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关注

实施“六法”救助 兜好民生底线

西咸新区将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探索建立社会救助“六法”模式,变被动救助为主动帮扶,实现“救助资源大整合、救助对象大覆盖、救助效能大提升”。信息技术法,即推行“互联网+社会救助”新模式,在全省率先推出“自助申请”“救助监查”“主动发现”等功能,打通服务困难群众“最后一米”。专业助力法,即通过政府采购,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组建“西咸新区社会救助综合服务队”,形成“调查员、宣传员、监督员、协理员、信息员、服务员”六员服务模式。就业增收法,即充分发挥大部制优势,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与就业帮扶政策有效衔接,为有就业能力和意愿的困难群众提供免费技能培训、招聘岗位推荐、创业担保贷款等服务。简政便民法,即将基本生活救助审批权限下放镇街,优化流程,实现扁平化运行,切实解决权责不一致、工作流程多、审批时限长等问题。联席协商法,即通过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协调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制定支出型贫困救助、临时救助助力脱贫攻坚等政策措施20余份。督导检查法,即扎实开展社会救助后评估、专项资金审计、主动发现率、信访投诉率等专项考核,确保救助资金安全、服务对象安全、工作人员廉政安全。

专家点评

於方(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研究员、生态环境风险损害鉴定评估经济核算研究中心主任):

西咸新区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审批权限、城乡特困人员审核确认权限、临时救助审批权限全面下放镇街,构建“西咸新区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信息系统”,建立第三方“主动发现”机制,救助效率大幅提升,救助过程更加规范,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较好地满足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2022-02-25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47309.htm 1 实施“六法”救助 兜好民生底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