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实习记者陈鹰报道 交通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率先突破的三个重点领域之一。在2月22日下午召开的“着力推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实现新突破”新闻发布会上,河北省交通运输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戴为民表示,目前,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实现了率先突破,并向广度和深度拓展。
——雄安新区对外骨干路网全面打通。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扎实推进雄安新区对外骨干路网建设。2020年12月通车的津石高速和2021年5月通车的京雄、荣乌新线、京德高速一期3条对外通道及容易、安大普通干线2条建材通道,标志着千秋之城“四纵三横”交通大动脉全面打通。
——冬奥会交通运输保障任务圆满完成。保通有力,建成冬奥会主通道延崇高速公路及延伸工程、赤城支线,冬奥赛区核心区“6+1”项目和张家口机场改扩建工程。全面完善张承、京张、京藏3条段高速公路管养维护,确保了赛时良好的运行状态。以铁路公路为主、航空为辅的冬奥综合运输网络和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冬奥会运输服务保障系统发挥了强有力的保障作用。保运有序,赛时共开通88条巴士运行线路,投入1565辆交通保障车辆,累计发车6.7万趟次,运送人员57万余人次,赛时交通运行平稳有序。
——互联互通综合交通网络基本成型。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率先突破、全面推进,“四纵四横一环”综合运输大通道基本形成,交通网络化格局持续优化;与京津连通铁路达到23条,实现了市市通高铁,“轨道上的京津冀”主骨架基本成型;与京津打通拓宽“对接路”34条段,共2089公里,与京津连通干线公路达到47条、74个接口;津冀港口群协作成效日益凸显,河北省沿海港口生产性泊位共242个,港口设计通过能力达到11.3亿吨,年吞吐量已经突破12亿吨;京津冀机场群布局加速完善,京津冀主要机场实现统一管理。河北省机场总数达到16个,一枢多支多点机场布局体系初步形成。
——综合运输服务水平持续提升。推动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加快实施铁路专用线工程,推进集装箱铁水联运拓展,实施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截至2021年底,开通多式联运线路25条、建成内陆港65个,累计完成地方铁路货运量19.51亿吨、多式联运集装箱运量144.34万标箱。
——交通行业协同治理成果丰硕。建立河北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联席会议机制,形成涵盖“国家—省部—厅委—区市”四个层级的协同发展工作机制。大兴机场北线高速公路推广安检新模式,形成“通武廊”等京津冀毗邻区域联合治超长效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