一江清水送北京’的水源保护地,环保要求高,生态环境敏感脆弱,这是项目施工面临的弱势,但同时也是我们树品牌、立标杆的最大优势。”接过项目重担后的第一次分析会上,项目经理杨维训就给大家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项目进场后,项目部专门成立环保组,杨维训作为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组织专业人员对环境保护进行评估,分析研判施工生产的工艺流程和主要污染不利因素。结合当前环保情况,编制环境保护工作实施方案及环保应急预案,先后制定了环保、重大环境因素管理办法和方案,对场地内哪些区域将被保护,怎样在满足施工、设计和经济方面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对汉江的影响,废物将如何处理和消除等进行详细论证,预防重大污染事件的发生,提高应对危机应急处置能力。

项目入场以来,广大参建人员将“生态引领、低碳集约、智慧创新、景观和谐、服务共享”的绿色建设理念贯穿于项目建设始终,坚持“最大限度保护”原则,努力将项目建设成为绿色环保工程。

为确保环保工作入脑入心,推动环保措施落实落地,项目部组织全体参建人员和施工作业人员认真学习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水资源保护等知识,并在日常施工中常态化进行环保提醒和教育。项目部还将环境保护列为劳动竞赛主要指标,每月进行考核,确保工程进度、安全、质量,与环境保护同步有序推进,使绿色建设理念深入人心。杨维训更是亲自挂帅,每天到工地巡查,环保工作是他检查的重点的内容。

由于桥址位于安康火石岩水电站库区,是水源保护点,为避免水中桩基施工污染江水,项目部在环保投入上一切都追求“顶配”。经过前期多方调研学习,结合项目实际情况,他们确定采用清水钻工艺进行主墩桩基础施工,并规定涉水建设项目必须用环保材料,确保不出现任何水污染问题。

项目部物资部采购每一批次材料都由专人把关,凡环保不过关的产品,坚决不允许进入施工现场。积极采用新机械设备施工,避免老旧机械设备工作时漏油流入汉江,从源头上杜绝污染,确保了施工水域清洁。目前,参建者们正以“绿色理念”为指引,充分展现央企打造“绿色中国梦”的责任与担当。

2022-03-16 ——中铁十五局G541紫阳和平汉江大桥施工环保工作纪实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47902.htm 1 一座成长中的“绿色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