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聚焦

氵舞 阳河畔砥砺奋进 箫笛名都破茧成蝶

——贵州省玉屏县以“四新”促“四化”改革发展纪实

群山环拥,黔楚咽喉,氵舞 阳碧水绕玉屏。姚 磊 摄

玉屏县亚鱼乡瓮袍村贫困户刘远亮领到了搬入地的身份证、户口册以及移民安置房的《不动产权证书》,由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恶劣环境搬进了布局科学、功能齐全、配套完备、就业方便的新型现代化小区,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市民化”。 黔玉宣 摄

米酒飘香迎客来,外国游客感受浓郁侗家风情。姚 磊 摄

出了家门进厂门。玉屏易地扶贫搬迁后,群众在小区内的“扶贫微工厂”就近就业,实现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胡攀学 摄

六月六赶坳,侗家老寨狂欢夜。 姚 磊 摄

□ 曾 平 罗小丽 田 仁

流水如玉、青山似屏。位于贵州省东大门的玉屏侗族自治县,素有“黔楚咽喉”“黔东门户”之称,享有“中国箫笛之乡”“中国油茶之乡”“侗族文化艺术之乡”“中国黄桃之乡”美誉。近年来,玉屏县以建设“三区一县一中心”为目标,按照“箫笛名都·侗听玉屏”的形象定位,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推动玉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上篇: 筑起宜居宜业美丽新城

闲暇时进图书馆看书,高兴时去氵舞 阳广场跳舞,无聊时到屏山公园遛弯……玉屏市民霍光星从来没想过,玉屏县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以后,他的生活可以过得如此惬意。

近年来,玉屏县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做强城镇经济,提升城镇品质,走出一条产城融合、城乡融合、文旅融合的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2021年,玉屏城区面积达25.9平方公里以上,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5.1%。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一方面,玉屏县将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大力实施交通、水利等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工程,实现公共交通、安全饮水、动力电、4G网络和有线电视行政村全覆盖。另一方面,玉屏建成垃圾中转站8座,投入各类垃圾收集车55辆、垃圾收集箱(桶)5000余个,利用水泥窑协同焚烧处理,实现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覆盖。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污水处理厂建制镇全覆盖,村级标准化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全覆盖。

与刷卡或输密码进入小区不同,氵舞 阳欣城的住户只需要“刷脸”,便可进入小区。小区通过一个安全调度中心、一个综合应用平台、一套安全防范设施、一套运行保障机制,实现对小区、房屋、人口等12项数据的有效调度。

在玉屏,这样的智能平安小区不在少数。玉屏智能平安小区工程项目技术员杨迪表示,智能平安小区建有智慧停车系统和人脸识别系统及立体云防控,通过打造集门禁、人脸、车禁以及视频监控为一体的“智慧一张图”模式,对小区的“人、车、物”三大类数据进行采集,通过物联网技术将每一次的刷卡信息进行采集、加密后传至公安内网,经过分析比对后形成有效数据,实现对小区人、车、物的有效管控。

大龙开发区是铜仁市跨区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之一,从德江、石阡等县搬迁约2.7万人。玉屏县以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为契机,推进玉屏大龙一体化发展。

玉屏县建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就业信息发布平台,发布各类企业用工岗位信息,举办招聘会,为企业招工和群众就业搭建桥梁。

大龙开发区打破企业壁垒、抱团发展、互补共赢,实现企业间废渣、废气、废水相互循环利用,形成一条绿色发展“生物链”,促进现代产业体系逐步形成,产城融合实现可持续发展。

笔直宽阔的飞龙大道向工业园区延伸,不论是沿街开张的各式商业店铺,还是来来往往的人群,或者工业园区里加班加点的工人都让大龙经开区这座工业新城充满着现代化气息。

大龙开发区周边100公里半径内,锰矿、汞矿、钾矿、煤矿、铅锌矿和重晶石储量丰富。园区依托资源优势,加快现有冶金、化工产业的升级改造,引导和承接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增加就业,将大龙开发区建成世界主要的锰、钡、汞产业集聚区和循环经济示范园区。2020年,冶金、化工产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

作为国家新型工业化锰汞钡系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大龙开发区吸引了20余家国内排名前列的锰汞钡系企业落户,带动就业约4000人。

在玉屏县,服刑人员刑释当天不仅有免费的车接送回家,能享受免费的食宿,还能有人专门为他们找工作,作思想教育、法律讲解和心理疏导,这得益于玉屏县的柔性服务机制。

新型城镇化建设其核心在于“以人为本”。玉屏县聚焦司法行政视野下的刑释解矫和社区矫正两类特殊人群,创新柔性管理、行政专帮、过渡安置三个机制,帮助特殊人群顺利回归社会,特殊人群重新违法犯罪率控制在2‰以内,无一例脱管漏管和上访非访。

同时,玉屏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对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后在社会救助、医疗保险、住房保障、教育、农村“三权”等方面出台相关配套保障政策。实行户口迁移“一站式”服务,简化办理程序,对易地搬迁的对象实行上门服务、集中办理。

玉屏县以“民心党建”工程为统领,大力推进村干部专职化管理改革,推进岗位专职化、管理规范化、保障制度化、成长持续化的村(社区)干部专职化管理新机制,村干部由“兼职”向“专职”转变,进一步夯实村级组织治理基础,激发了村级发展内生动力。

中篇:铸就繁荣昌盛富裕城

以前,玉屏县有贫困村44个,贫困人口6815户24,146人。如今,玉屏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彻底撕掉绝对贫困标签。2021年前三季度,玉屏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6.7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627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64元。

玉屏是“中国油茶之乡”,有着500多年的油茶种植历史,这种长着白色花、橙色果的油茶树,一度成了玉屏农民热捧的“摇钱树”。10年前,数百年的油茶树由于树龄老化、挂果率低,逐渐被柑橘、梨子等经果林取代,玉屏油茶也进入了“严冬”。

2011年,《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出台,为玉屏送来了“油茶科技特派员”,随着野外调查,良种培育等工作的进行,以及油茶轻基质芽砧苗嫁接、油茶炭疽病和油茶象虫害防控等技术的诞生,玉屏油茶发展才逐渐迎来春天。

2019年,奥越信智慧农业系统在玉屏县茶花泉油茶基地成功实施。此系统可实时远程获取温室内部的空气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环境参数及视频图像,远程或自动控制湿帘风机、喷淋浇灌、内外遮阳等设备,保证温室内的环境最适宜作物生长,再度为玉屏油茶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据统计,目前,玉屏县油茶种植面积23.5万亩,挂果面积16万亩。2020年,产油茶鲜果1.6万吨,产值达2亿元,农民人均增收1000余元,预计2021年将产油茶鲜果2万吨,产值超2亿元。

科技力量的注入,推动了油茶全产业链的发展。玉屏打造近4万亩的高产油茶示范基地,建成年产1500吨的油茶精深加工厂。不仅油茶实现了全产业链发展,黄桃、生猪、食用菌等产业也齐头并进,据介绍,玉屏黄桃种植面积2.3万亩,年出栏生猪24万头,年产食用菌8000万棒,建成了西南地区最大的油茶育苗基地和全省最大的鱼苗繁育基地。

从地图上看,玉屏县像一只奔跑的“猎豹”。因前些年工业快速崛起,玉屏县又被一些人士惊叹为“工业猎豹”。如今,这只“猎豹”雄姿英发,正以不断加速的姿态迅跑在新型工业化大道上。

近年来,玉屏依托便利的交通,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高点定位,把工业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奋力把铜仁西南产能置换转型升级3.0版智能化项目打造成绿色转型样板项目、智能化升级引领新项目、新型工业化标杆项目,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

按照“要素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生态环保”原则,玉屏县整合资源优化布局,推动形成“一区三园”工业格局。同时加速企业优化,延展产业链条。红星发展公司将钡盐废气制成硫酸,硫酸用作锰业原料,硫酸蒸气用来发电;另一副产品石灰,用作电解二氧化锰原料和锅炉煤脱硫;钡渣制成建材,建起年产3000万块水泥砖生产线,年消耗工业废渣5万吨,实现产值700万元。

按照“一区三园”思路,玉屏以产业园区为载体,支持大龙经济开发区创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打造田坪新型建材产业园、朱家场农旅产品加工产业园,重点在双桥工业园区发展高端轻工、商贸物流等配套服务产业园,积极规划产业布局,着力构建产业聚集发展产业格局。

风雨兼程,砥砺奋进,造就了玉屏新型工业的喜人成绩:今年1月~10月,玉屏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9%(含大龙),比铜仁市平均水平高5.3个百分点,工业增速排全市第1位。

冬日的阳光透过淡薄的云层,从密密的松针缝隙间照射下来,把飘着轻纱般薄雾的松树林照得通亮,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玉屏侗乡风情园增添几分诗情画意。

“真是好山好水好风景。”湖南省怀化市的田超第一次到玉屏侗乡风情园旅游就被这里的精致迷住了,不论是赏青山远黛、听溪水长流,还是看侗族鼓楼,都是他一直期待的旅游体验。

近年来,玉屏侗乡风情园立足侗族特色,通过生态、饮食、文化等资源,配备相应的康复疗养设备,以“酒店+民宿+康养”的形式大力发展康养避暑旅游。今年前三季度,景区共接待游客近40万人,总收入达到1500多万元。

康养旅游是玉屏旅游产业发展的生动缩影。近年来,玉屏围绕“箫笛名都·侗听玉屏”旅游定位,以民族文化、农业产业、生态山水、乡村田园等资源为依托,大力实施精品景区战略,奋力打造西南地区旅游集散中心和旅游胜地,全力推进旅游产业化,呈现出“箫声笛韵久,康旅业态新”的旅游新局面。

目前,玉屏重点打造了茅坡、铁柱山、凉庭寨等7个特色农业观光示范园,瓮阳、桐木、沙水坪等14个特色农业村,7个乡村旅游重点村,24个旅游扶贫村寨,引都市居民涌向乡村,安放乡愁、寻找农趣,乡村旅游渐入佳境。

玉屏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2021年,玉屏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104亿元,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分别达3.8万元、1.53万元,位于省市前列。

下篇:铺绿青山碧水生态城

氵舞 阳河一碧如洗,青山绿树连绵不断。作为贵州长江经济带黔东门户的玉屏县加快推动绿色发展,全面推行“林长制”,创新落实“河长制”,实施退化林修复、退耕还林还草等工程,努力走好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相得益彰的可持续发展新路。

垃圾遍地、污水横流,臭气扑鼻……这是以前田坪镇田冲村的真实写照。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县水务局投资约150万元,在田冲村建设污水处理站、污水处理池,并在污水池上种植芦苇、风车草、美人蕉等植物,绿化面积达756平方米,受益农户300户。

同时,玉屏县水务局为田冲村配套安装污水收集管和垃圾箱,每天安排2名清洁工早晚清扫街道。如今的田冲村,美人蕉随风摇曳,风车草郁郁葱葱,干净的村道蜿蜒向前,整洁的房屋伫立其间,红花绿叶掩映着青瓦灰墙,黛眉远山在雾里若隐若现,俨然一幅宁静美好的山居村图。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而农村环境保护是环保工作的薄弱环节。玉屏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在全县开展以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畜禽养殖污染、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为重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截至目前,实现农村污水治理整县规划全覆盖,全县所有村庄生活垃圾治理覆盖率达90%以上,2021年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约为2.6万余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行政村覆盖率97.6%,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此外,玉屏深入推进河长制工作,扎实推进氵舞 阳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的“三水共治”。深入推进化工污染治理,建立化工园区和化工企业两张清单,加大落后化工产能退出淘汰力度,推进化工行业企业排污许可管理。全力推进小水电清理整顿,对不符合长江大保护要求、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审批手续不全甚至违规审批的电站坚决清理退出,保障重点河湖生态流量。

玉屏县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加大力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试划城镇开发边界,调整永久基本农田,组织开展历史文化与景观风貌研究等专题研究12个。在贵州玉屏氵舞 阳河国家湿地公园、玉屏北侗箫笛之乡风景名胜区、南门坡省级森林公园内开展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改专项行动疑似图斑现地核实工作,对省级下发图斑共计462个进行现地核实。同时,玉屏全面推行林长制,完善公益林、自然保护地保护制度,聘用495名生态护林员、25名天保护林员和7名林管员。认真组织实施义务植树活动,今年共计造林150亩。对全县622个单株、12个群落、分属于24科37属46种的古树名木进行日常排查,消除古树大树名木安全隐患5处。

为进一步筑牢生态屏障,玉屏认真组织开展“清风行动”,打击野生动物非法贸易。今年3月9日,有群众称县城春华小区有住户私设网具捕猎野生鸟类。接到举报后,玉屏县森林公安局立即组织民警和辅警前往现场检查。民警对当事人进行了相关法律法规宣讲和教育,切实提高群众法治意识,自觉参与到野生动物保护行动中来。

田坪镇的130亩的侗乡风情园、2万平方米的连片传统侗族木质建筑群,能让游客充分体验侗家风土人情。山体森林公园栈道健身、湿地公园荷花池垂钓,是田坪来客运动养身的最佳选择。

自田坪进入全省100个示范小城镇以来,玉屏县立足侗族特色民族风,结合田坪交通区位、生态环境等优势,采取“旅游+”模式打造金乡侗乡康养田坪。在文旅融合上,做到了“旅游+农业”“旅游+文化”,将产业做成旅游,将农村做成景区。如今,这里已成了重庆、南京、武汉、北京、香港等一线城市中老年客人的康养胜地。

由于矿产资源丰富,以前玉屏的冶金、化工等产业独占鳌头。但随着人们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生态理念深入人心,玉屏县不但加快引进石灰石新材料龙头企业,推进铁合金、水泥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围绕生态畜牧、食用菌、中药材、蔬果、生态渔业等5个特色优势产业,规划建设一批相对集中连片特色优势产业生产基地,还充分利用玉屏县特色林业生态优势,推进“林业+产业”融合发展,打造油茶、竹子、国家储备林等特色林业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林菌、林药等林下经济,建成特色林业产业基地,积极推动森林旅游和森林康养等新兴产业发展。

2020年,玉屏县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8.1%,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全县未发生一起环境污染突发事件。

油茶产业、林下经济、花卉苗木产业、康养观光旅游业,这些新兴产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玉屏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更让玉屏有一个绿色、健康、光明未来。

2021-12-29 ——贵州省玉屏县以“四新”促“四化”改革发展纪实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46135.htm 1 氵舞 阳河畔砥砺奋进 箫笛名都破茧成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