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纯杰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就是创效益,中铁十五局阜溧高速建兴段JHX-YC6标项目部自项目开工以来,始终把创新作为推动项目高质量建设的动力所在,针对项目特点,坚持内外兼修,品牌与品质并重,大力搭建创新载体,推进成果转化,使科技创新成为“品质工程”最好助力。
打造科技创新“最强引擎”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我们始终以科技创新为立足之本,通过组织一支由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专业团队,不断进行科技创新,为项目建设攻克难关打下了坚实基础。”谈及科技创新,项目部负责人杨立如是说。
阜溧高速公路建湖到兴化段JHX-YC6标位于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大纵湖境内,由于工程桥梁比重大,高空作业多,交叉及互通多,河流湖荡密布,生态保护密集,从开工那天起就面临着重重考验。项目部审时度势,确定了以科技创新助力项目提速提质的思路,成立了科技创新领导小组,遇险排险,遇难破难。
针对施工中的重大关键共性技术问题,科技创新领导小组聚焦重点、统筹布局,认真研究国家和高速发展的相关规划部署及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等环节,提出与高速公路建设相适应的科研主攻方向和研发领域实施方案,引导技术人员开展技术项目攻关,抢占发展制高点。截至目前,项目部已申报专利17项,申报数量位列全线第一。
缔造品质工程“最强支撑”
工程施工的难点就是科技攻关的难点。项目开工以来,创新小组紧盯重难点发力,收获了累累硕果。
“墩柱钢筋保护层的控制”是项目面临的重难点,为攻克这一难关,创新小组不断精心钻研攻关,克服种种困难,研发出两项专利成果。《一种钢筋笼临时内衬加劲装置》通过在墩柱钢筋笼加强圈中间设置临时内衬加劲装置,彻底解决了钢筋笼在盘螺钢筋机械绕筋条件下的骨架缩颈问题和墩柱钢筋保护层精确控制难度大的问题。《一种精确测量墩柱成品钢筋笼直径的卡具》用精确测量墩柱成品钢筋笼直径的卡具,解决了人工使用卷尺测量钢筋笼直径偏差过大且不易发现的问题。两项成果的综合应用,为实现项目墩柱钢筋保护层100%合格率打下了坚实基础。
截至目前,项目拥有已受理发明专利1项,已授权实用新型专利4项,已受理实用新型专利12项,为项目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培育科技创新“最新动能”
既要眼睛向内,强化“内生动力”,又要放眼长远,延伸创新手臂,是项目部一直坚持的创新思路,项目部与河南科技大学联手攻关的《阜溧高速软土地基加固及小半径曲线现浇梁施工技术》课题,针对里下河地区软基复杂环境条件下现浇支架施工综合技术展开研究,为该类型环境条件下实现浇梁施工积累经验。依托该课题,将形成技术研究报告1项,预计发表学术论文5篇,科技查新报告1项,科技鉴定成果资料1套。
为调动全员创新积极性,项目部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政策,不仅通过技术培训、科技交流、导师带徒、科技攻关等载体持续搭建科技能力提升的创新平台,还积极推动项目科技创新与个人绩效、职务提升等紧密挂钩,营造“人人争创新,创新惠人人”的浓厚氛围,大大激发了全员的科技创新内生动力,从而走出一条靠科技创新打造品质工程的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