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 琼
引言: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依托经济学的指导与人本思想引导,有效运用各种管理形式对单位相关的人事资源进行优化管理,用以满足事业单位发展的需求,确保其能够实现人事管理目标,并帮助单位员工获得最大化发展。作为能够满足事业单位发展需求的管理工作,其需要在事业单位的改革背景之下,建立科学且合理的管理制度,有效开发组织和个人能力,将事业单位内所有的劳动能力进行整合,并应用于共同发展。
一、事业单位改革下人事管理制度创新方向
(一)人员招聘
对于人事管理制度创新而言,其可以以人员招聘为主要创新方向。在事业单位中,招聘工作具有非规范性特质,对其招聘效果存在一定影响。为了完善人员招聘工作,为人事管理制度创新创造条件,可以积极利用人事测评技术克服招聘工作中的非规范性特质。人事测评方法可以根据不同岗位的不同需求以及事业单位的组织特性,综合测量和评估应聘人员的知识水平、道德品格以及发展潜力,使事业单位在进行招聘时更加科学。当前国外对人事测评的方法较为看重,其将该方法广泛应用于公共部门的管理之中,国内也逐渐在事业单位面试中应用评价中心,利用结构化面试的方法对面试人员进行甄选。
(二)绩效考核
虽然事业单位在不断改革,但人事管理制度上的创新面临着绩效考核机制不完善的现状,因此为了更好地进行人事管理制度创新,需要从绩效考核的方向考虑,科学合理地设定考核等次,对奖惩的标准进行完善。除此之外,还需要将绩效沟通进一步强化,让事业单位中的工作人员保持认真、积极的态度应对绩效考核,考核的结果应当以面谈形式反馈,使考核者及时认识到自身不足,并以此为依据制定新的工作目标。
(三)薪酬管理
事业单位要想在人事管理制度上获得创新,可以以薪酬管理为一大创新方向。事业单位针对收入分配制度进行的改革使报酬制度以绩效为导向,更能体现岗位的工作价值,同时充分调动了员工在工作中的积极性,使事业单位的运转更加高效。但事业单位中还存在部分长期形成的固有积弊,并没有随着制度的改革消失,因此还需要积极引入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较为先进成熟的理念以及管理技术方法,帮助事业单位完善其薪酬管理。在结合人力资源管理的薪酬管理方面,公平原则是其核心理念,其能够有效抵消事业单位传统的平均分配。
二、事业单位改革下人事管理制度创新的优劣势
(一)优势
1.具备心理基础
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其人事制度的改革具有一定心理基础,使其在进行制度创新时具有一定优势。一方面事业单位在进行人事管理时仍然没有脱离传统的框架,使其在实施管理工作时忽视了员工的需求,并未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激励;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使契约观念在员工心中不断深化,使员工越来越重视个人的利益需求,并产生理性的预期,在现实环境和个人价值观念的转变双重冲击之下,员工必然会对人事管理工作提出新的要求,成为人事管理制度创新所需的内驱力。除了员工具有改变的心理之外,其对人事制度创新的心理承受能力也较大。改革创新需要破旧立新,员工对此类过程的心理适应能力越强,改革创新的过程将越发顺利。人事制度的改革创新必然会对事业单位本身的利益格局产生影响,其调整的顺利与否与调整效果和员工的心理承受能力息息相关。
2.法制化的加强
在事业单位改革的推动下,人事管理逐渐向法制化推进。随着经济体制在社会发展中的不断完善以及行政体制的有效改革,人事管理的工作环境与工作主体都在持续变化,传统的政策法规体系已经不适配当前时代对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要求。为了更好地进行人事制度创新,和事业单位改革配套的人事管理法规逐渐被推出,对事业单位的公开招聘、岗位设置、养老保险以及收入分配等多项内容进行了政策规定,同时下发了实施意见与行业指导意见。随着事业单位渐进性地建立并完善了相关政策法规,其在进行人事管理工作时,各个工作环节都能够有章可循,为人事管理制度的创新提供了有利的政策条件。
3.机制逐渐完善
当前的人事管理制度已经逐渐完善了运行机制,通过长期性的事业单位改革,部分遗留的传统积弊已经被淡化。招聘人员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相关制度进行了更新,使事业单位在选用人才的时候拥有了更大的事业,选人进人的渠道也被进一步拓宽,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招聘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使人事管理机制初有成效。进行岗位管理工作时,岗位设置以及管理的相关制度也已经被初步建立,对人事进行分类管理也已经呈现出了基本框架,使人事管理制度更加符合事业单位的运行特点。构建报酬制度时,收入分配制度逐渐完善,其不仅能够契合事业单位的发展,还可以体现岗位绩效,方便落实分级分类的管理。
(二)劣势
1.结构存在缺陷
由于事业单位的改革并未深入,因此在人事制度上存在着一定结构性缺陷。制度结构具有四大基本要素,分别为规则、理念、对象与载体。当前事业单位中的人事制度并没有平衡的基本规则体系。虽然政府已出台了多项政策规定以促进人事制度改革,然而事业单位并没有及时跟进其改革,导致某些老旧的人事政策仍然没有被取代。当前人事制度的理念也存在一定问题,其并未彻底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事业单位中仍然存在论资排辈此类问题,导致人事管理出现短期效应。同时,改革配套措施并没有及时跟进,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理念的缺失。
2.活动不够规范
虽然在事业单位的改革下,人事管理的效率获得了一定提高,但其管理活动依旧存在规范性不足的缺陷,主要体现在管理主动性的匮乏、管理体系定位不当、激励措施落实不佳等方面。例如事业单位在招聘人员时对应聘人员的表象特质过于关注,而没有对其就业动机、职业兴趣、个人性格等潜在性的素质进行探测与分析,此类以工作为基础,对过去表现加以评判的选拔机制难免会出现迟滞效应,影响评价的结果。
三、事业单位改革下加强人事管理制度创新的策略
(一)深化创新思路
对于事业单位而言,人才是其发展所需最重要的资源。事业单位经过漫长的改革之后,人事管理制度需要得到深入的创新,在创新时必须深化其创新思路,当前的事业单位在人事管理制度上较为封闭,导致其人才流动性不强,内部竞争性不足,也对人事管理制度的创新积极性和创新思路造成了影响。
(二)明确价值取向
实现人事制度的创新需要明确价值取向。对于当前的改革环境而言,要想深化人事制度的创新,无疑需要满足当前事业单位的需求,人事制度的创新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帮助事业单位发展,以期获得更好的人才资源,使内部环境更加稳定,因此需要对其需求进行明确,深入了解人事制度创新的价值取向,以此为方向进行制度创新才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加强创新推动
为了在事业单位改革的背景之下强化人事制度的创新效果,需要加强创新目标的推动力。人事制度的创新目标需要达到各项制度之间的均衡,使其和国家大环境适配。为了更好地进行人事制度创新,必须更加关注公平法制,对现存的制度加以借鉴,使人事制度更加公平,拥有更高的人力资源管理效率。在当前迅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之下,只有持续加强创新目标的推动,才能够适应大环境的变化。
结论:总而言之,在当前社会发展的形势之下,事业单位改革的落实势在必行,在其改革的背景下,人事管理制度需要在人员招聘、绩效考核以及薪酬管理三大方向上进行创新,使人事管理制度更好地适应事业单位改革后的发展。研究后发现人事管理制度的创新存在具备心理基础、法制化的加强以及机制逐渐完善的优势,但同时也面临着结构存在缺陷以及活动不够规范的劣势,为了获得更好的创新效果,需要积极采取深化创新思路、明确价值取向以及加强创新推动的策略以强化人事管理制度的创新。
(作者单位:广州市建设科技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