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艳杰
干练的身姿、统一的制服、清秀的面容……在福建省宁德市各县区,女骑警们忙碌的身影,绘就了闽东大地独具风采的温暖“警色”。
近年来,宁德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持续打造“路上枫桥”,聚焦建立女警巡防新机制,积极探索拓展柔性执法新途径新方法,不断扩大柔性执法的辐射面和覆盖面。如今,一支支朝气蓬勃,集合了温柔、亲善、细腻、和蔼等“柔性元素”的道路交通管理队,穿梭于闽东大街小巷,展示交通执法队伍新风采,走出柔性执法的交通管理模式新路。
柔性劝导执法
实现“四畅”目标
“您好!这里不能停车,请尽快驶离。”近日,寿宁县交警大队直属女子骑行中队队员李蕾胡正在催挪路边违停车辆。她面带微笑,礼貌亲和,一经劝导,违停车辆立即主动驶离。“不管阴天下雨,这些女孩子都会在路上巡逻,看到她们礼貌的微笑劝导,市民也会不好意思违停。”市民范学雄说。
作为宁德市首个女子骑行中队,寿宁女子骑行中队紧盯群众诉求,紧扣交通痛点堵点,引入“柔性社会管理”理念,探索形成“柔性管理、柔性执法、柔性劝导、柔性服务”的“四柔”工作法,实现了“道路交通顺畅、民意诉求通畅、交通安全晓畅、人人心情舒畅”的“四畅”目标。
“很意外,竟然没有罚款,这样的执法方式富有人性化。”日前,浙江籍驾驶员张先生到寿宁谈生意时,因找不到停车位违停。当他收到的是一张黄色提示卡而非罚单时,张先生对寿宁女子骑行中队创新推出的“分色提醒”柔性劝导执法感动不已。
据了解,寿宁女子骑行中队坚持以教育为主、处罚为辅,来缓解以往“以罚代教、以罚代管、一罚了之”现象带来的群众抵触情绪和社会矛盾问题。通过发放“黄色”提示卡温馨提醒、“橙色”提示卡教育劝导、“红色”提示卡处罚警示的方式,分别对一次违停、二次违停、三次违停的车主采取分类管理,让“刻板”的执法转化为“人性”的服务。
“执法不是执罚,努力让群众养成文明出行的习惯才是我们开展交管工作的真正目的。柔性执法,不仅能彰显公安温度,也更能让群众体悟到遵守规则的价值认同。”寿宁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副大队长、直属女子骑行中队中队长徐晓宇介绍,自柔性劝导执法实施以来,仅城区梦龙街违停汽车从以往日均100余辆减少到日均20辆左右;违停整治时间也从最初的5小时缩短至1.5小时。
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寿宁县,针对寿宁城区面积小、主干道少,群众交通意识淡薄、道路行车无序现状,女子骑行中队采取“多维宣教+多线宣传”,在农村地区,推出农村交通夜校、背包交警、农村交通安全系列定格动画等花式普法;根据时下短视频“热”的特点,创新推出“骑警说事”线上宣传品牌。同时,延伸“枫桥经验”,聚焦群众交通出行“急难愁盼”问题,根据学校及学生家长诉求,创新推出“警校家驿站”服务,打造滞留学生“安全港湾”,赢得广大师生一致好评。
智慧空中女骑
构建立体执勤网
“我们是周宁交警,车牌号xxxx的电动车,你违停了……”“骑蓝色电动车的,穿红色马甲的小哥,请戴上安全头盔!”在周宁县,女子骑行中队的“千里眼”是群众心中的“移动警哨”,总能给群众莫大“惊喜”。
周宁县公安局副局长郑旺杰介绍,女子骑行中队主要是发挥摩托车骑巡“小、快、灵”的优势,以机动灵活的巡逻方式,进行立体式的流动巡逻管控。同时,将日常工作与为民办实事融入勤务,对日常勤务中遇到市民需要紧急求助事件,第一时间予以帮助解决。
据了解,周宁女子骑行中队自2021年3月4日成立以来,主要在路面执勤与宣传上下功夫,成立无人机飞行队打造“空中女骑”巡控队伍,将交通管理从地面向空中延伸,形成岗点有“执勤”、路面有“骑行”、空中有“飞行”的三维立体执勤网。
“我们将交通管理从地面向空中延伸,发挥无人机飞行速度快、拍摄领域广、实时对话、留存记录、不受时空限制、可360度巡察等优势,空中女骑积极参与交通纠违、空中护学、普法宣传、疫情防控、空中出警等工作。”周宁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女子骑行中队中队长李柳惠说。
据介绍,周宁女子骑行中队还推出“定点执勤+摩托车巡+无人机巡”的工作机制,在无警情时,“空中女骑”即负责城区重点部位视频的主动巡查,重要节点加大对大型活动现场等敏感地区的视频巡查。同时,结合无人机搭载喊话器、警灯等设备,在人员密集时段、区域开展空中巡逻宣传,利用空中立体优势,大幅度提高见警率,与地面出警、巡逻警力相互照应,互为支援。
此外,针对周宁人口外出多,农村留守老人小孩多的特点,成立了“鲤·想”交通安全宣讲小分队,深入全县140个行政村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普法,针对农村作息节点,自主编创方言歌谣,下农田、进茶园对村民进行交通安全宣传。2021年以来,通过女子骑行队的宣传农村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率同比下降4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