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次比较关注四川‘飞地经济’园区的发展。”在政协四川省第十二届五次会议召开期间,1月18日四川省政协常委、广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贺宗飞表示,近年来,四川“飞地经济”迅速发展,先后建成成都—岳池、广安—深圳等数十个省内外“飞地园区”,“飞地经济”逐渐成为四川主动开放合作的一个缩影。但也存在一些诸如“‘飞地园区’体制机制不顺、产业定位不精准、未实现带动地方经济‘起飞’目的”等制约发展的问题和困难。
为此,贺宗飞给出三大建议,着力政策制度创新,进一步加快“飞地经济”发展。一是加大对“飞地经济”的政策支持力度。强化政策激励,以成立管委会等方式提升“飞地园区”层级,如依托深化川粤全面战略合作,建立川粤合作示范园区。
二是创新体制机制,推动“飞地合作”更加紧密。强化合作地区改革开放意识,破除“飞出地”与“飞入地”间的观念冲突、政策冲突,提升合作效率;指导各方理顺权责利益分配等机制、管辖协调机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强化服务意识,打造有利于“飞地经济”发展的营商环境;实行政企分开,园区管理和平台企业各负其责,推动园区健康发展。
三是因园制宜,推动产业集聚效应更加明显。建议各地根据“飞地园区”资源禀赋,精准制定发展规划;地方政府根据规划精准配套完善产业链,制定扶持政策;省级层面应加大对欠发达地区“飞地园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和人才引进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