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峻峰 张庆波 朱先俊
营商,就是赢未来。营商环境,是一座城市的生产力、竞争力、吸引力。优化营商环境,可以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山东自贸试验区烟台片区紧扣“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战略定位,按照“点位突破、系统集成、品牌创建”的总体思路,聚焦企业开办、项目开工、不动产登记3项营商环境核心指标,将“对标全国最好”和“推动首创改革”作为流程再造的“一体两翼”,全面对标上海浦东、苏州工业园、昆山等改革最前沿,大力开展制度创新、系统集成,审批效能迈入“全国最优阵营”。
以企业视角、需求导向推动改革,破解堵点打通“条条链”,协同创新结成“一张网”,奏响审批改革系统集成“三部曲”。从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协调、全面深化,烟台片区突出创新性、引领性,积极争创系统集成创新的典范。通过针对核心指标的创优争先,吸引更多优秀企业家、创业者、高层次人才的目光,打造有辨识度、与国际通用规则接轨的营商环境“金名片”,彰显城市发展软实力。
开办企业篇:
高度便利化 创业梦想“零距离”
企业开办,是企业“全生命周期”中遇到的首个审批事项,也是感知一个区域营商环境的“初体验”。
烟台片区在企业开办领域,先后推出了中日韩投资便利化“跨国办”、远程勘验、“共享注册”等15项“首”字号的制度创新。目前,国务院规定审批时限为5个工作日,山东省最新规定审批时限为1个工作日,烟台片区企业注册登记平均用时仅为2个小时,并延伸建立了一整套“高度便利化”的企业开办审批系统。
“接入门户”做到“极简”,一次性激活审批、服务全过程,让开办企业真正变得“触手可及”。创新设立企业开办“一线通”专线、政务服务窗口“云客服”,申办人一个电话或微信即可激活整个审批系统,由指定的帮办代办专员全程靠上服务,实现“一线连通、一人专办、一办到底、全程无忧”。立足烟台片区“对接日韩、面向全球”的目标定位,首创性推出中日韩投资便利化“跨国办”模式,通过“主体资格跨境核实、登记文书线上流转、营业执照离岸审批”,让投资经营者不出国门,就能快速办理营业执照。截至目前,改革实践已扩大至韩国、日本、马来西亚、匈牙利的22家外商投资企业,成为“后疫情”时期招引境外投资的“利器”。
“审批过程”做到“极速”,通过全要素集中、跨部门协作,将审批时限压缩到极致,最大程度为企业提供便利。将设立登记、税务登记、社保登记、医保登记、公积金登记、刻制公章、银行预约开户7个环节集约整合,实现“只进1扇门、最多跑1次、2小时办结、公章免费送”。率先复制推广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以信用承诺、公示确认为基础,申办人只要符合法定条件并经登记确认,就能实现快速签发营业执照。面向职业中介公司、幼儿园、书店等47类市场主体,率先推行“证照同办、一证准营”改革,企业1天内即可同时拿到营业执照和行业综合许可证。聚焦改革实践中的堵点、痛点,创新推出企业登记远程认证、简易注销全程网办等制度创新,保证“审批高速路”全线贯通。对户外广告牌设置等风险小、可纠正的事项,通过“掌上勘验管理平台”推行远程勘验,有效解决外出勘验路程远、等待排号时间久等问题。
“帮办代办”做到“极优”,申办人“不需知道怎么办、只需讲清办什么”,就能享受到面对面、手把手的“保姆式”审批服务。针对企业自行准备报审材料费时费力等问题,组建身着“自贸蓝”马甲、专业化的帮办代办队伍,为申请人提供专属式、订制化服务。针对操作复杂、无人指导、网办率低等严重制约“网上办”的问题,自主研发功能模块并嵌入山东省政务服务平台,全国首推远程帮办代办服务,争当“一网通办”咨询服务的先行者。申办人遇到困难时,可预约连线帮办代办专员,通过远程视频辅导、桌面代操作等方式完成报审。
2021年截至目前,烟台片区新设立企业3816个,连续第二年超过2019年同期规模,为促进市场主体增长、激发经济发展活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挥了关键作用。
项目开工篇:
高度集成式 施工手续“零堵点”
项目开工,是手续最复杂、周期最漫长的审批之一,以硬招实招拆解“万里审批图”,助力项目快上马、快建设、快投产,就是在帮助企业压减沉淀资金、节省工程成本、抢抓市场机遇。
烟台片区通过划分模块、分类施策、精准发力、全程跟进,打造“高度集成式”的项目开工审批系统,实现“5420”改革目标,即:政府投资类项目、一般社会投资项目、社会投资工业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限控制在50、40、20个工作日以内,纳入“拿地即开工”审批机制项目,不动产权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等四证发放控制在1个工作日以内,最长不超过5个工作日。
“前端要素”集成,打破审批提速只在窗口的思维定式,将位于前端的共性要素识别出来,超前布局、一体化推进,大幅压缩审批以外时间。推行“区域评估”,选取已纳入规划的成片地块,由财政出资对环境影响评价、节能评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11个审批前置事项,编制区域化评估评审报告,由入驻项目共享使用。截至目前,万华工业园东区公辅设施、华新不锈钢新材料智能化深加工等15个项目从中获益。推行“多测合一”,将工程建设中涉及的测绘业务整合为一个或几个综合测绘事项,审核报告推送至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平台,实现用地、规划、施工、竣工、不动产登记的全过程共享应用。整合审批系统,将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系统、施工图联审系统、不动产登记系统等行业管理系统集成合一,加强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业务协同,实现建设工程项目审批“全程网办、一次申报、并联审批、同步发证”。
“审批环节”集成,聚焦建设工程项目审批中的堵点、痛点,由“问题”催生“课题”,由“想法”推导“做法”,大力推动集成创新。实行“清单制+告知承诺制”。对工程建设项目所有行政权力事项进行系统梳理、建立清单,确保“清单之外无审批”。建立衔接事前信用核查、事中信用承诺、事后失信惩戒的“告知承诺制”,用一纸承诺书替代一摞证明材料。开展集成式审批,以“全链条”“分模块”视角推进改革,对管理内容相近或属于同一办理阶段的多个审批事项,整合为一个审批事项,做到“一表申请、合并审查、集约审批”。实行“拿地即开工”,对项目开工各项审批手续提前预审,并出具预审意见,待项目取得土地批准手续后,相关部门在限定时间内将预审意见转为正式审批手续。全国首创“四书合一、三一审批”,针对区域评估外的地块,建设单位可以将可行性研究、节能、社会稳定风险分析、水土保持4份报告书整合为1个文本,经审核后1个文号出具综合审查文件,实现“一体编制、一次报审、一文批复”。
“验收报装”集成,将改革向后延伸覆盖,实现“竣工即验收”“报装联合办”。推行建设项目“联合验收”,建设单位可自由选择综合联合验收或分段联合验收。综合联合验收是指各专项验收部门集体对工程进行竣工验收,做到“一窗受理、按责转办、同步办理、集中反馈”。分段联合验收是指按照“进度相似、并联打包”的原则,分阶段组织各专项部门联合验收。实行市政设施“联合报装”,在工程审批系统设置报装模块,对于建设单位申请的报装项目,水、电、气、暖、信等专营单位共享信息、同步审批、联合安装。
“项目服务”集成,针对通过改革暂时不能解决的难题问题,推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覆盖的项目服务。组织审批相关部门建立“项目管家”团队,为项目报建提供全程陪办、按需帮办、协调督办服务。对法律关系明确、申报材料简单的审批服务事项,“项目管家”可独自完成受理、审查、做出审批决定。由“项目管家”牵头串起复杂审批全过程,对重点项目审批存在的堵点、难点问题,组织召开审批联席会议、集中研究解决。
不动产登记篇:
高度协同性 登记抵押“零延时”
不动产登记,主要衡量面向土地、房产等大额重要资产,购买、交易、抵押等所需的流程、时间、费用,关系到企业、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烟台片区聚焦企业、群众需求,整合规划、国土、税务、公证等多领域要素,在“信息协同、规程协同、创新协同”三重维度统筹发力,创新推出“高度协同性”的不动产登记审批系统。目前,国家规定不动产一般登记、抵押登记业务办理时间为5个工作日以内,烟台片区不动产登记率先实现各类登记业务全部1小时内办结,“绿色专窗”涉企业务30分钟内办结,实现了公平、公正、可预期、零延时。
“信息协同”维度,加强信息资源跨部门、跨层级互通共享,以信息化应用场景赋能不动产登记全过程。为“信息孤岛”建起“互通桥梁”,不动产登记系统与公安、住建、法院、市场监管等13个系统实现数据共享。电子证照、电子文本等数据信息,部门间可以调取或核查的,申办人无需提供,部门间可以线上传递的,申办人无需跑腿。研发“房产测绘成果转换”软件,房产测绘成果自动转换格式、定向加密传输,职能部门对落宗所需材料复核后,即可直接利用数据开展楼盘搭建及后续业务,权籍落宗工作效率提高近70%。
“规程协同”维度,推行全要素整合、全流程再造、全标准重塑,催生联审联办新机制。在原有“不动产+税务”结成对子、并行受理的基础上,通过组织不动产登记、税务工作人员开展“业务互学、授权互认”,实现“物理聚合”到“化学融合”的新跨越,企业、群众只需在一个窗口、交一套材料,工作人员一人操作两个系统,即可办完不动产登记、缴税等所有业务。推行二手房过户“一窗办五事”,群众只需要填写一张流转单,五个单位内部流转、联审联办,一次性即可完成“不动产、自来水、电力、热力、有线电视”的全部转移过户,2021年已累计办理此类业务8500余笔。推行“不动产+公证”联办,企业、群众因不动产买卖、继承、赠与等需要办理公证时,可在公证机构同步申请不动产登记、一次性提交申请材料后,即可取得不动产登记证书。
“创新协同”维度,围绕企业、群众现实需求,发挥政务服务中心的平台优势,深化跨部门协作,提供主题式服务。推出“交房即办证”。由不动产窗口牵头发起,规划、建设、公安等窗口提前介入,完成对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规划核实、竣工验收、房屋实测、门牌赋码编号等。在开发企业具备法定交房条件后,购房者可在收房时同步办理缴税、领取不动产权证书。推行“房产抵押和银行贷款”协同办。办事群众无需在银行和不动产登记中心往返跑,只要在银行签署相关合同,一次性提交资料、发起抵押登记申请,即可由不动产登记中心和银行工作人员在“线上”完成全部手续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