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焦红霞
□ 实习记者 吴 昊
2月22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指出,巩固光伏扶贫工程成效,在有条件的脱贫地区发展光伏产业;同时强调“扎实开展重点领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光伏、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建设”。
“十四五”是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巩固全面小康成果的关键时期,随着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工作(以下简称“整县推进”)的开展,光伏产业将发挥重要作用,并“携手”乡村在“双碳”之路同行。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日前指出,当前,光伏产业正加快与农业农村等多领域融合,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巩固扶贫成果,分布式光伏具“成熟经验”
在山东省巨野县南曹村,成片的农户屋顶光伏板整齐排列,显得格外壮观。这里曾是一个交通不便的小村落,村民们靠一亩三分地过日子,温饱虽不成问题,但离富裕却遥不可及,村子致富的难题一度让南曹村党支部书记曹传曾倍感压力。2017年,该村与光伏企业合作,占地1200亩的30兆瓦光伏大棚项目落地投入运营,为村民带来致富希望。
光伏大棚项目为南曹村带来了“四大脱贫利好”,即土地流转收入、农业收入、项目分红和就业机会。经过3年实践,曹传曾看到光伏项目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他开始思考:“如果每家每户房顶上都装上了光伏,那为南曹村和村民带来的发展,可想而知。”于是,曹传曾经过与村干部们的集体商量,开始拟定初步方案。
2020年9月,恰逢国家提出“双碳”目标,在曹传曾等村干部的努力下,南曹村“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实施、整村推进、惠民到家、长效服务”的光伏村镇建设项目正式落地。当年12月,80户村民家屋顶上的家用光伏系统成功并网发电,装机容量达765kW,年均发电量可达100多万千瓦时。2021年10月20日,山东省巨野县南曹村入选2021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名单。
当前,在全国各地,像南曹村一样,依靠光伏脱贫致富的村落越来越多。在“十三五”期间,作为一种成熟的产业扶贫模式,光伏扶贫受到了广泛关注。尤其是在劳动力缺乏、技能缺乏的农村,光伏扶贫很好地解决了“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难题,打造一个又一个“造血式”扶贫的案例,同时大幅提升乡村电气化水平,成为脱贫攻坚的有效抓手,并且得到国家层面的大力支持。
记者了解到,早在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就提出“因地制宜采取电网延伸和光伏、风电、小水电等供电方式,2015年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又提出“实施农村新能源行动,推进光伏发电”。经过多年参与精准扶贫的探索,分布式光伏产业已拥有帮扶乡村致富的成熟经验,进入“十四五”阶段,也将为巩固扶贫成果作出新的贡献。
实施“整县推进”,高质量发展促共同富裕
从持续给予户用项目补贴的“优待”,到推动公共机构建筑安装屋顶光伏和“整县推进”的政策,户用光伏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发展持续提速。
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对户用光伏项目的支持也不断加码。早在2017年,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就正式发布了《关于下达2017年全省百万家庭屋顶光伏工程建设年度指导计划的通知》,明确当年全省新增家庭屋顶光伏户数20.1万户,还提出加强家庭屋顶光伏建设的整体布局和统筹发展、切实与美丽乡村建设相融合等具体要求。这项计划发布后,农村就成为该省光伏产业发展的“主战场”,持续推动光伏“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第三初级中学,教学楼顶的光伏设施已成为校园中一道靓丽的风景。去年8月,装机容量514千瓦的浙江首例分布式光伏整县推进试点项目在此投运,该项目年发电量约52.8万千瓦时,由开化县政府统筹部署建设,从项目开发、施工到并网等各环节群策群力,为全国整县推进试点项目做出了表率。
记者了解到,位于浙皖闽赣四省交界衢州市是国务院支持建设的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示范区,承担着实现实践创新、活跃市场经济、探索高品质生活机制等职能。2021年,该市加快打造“整县推进”精品工程,在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进度走在全国前列,首批试点项目在8月初就已并网。这些项目将有效增加经济收益,优化产业结构,为实现共同富裕和“双碳”目标注入又一股强劲动力。
在农村能源结构转型的过程中,户用分布式光伏有着独特的优势,由于农村地区地域广袤、人口密度小,面对“小而散”的村落,光伏在用户侧发电更具成本竞争力。同时,光伏的建设周期更短,其方便快捷性也更加适合电气化需求日益提升的乡村地区。随着“整县推进”的实施,户用光伏将加快推动农村地区高质量发展。
携手能源革命,碳中和目标需乡村“同行”
光伏产业参与乡村振兴,得益于近年来产业的高速发展和“双碳”目标的引领。“目前,我国光伏组件产量已连续15年位居全球首位,多晶硅产量连续11年位居全球首位,光伏新增装机量连续9年位居全球首位,光伏累计装机量连续7年位居全球首位。”据王勃华介绍,2021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创历史新高,达到54.88GW,我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突破300GW。
王勃华表示,当前,全球净零排放已达成共识,而净零排放主要途径是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加快发展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已逐渐成为全球统一意志。”他预计,在“碳中和”目标、清洁能源转型的推动下,2022年~2025年,我国年均新增光伏装机将达到83GW~99GW。
与此同时,农村与农业也正在给光伏产业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新能源部综合能源处副处长李少彦表示,从资源技术可开发量来看,太阳能发电是可再生能源的主力,而面向中长期发展,必须提升空间利用率。例如,每1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占地300亩左右,要提升用地效率,就要减少单位发电的用地面积。
李少彦认为,为提升用地效率,一方面要降低光伏用地要求和成本,如发展光伏治沙、光伏参与工厂废弃土地修复等;另一方面,推动光伏与建筑物、构筑物相结合,如BAPV、BIPV、光伏大棚、光伏廊道、光伏车棚等。此外,还可提升光伏发电单位用地效益,如“光伏+农业”“光伏+渔业”“光伏+畜牧业”等。
在王勃华看来,我国光伏行业正在进入集中式与分布式齐头并进发展阶段,在“整县推进”的推动下,2021年分布式在光伏装机中占比突破50%,分布式光伏发展模式也迎来创新。“通过分布式光伏与农村屋顶、与农业的融合,乡村将成为推动能源革命、助力‘双碳’目标的重要‘阵地’。”王勃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