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专题

浙江奉化高质量发展谱新篇 “五年奉献一个新奉化”

奉化区全景图

奉勇争先奔跑者

第一座现代体育馆——奉化体育馆位于宁波市奉化区岳林街道,东至斗门路、南至大成东路、西至桥东岸路、北至中园路,用地面积96,469平方米。

奉化“城市之眼”——中交未来城是一座以展览为主要功能的公共建筑,位于城市转型示范区内,建成后将成为市民、外界了解奉化的重要窗口之一。

奉化区“旧厂区改造”改出的一个传奇:斥资8亿元,打造集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非遗馆等七大场馆于一身的城市文化地标——奉化城市文化中心。

轨道3号线的全线通车,标志着奉化正式进入“轻轨时代”,纳入宁波“30分钟交通圈”,奉化区成功建成高架快速线、轨道交通线和地面国道线“三合一”的机场南路复合交通走廊。

□ 冯 宣

“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五年奉献一个新奉化”,一个“幸福感满满”的崭新奉化已经成为现实。5年来,奉化这个浙江宁波市最年轻的新区日益焕发出新的活力,一个奋发向上、朝气蓬勃的奉化正向着未来奔跑。

2016年11月17日,浙江省奉化撤市设区正式授牌,奉化成为宁波最年轻、面积最大的区,开启了全面融入宁波主城区的新征程。撤市设区以来,奉化区委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锚定“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县域管理向城市治理”两大转型方向,按照“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五年奉献一个新奉化”工作节奏,通过找短补强、筑巢引凤、积蓄势能,形成了追赶跨越、倍速前进的良好态势。

5年来,奉化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着力做优产业、做大平台、招强项目,经济实力显著提升。5年来,奉化地区生产总值实现翻番,全省排名上升25位,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排名逐年提升;2020年,奉化区属生产总值达到685.8亿元,年均增长6.9%;财政总收入突破百亿元,年均增长12.5%;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6.2%,近3年增速均居全市前列。

5年来,奉化扎实做好“加速南融合、念好山海经、做强增长极、建设新城区”4篇文章,聚焦重大平台突破共建和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产业平台日趋成熟,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累计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14个,其中10亿元以上37个,完成浙商回归资金390.2亿元,市外内资441.2亿元。

5年来,奉化始终把民生福祉作为改革发展的“落脚点”,人民福祉持续改善,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45,371元、25,885元上涨到58,983元、34,945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前1年完成“十年翻番”任务;城乡居民收入比值从1.75缩小到1.69,城乡差距小于宁波全市平均水平。

聚力改革创新

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改革创新,是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5年来,奉化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深入实施“全面创新”计划,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以数字化改革牵引撬动各方面、各领域,2100余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掌上办”,一般企业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缩减至59天,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到1天,不动产登记全生命周期提速30%,参与起草的《政务服务中心服务现场管理规范》国家标准正式发布。

5年来,奉化全面完成政府机构改革,奉化海关、大数据发展服务中心等挂牌成立,雪窦名山、经济开发区、宁波滨海旅游休闲区等重大平台体制机制进一步理顺,溪口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省级试点深入推进。

科技创新,让高质量发展引擎更强劲。近年来,奉化积极承接长三角溢出效应,创新推出“双飞地”模式,“北上杭深”4个异地孵化器以及西安、武汉、成都等3个异地工作站投入使用,沪甬双创基地、58众创等众创空间正式运营,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级众创空间、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实现“零的突破”;大力实施以引育“小而美”苗子企业为主的“春苗计划”,制定颁布新政16条,首批30家“小而美”苗子企业完成认定;制定出台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系列政策,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连续4年保持全市前列,全区创新型初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分别达到1175家、178家,累计拥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企业1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家。

人才是高质量发展的“硬核”力量。5年来,奉化围绕“引育留用管”全方位服务人才,制定人才新政22条,拿出最好地段、最好区块建设人才公寓、科创平台,建成全市首个县级“人才之家”,累计引进国内外院士等顶尖人才27人、博士131人,入选国家级引才计划5人、省级引才计划3人、宁波“3315系列计划”21个,新增高端人才团队77个,全区人才总量突破15万名。

以高质量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5年来,奉化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现代农业提档升级,新希望生猪一体化等优质农业项目签约落户,获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国家平安渔业示范区;工业经济提质增效,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763.6亿元,净增规上工业企业167家、亿元以上企业42家,获评国家级气动元件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现代服务业提速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对全区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7%,成功创建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提升城乡品质

全力实现“同城同质”

“出门左转一公里是地铁口和在建的市一医院,右转几百米是孙子在读的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宁波实验学校,幼儿园就在小区内,马路对面就是中央公园……以前哪里会想到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9月份刚搬进方桥街道百合苑小区新家的陈绍康直呼想不到,感叹终于过上了“让城里人羡慕”的幸福生活。

老陈的幸福生活,不是个例。5年来,奉化统筹推进“城市品质提升”和“农村住房改造”,累计完成城乡危旧房改造550余万平方米,近2万户居民搬离危旧房、住进新楼房,完成农房拆旧2725亩、建新1699亩。公共租赁住房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保障范围扩大至外来务工人员和农村低保、低保边缘户。此外,奉化区积极推进12个老旧小区改造,推进租赁住房试点,让新市民和年轻人住有所居。

5年来,奉化区加大城乡统筹力度,提升城市品质,居民生活环境更加舒适;城乡面貌日新月异,成功由“县”向“城”跨越,变得更亮丽、更宜居。5年来,奉化区实施一系列城市品质提升专项行动,实现了城市景观美化、夜景亮化,完成了城市主要道路、公园(广场)及各类重要节点的绿化景观改造,基本实现“处处拥绿地,人人乐休闲”“白天添绿、晚上添彩”目标。

水更清了,天更蓝了……近年来,奉化全面打响蓝天碧水净土清废保卫战,顺利通过“污水零直排区”省级验收,荣膺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优秀单位,三年两夺“大禹鼎银鼎”,成功蝉联“中国天然氧吧”,“环境议事厅”入选环保部“全国十佳案例”,全国首个生态环境教育特色小镇试点落户奉化。

城市有气质,家园有温度。奉化还以“我们的家园”建设为牵引,把每月15日、28日设为“家园日”,部署推进“治水治污”“治危拆违”“城市品质提升”“小城镇综合整治”“农村住房改造”等专项行动,不断汇聚共建合力、厚植“家园”意识,干部带头、群众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加速形成。

优化民生服务

让幸福生活更有温度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以前的奉化“城”的感觉并不明显。如今,融入主城区带来的生活变化,让每位奉化市民都有了切身的感受。

近年来,奉化抓牢民生实事,着力打造十分钟健身圈。高质高效推进省市各级民生实事工程。截至目前,奉化区共有体育场地1965个,总面积达229万平方米,人均面积达3.96平方米,位居宁波大市第一,浙江省前列。

5年来,奉化交通积极做好“融”字文章。2019年10月,奉化开通至上海的始发列车,奉化火车站日均客流量增加至近3000人次,同比增长30%以上,当年全年客流首次突破100万人次大关。2020年9月,高架快速线、轨道交通线和地面国道线“三合一”的机场南路复合交通走廊通车,奉化正式融入宁波中心城区“30分钟交通圈”。

教育是民生之基。5年来,奉化区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达成度从69.17%上升到78.55%,在全省排名从40位上升到第22位;在宁波各区县市中首个落实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五同步”政策、义务段网上招生平台应用、小学课后托管服务等。5年间,奉化教育投入力度空前,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年平均增长近10%,总计达成657835万元,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21所,推进公办幼儿园扩容提升计划,新投用公办幼儿园18所,数量超过历年总和,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提升28.5%。

新增就业7.5万人、新增人才6.6万人、户籍人口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99.28%、首批创建成为“浙江无欠薪”试点区……这是奉化撤市设区以来,奉化区人力社保局交出的民生答卷。奉化坚持把稳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先目标,5年内,城镇新增就业7.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2.16%低位,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民生工程暖人心,幸福生活有温度。5年来,奉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升“老有所养”的幸福成色。为了让百姓享受到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奉化大力推进医疗基础设施建设。5年来,相继完成区溪口医院、莼湖镇卫生院改扩建工程,新建成的萧王庙卫生院、方桥卫生院投入使用;区中医医院迁建工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业务用房提升改造工程、医疗健康综合体(含区人民医院迁建)项目相继启动。截至2020年底,奉化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1.9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4.9%,反映人群健康的主要指标稳步提升。

砥砺奋进正当时,乘风破浪再扬帆。奉化,这座充满魅力和活力的山海之城,正以奋勇争先的姿态、奋发进取的劲头坚定前行,也必将在新征程上书写新的辉煌。

(本文配图由奉化区宣传部提供)

2021-12-29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46172.htm 1 浙江奉化高质量发展谱新篇 “五年奉献一个新奉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