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仕春
去年以来,深圳市国资委和集体经济战线克服新冠肺炎疫情掣肘,紧抓“双区”驱动、“双区”叠加、“双改”示范等重大战略机遇,紧贴发展集体经济壮大深圳公有制经济重要目标任务,紧扣“善监管、强服务、抓改革、促发展”工作主线,市、区集体资产监管部门“一条心”“一盘棋”,在优化资产监管和促进经济发展等核心领域持续发力,主要经济指标逆势再扬,不但继续保持两位数较快增长态势,且再创历史新高。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9月份,全市989家股份合作公司拥有土地325平方公里、物业1.09亿平方米;总资产2493.8亿元、净资产1272.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3.1%、7.5%;实现营业收入251.6亿元、利润总额103.8亿元、上缴税金15.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0.2%、43.4%和31.9%。
历经40多年发展,深圳已由一个小渔村快速迅猛发展为一个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自1992年以来,顺时趁势借机发力,以国内独创方式,充分体现深圳特色,相继改造成众多股份合作公司,敢于融入市场经济大潮,积极参与市场资源配置,持续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不断提升服务城市发展能力,并坚定走共同富裕道路。目前,全市股份合作公司约31万股民,成为深圳集体经济的“主力军”,更发展成为深圳公有制经济的重要一极。
铸牢党建之魂
把握发展航向
深圳坚持将党的领导贯穿集体经济发展工作始终,努力开创“以党建促业务、以业务强党建、党建业务同精进”新局面。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社区级公司党组织已建立314个,基本实现全覆盖。深圳在集体企业党建工作中,强化、规范了企业党组织履职行权。通过制定股份合作公司章程范本,专辟一章明确党组织在公司的核心领导地位、职责权限、工作机制等,大胆探索实践集体企业党组织成员和董事会、集体资产管理委员会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凝聚党政合力、提高决策能力、增强治理能力。
在2021年疫情处置工作中,全市股份合作公司组织力量全力以赴防疫抗疫、复工复产。据统计,共组织了1601支志愿服务队,约1.6万人投入防疫战斗一线,累计免租降费、捐献慰问物资近1亿元。与此同时,深圳市国资委集体资产管理处党支部积极组织市属国企党组织,采取“一对一”挂点结对方式,聚集人力和物资,与社区党组织及股份合作公司开展“六方联动齐共建、国企集企援一线”防疫抗疫志愿服务主题活动,彰显了深圳国资国企与集体企业共克时艰的大局观、使命感、责任感。
监管服务并重
优化顶层设计
深圳股份合作公司有“三多”:公司多、小公司多、物业公司多。集体资产管理办公室致力筑牢监管之基,构建具有深圳特色的集体资产监管体系。
从加快构建集体资产监管与集体经济发展全市“一盘棋”新格局出发,持续优化顶层设计。在全市首次制定印发《深圳市股份合作公司章程(范本)》,既强化政策法规规定,又丰富治理内容,更创新发展措施,为加快探索实践具有深圳特色的现代集体企业制度提供直观实操引领,衔接并推动《深圳经济特区股份合作公司条例》全方位“零距离”对接落地。
把握深圳公共资源交易改革契机,加快构建深圳集体资产“1+N”监管制度体系。全力打造数字平台,坚持系统集成,将信息化建设融入“七位一体”集体资产大监管体系。持续打造全市首个“深圳市集体资产监管和集体经济发展服务平台”,目前平台二期工程已基本完成。同时,以服务为宗旨,多维度提高服务集体企业发展能力,用心用情助力全市集体企业发展。
成立深圳首个“股份合作公司改革发展讲师团”。组织优秀公司董事长、相关行业专家等20人,从深圳集体经济伴随特区发展的特定历史角度出发,聚焦改革、发展两个课题,讲好深圳集体经济发展“故事”,以“传经送宝”“案例研究”“信息对接”等方式,既务虚又务实,引导各股份合作公司进一步转观念、求变革、谋发展。
紧抓发展之要
开创共赢新局
部分股份合作公司因小、散,特别是集体资源未能得到更加科学高效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深圳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为此,深圳瞄准争创全国公有制经济发展新样板、新标杆,聚焦土地开发、城市更新、保障房建设、统租统管、金融合作、人才培养等“六个重点领域”,将统筹推进国企与集企全面合作发展纳入战略重点、工作常态。充分发挥国企资源优势,抓实抓好推介会、交流会、洽谈会、业务培训多形式、多方式对接,开启两类公有制企业合作发展新思维、新领域、新模式、新路子。当前,市、区监管部门紧密协同,国企、集企积极参与的“3+2”协同工作机制已经稳步形成。
深圳市国资委集体资产管理处负责人表示,深圳将切实贯彻市委、市政府壮大集体经济服务城市发展重大决策部署,继续增强使命担当、突出服务意识、勇于创新实践,持续构建集体资产监管新格局、不断开创集体经济发展新局面、深入打造集体经济新特质,以监管促改革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