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 薇 郭 华 李志生
在奔流不息的历史长河里,总有一些重要时刻值得永远铭记,在回望中激发奋进力量,在奋斗中逐梦前行。
2021年,湖南省常宁市地区生产总值达401.06亿元,增速达8.6%;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首次突破2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21.5%,实现了里程碑式的跨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28亿元,同比增长15.4%;地方税收完成8.54亿元,同比增长14.5%,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达81.4%……
一组组鲜活的数据见证了常宁市一马当先、蹄疾步稳的大好来势,也反映出百万常宁人为之付出的心血和汗水。
转型升级 创新驱动
推动发展行稳致远
近日,天气晴好,在湘南纺织产业基地环保设施园建设现场,挖掘机、运输车来回穿梭,打桩机声音隆鸣,现场一片热火朝天。
事实上,不只是湘南纺织产业基地,整个常宁大地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工业领航发展。2021年水口山经济开发区工业总产值335亿元,获批全省第一批化工园区、全省产业高质量发展园区,获评全省“五好”园区创建工作先进园区。
“近年来,我们坚定‘工业领航、绿色崛起’的发展思路不动摇,全力建设打造有色金属和纺织两大千亿产业集群,力促发展模式向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双轮驱动模式转变,推动建设模式向大基地大集群迈进,走出了一条绿色转型的路子。”常宁市委书记吴乐胜说。
据了解,2021年,水口山有色金属产业列入全省17个先进制造业集群,有色产业链上项目达36个。水口山集团、五矿铜业、株冶三大龙头企业生产经营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金翼铅业、华兴冶化、志辉冶化等民营企业均实现稳产超产。铜铅锌三条全产业链逐步完善,铅、锌产业链基本形成。湘南纺织产业基地列入全省县域外贸特色产业集群试点,纳入湖南省“十四五”规划重点培育建设的纺织产业特色园区。目前,湘南纺织产业基地新签约项目有58个,合同引资额60余亿元,在建项目22个,已竣工投产项目4个。
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的推进,让常宁工业引擎更为有力。近年,常宁引进瑞科美锂电池、汇鑫保税仓等一批强链项目,玉兔钛业、金紫宇新材料项目进行厂房建设,康家湾矿技改升级、天农养殖全产业链项目、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项目有序推进,高诺有色金属科创园2021年动工当年试产,湘江三级航道二期工程加紧建设。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PPP项目完成7.5亿元投资。骨干灌区建设及改造水资源配置工程PPP项目加紧实施。抽水蓄能发电项目列入国家能源局规划,总投资达146亿元的风光水储一体化新能源项目已与三峡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兰江铁塘通用机场列入湖南省、衡阳市通用航空业发展计划,获民航湖南监管局场址意见批复。
夯实基础 提升品质
加速城乡协调发展
常宁素有“八宝之地”之美誉,地下淌金流银,地上山青水秀,“两油两叶”是常宁特色农业靓丽名片。
“种油茶老百姓受益,一亩脱贫、三亩致富!”平安村党总支书记周法文指着连片的茶山说。
常宁现种植油茶达100万亩、高山有机茶园达9万亩、油菜达42万亩、烟叶达4万亩的产业规模,形成了特色农业发展的“常宁模式”,常宁成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烟叶工作获评“2021年度湖南省优秀单位”,畜牧水产事务中心获评“全国星级基层水产技术推广机构”,西岭镇成功申报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产业强镇、省十大农业特色小镇,塔山瑶族乡成功申报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乡镇。
在塔山瑶族乡,加宽了2.1公里环村公路,同时在路两边安装了80余盏太阳能路灯,看着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村民彭成付竖起了大拇指,高兴地说:“路宽了,晚上有路灯,出行更方便了,现在的生活真的好啊!”
塔山瑶族乡狮园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常宁县级以上文明村占比52%以上、县级以上文明乡镇占比61%以上。罗桥镇庙山村、塔山瑶族乡狮园村等25个村被评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兰江乡兰江村、官岭镇竹塘村、宜阳办事处塘湾村荣获全省2021年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
“一拆二改三清四化”及“三清理三整治四提升”村庄清洁行动,基本达到村庄无垃圾堆放、无污水横流、无杂物挡道,日常生产生活物品堆放规范,道路两侧环境干净的靓丽面貌。完成农村厕所改造14,033户、新建农村公厕15座。高质量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累计完成各类公路452.6公里,农村公路安防设施216.8公里。持续加强农村公路养护,农村优良路率在72.84%以上。
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
构建和谐城市生态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怎样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常宁市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
“抓民生就是抓发展,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将新增财力更多地用于民生事业,公共资源更多地向基层倾斜,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全市人民共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常宁市委副书记、市长罗卫华如是说。
一曲曲改善生态、优化环境的优美乐章正浸润在常宁大地。
城乡就业更加稳定。举办各类培训162期,培训学员7478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7198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800人。就业创业工作被评为全国第三届“城市创业优秀展示项目”,获省政府真抓实干表彰激励。
社会保障更加坚实。全市“三保”支出完成47.33亿元,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达83.2%。开展清廉医院建设和清廉医保整治行动,筑牢了基金的安全防线。
民生事业更加进步。常宁二中新校区高一、高二年级教学楼投入使用,田尾芙蓉学校建成,提质改造板桥新桥小学等4所农村学校。全市所有公民办中小学校(含中职学校)实现多媒体教室100%全覆盖。“五项管理”工作受到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的高度肯定,并向全省全国予以推介。
“一老一小”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开展普惠养老和托育服务,新增养老服务床位数200张,建设140个居家和村(社区)养老服务站;通过开展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服务各类儿童2000余名。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建成中医馆,组织开展“床位”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解决床位编制数720张。
整合资源 传承文化
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这里有专业的老师指导,长大了我想成为一名艺术家。”在西岭镇平安村同心书屋,9岁的汪瑞欣学习版画已经一年多,说出了自己的愿望。
常宁因版画创作群体大、作品多、影响广,而被誉为“版画之乡”,2021年再次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录,五次荣获该项殊荣,成为常宁文化一张靓丽的名片。
水口山工人运动纪念馆建成并获评全国职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庙前印山景区获评湖南省研学示范基地。世界铅都·红色工运游、中国印山·印章王国游、健康人生·瑶族风情游、美丽乡村·油茶小镇游成为旅游四条精品旅游线路,彰显“四色”旅游新格局。据统计,2021年常宁市共接待游客60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6.3亿元,创历史新高。
风劲潮涌,自当扬帆破浪;重任在肩,更需策马扬鞭。新的目标激励人心,新的任务光荣艰巨,新的使命催人奋进。常宁市进军全省经济“十强”的号角已经吹响,奋力谱写常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由常宁市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