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视窗

将开放进行到底

——二连浩特市全力打造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新口岸

中欧班列穿过国门

二连浩特市航拍

二连浩特铁路口岸站场繁忙景象

口岸开展监管工作

鸟瞰绿色二连浩特

赛乌素国际航站楼建成

二连浩特市环城防风绿化带

□ 石金南 史菊花 于 水

“二连浩特”汉语意为斑斓的城市。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便在此繁衍生息,古代的“茶叶之路”、清朝嘉庆年间的“伊林驿站”就在这里。

多年来,内蒙古二连浩特市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优势成为我国对蒙古国开放的最大陆路口岸城市,成为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重要节点,承担着我国对蒙贸易陆路运输的重要任务。这里交通便利,拥有铁路、公路、航空三个国家级口岸。铁路、公路连接国内和蒙古国的交通主干线,是欧亚大陆桥最便捷的运输通道。1985年二连浩特市被国务院批准成为甲类开放城市,1992年被国务院列为中国13个沿边开放城市之一;2014年国务院在二连浩特市设立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深入推进对外经贸合作,以强化二连浩特市在国际通道的枢纽地位。

近年来,二连浩特市委、市政府带领广大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地区的殷切嘱托,紧紧抓住加快沿边地区开发开放的机遇,围绕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两个屏障”更加牢固、“两个基地”量质齐升、“一个桥头堡”作用彰显的目标要求,自觉把二连浩特的发展置身于全国全区大局来谋划,依靠着敢拼敢闯、驰而不息、勇往直前的“蒙古马精神”,挺立于新时代国际交流合作潮头。始终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推动合作发展的“触角”对内对外双向延伸,在服务和融入全国全区向北开放大局中努力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新口岸!

担当使命

咬定向北开放战略站位不动摇

把内蒙古打造成为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为内蒙古确定的战略定位的重要内容。从古丝绸之路悠远驼铃,到“一带一路”建设惠顾草原;从中欧班列联通亚欧及整个世界,到各类对外开放平台相继搭建,内蒙古多年来一直谨记党中央的叮嘱部署,挖掘改革创新的深度,延展多边合作的长度,增加外交兴国的厚度,让中国大陆第二阶梯的北疆草原地区成为祖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

多年来,二连浩特市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思想政治建设取得新成效;他们保持定力、攻坚克难,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得到新提升;他们抢抓机遇、主动作为,高质量发展平台建设实现新突破;他们重点突破、整体推进,改革开放展现新活力:乌兰察布—二连浩特国家物流枢纽和口岸腹地一体化建设有序推进,铁路边检场准轨连接线和集装箱场地扩能改造项目顺利完成,公路口岸货运通道智能卡口和旅检通道自助通关系统投入使用,矿产品专用通道启动建设。中欧班列集结中心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与蒙俄累计22个地区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举办了十一届中蒙俄经贸合作洽谈会。精心打造“茶叶之路”文化旅游节、中蒙那达慕等品牌活动,对外交流合作不断深化。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保持稳定增长,获得活羊、肉类等进口指定口岸资质,中欧班列通行线路达到54条,累计验放7665列,口岸过货量、贸易额逐年增长。

二连浩特具备较好的发展条件,中蒙经济合作区综合查验楼主体内装和附属设施建设加快推进,边境经济合作区基础设施和中小企业创业园项目投入使用,保税仓库获批,园区平台功能进一步完善。中欧班列集结中心项目列入自治区“十四五”规划、集二线站场扩能改造项目获国铁集团批复,国道331线二连段全线贯通,二广高速二连至赛汉段单幅通车,国际航空口岸获得国务院批复,口岸内外通达能力进一步增强;营商环境优化走深走实,不动产登记制度等改革走在区盟前列,出台优化营商环境系列措施,百余条便民利企措施集中落地,开办全国首家对蒙人民币跨境业务中心,开办企业、建筑许可、跨境贸易等办结时限大幅压缩;在具体改革上,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工作。2021年春季在全区、全盟率先实现国家统编教材在民族语言授课学校各年级“应推尽推”;2021年秋季新增一所民汉合园,所有幼儿达到学前学会普通话要求;在法治和政策建设上,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建设不断加强,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效显著,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联动微观政策、结构政策、科技政策、改革开放政策、区域政策、社会政策协同发力,并提出了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等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具体政策。

锡林郭勒盟盟委委员、二连浩特市委书记刘志平说:“今年是二连浩特乘势而上、奋进‘十四五’、开启新征程的关键时期,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双双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2021年基本持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以高度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卓有成效地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推动党中央和上级党委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两手都硬

奋力谱写向北开放新篇章

“一带一路”的倡议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扎实推进,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更加牢固,三方在基础设施、资源能源、金融等领域合作更加紧密,为实质性推动中蒙经济合作区建设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带来了新的机遇。国家、自治区更加重视向北开放和口岸发展,把中蒙俄经济走廊作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的重要支撑,制定出台一系列战略规划和政策措施并加快实施,这一切都为二连浩特市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谋划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先后出台《建设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行动方案》,确定二连浩特为综合枢纽口岸,把二连浩特与乌兰察布协同发展上升为内蒙古自治区战略,将集中力量推动口岸通行条件改善、扩大贸易规模、夯实产业基础,加速推进口岸腹地一体化发展,为二连浩特市依托区位优势,辐射带动周边、联结国内腹地、提升发展层次创造了难得的条件。

刘志平表示,当前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经济发展压力,二连浩特市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要坚持“稳”字当头、“安”字为先、“转”字为要、“共”字为本,继往开来、借势发力、乘势而上。严格按照党中央和内蒙古自治区安排部署,主动融入和服务向北开放大局,在打造“一个支点”、筑牢“一道防线”上下功夫。

打造“一个支点”,就是要打造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战略支点。即实施对外贸易倍增工程,打造规模化、现代化的国际贸易物流基地,夯实口岸经济发展基础;统筹推进中蒙经济合作区、边民互市贸易区、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培育形成“跨境+”产业集群,打造资源集聚集散、要素融汇融通的开放载体;坚持口岸带动、腹地支撑、边腹互动,将开放合作触角对内对外双向延伸,打造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战略高地;实施改革创新突破工程,聚焦解决制约口岸开发开放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化改革,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释放发展潜能,打造制度创新先行示范标杆。

据了解,二连浩特市“十三五”以来,获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挂牌运营口岸文旅投集团,投入使用恐龙博物馆、中蒙国际马术演艺基地、旅游综合服务中心等,国门旅游景区被评为4A级景区,旅游总人数、总收入累计达到948万人次和217.7亿元。后期亦将持续发挥地缘优势,实施特色产业培育工程,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为抓手,做活做优边境特色文化旅游业,因地制宜发展进出口加工业,推进清洁能源等新业态提档升级,形成多元化发展、协同式推进的良好态势。

筑牢“一道防线”,就是要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的第一道防线。一是织牢织密“外防输入”的防控网,按照“防得住、控得好、不扩散、可追溯”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对口岸疫情防控复杂性、严峻性、长期性的认识,围绕“人、物、环境”同防创新口岸通关模式,真正实现严格监管和通关便利并行,有效保障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中蒙经贸合作正常化。二是全力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立足二连口岸地处反渗透、反分裂斗争前沿的实际,加大管边控边力度,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强化对口岸地区教育、民族、宗教等重点领域的排查管控,持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确保各类阵地可管可控,凝聚守望相助、团结奋斗的强大合力。

最后,刘志平充满信心地说:“我们将紧紧围绕中央和自治区关于‘两个屏障’更加牢固、‘两个基地’量质齐升、‘一个桥头堡’作用彰显的目标要求,大力实施对外贸易倍增、园区平台助力、口岸枢纽提质、营商环境优化等八项重点工程,同时着力加强党的领导、强化基层社会治理、保障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扎实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奋力谱写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口岸新华章!”

忆往昔峥嵘岁月,二连浩特因开放而生、必将以开放而兴,她将唱着不断壮大、延展的开放之歌,启程赶往那更加光明灿烂的亮丽之路上!

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本文配图由王大江提供)

2022-03-09 ——二连浩特市全力打造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新口岸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47795.htm 1 将开放进行到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