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春华
2月22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正式发布。这是新世纪以来第19个、改革开放以来第24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是为广大农民群众送来的政策春风和民生礼包。
新时代新阶段,“三农”工作就是抓乡村振兴。不提新主题、不讲新提法,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锚定乡村振兴总体目标,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从8个方面35条对2022年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文件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既具体又务实,明确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年度工作要点和任务清单。
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这两条底线,是今年一号文件里的关键要求。粮食,是国计民生的压舱石,把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稳更牢固,这是头等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今年的一号文件,把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摆在首要位置,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要端牢饭碗,就要稳产量、调结构、保耕地,这是今年一号文件给出的良方。其中,在耕地建设保护方面,文件着墨较多,推出了一系列“长牙齿”的硬举措,可以概括为“保数量、提质量、管用途、挖潜力”,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只增不减,做到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
要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就要做到“两个精准”,这是今年一号文件画出的重点。一是精准帮扶。聚焦重点人群,完善监测帮扶机制。精准锁定监测对象,针对因灾因病因疫等返贫苗头性问题,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二是精准指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协作,农业与科技将进一步深度融合。
守住两条底线,还要扎实有序推进三项重点,即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还要做到“一个加强”,即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实践充分表明,只有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切实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才能保证农村改革发展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大国小农”是我国基本国情、农情,深化改革是农村发展的动力,推进乡村振兴也必须靠深化改革。事实上,自中央一号文件锁定“三农”起,改革创新就一直是其题中应有之义。在今年的一号文件中,改革依然是难掩的亮点——2022年,我国将建设高标准农田1亿亩,开展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实行产业技术顾问制度,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农户信用贷款,发展农业保险和再保险……
虎年新春,中央一号文件是一场及时雨。让我们不负农时不负春,以辛勤的汗水浇灌出累累硕果,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