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区检察院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将检察服务快捷高效地送到百姓的心坎上。线上推出微信小程序,方便群众随时随地反映诉求,实现“让群众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全力打造“百姓掌心里的检察院”。
北京市房山区检察院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接诉即办”工作要求,创新设立检察服务e站新模式,以“线上推程序、线下设站点”等方式,建立诉求受理、矛盾化解、法治宣传、检察联络、律师服务等职能为一体的“集成式”检察服务平台,并结合房山区关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房山区检察院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将检察服务快捷高效地送到百姓身边。线上推出微信小程序,方便群众随时随地反映诉求,实现了“让群众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目标。线下设立工作站点,转变办案模式,选派检察官采取巡回及定期现场办公等方式,全力打造“百姓家门口的检察院”。检察服务e站工作模式入围高检院“2021全国检察机关文化品牌选树活动”全国20强。
准确定位
多角度解决群众诉求
房山区检察院先后制定e站工作实施意见、工作方案等制度文件,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了“全院一盘棋”的高质高效化解群众诉求的工作新格局。
首先,明确功能定位。深入结合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推动检察机关“普法宣传”工作、推动检察机关“公益诉讼”检察工作三大重点任务,明确了e站要高度融入“接诉即办”工作和高检院关于“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工作要求的功能定位。同时,建立工作台账、定期通报、定期总结等制度,加强对“办案办事”的统筹管理和跟踪督导,促进检察服务e站规范化发展。
其次,强化统筹对接。线上,强化数字赋能,形成了“e金融、e企业、e新城、e乡村、e社区、e公益、e民生、e教育、e服务、e联络”十大工作模块,实现“全天候”“零等待”“非接触”自助检察服务。线上开设律师“阅卷申请”功能,保障律师的阅卷权。同时,开设“留言板”功能,对收到的1.5万条群众留言,全部由专人逐条查看后,有针对性地予以答复,并对有价值的监督线索进行转交。线下,依托e站“点对点”分别对接窦店村、北京金融安全产业园、多元解纷诉调对接中心等重点地区、重要企业、重大项目,设立实体线下站点13个,将检察服务e站的触角拓展延伸至区域中心任务第一线。
聚焦中心
多方位保障全区发展
提供精准服务,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围绕服务保障优化营商环境等工作,通过检察服务e站,与北京基金小镇、北京金融安全产业园、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燕山石化公司等深化协作,在广泛走访调研、签署共建协议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区域内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不同司法需求,实现精准对接、提供靶向服务。结合近几年P2P平台频繁爆雷现象,联合北京基金小镇,线上录课堂进社区,开展“3·15投资保护”系列普法活动,解读《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守住百姓钱袋子。
全力化解矛盾,切实办好检察为民实事。通过e站线上小程序,老百姓实现了“一机在手,随时诉求”,访问次数超10万次,解决了法律咨询、群众诉求、律师服务2000余件,真正做到了“件件有回复,事事有着落”。通过检察官开展线下实体站点送“上门”服务,将接待窗口前移到了基层一线群众身边。依托在多元解纷诉调对接中心设立的服务e站,启动支持起诉绿色通道,为农民工、妇女儿童、老年人等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其中,有6人通过绿色通道申请支持起诉。同时,向来访群众发放《支持起诉职能宣传手册》,5名来访群众持宣传册进行申请支持起诉。
强化公共利益保护,提升全区生态宜居水平。扩大宣传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作用,检察服务e站成为了推动公益诉讼的桥头堡。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专项监督,通过e站小程序获取某腾退拆迁项目未按规定开展绿色施工,工地现场裸露未采取防尘降尘措施,造成扬尘污染的信息,向有关单位制发诉前检察建议,督促立行立改。相关单位接到建议后立即启动整改工作,对8个工地进行渣土清运及防尘网苫盖,总苫盖面积23万平方米。
法润民心
多渠道落实普法要求
房山区检察院深入推进线上线下融合普法,开展“e连万家,法润民心”系列主题活动,深化“十进百家,千人普法”宣传,不断提供优质普法宣传产品。其中,线上程序设立普法专栏,创新普法途径,以微动画、“云参观”等形式,以案释法传播检察正能量,发布普法文章800余篇。
线下站点精准对接普法需求,提供“订单式”普法,重点宣传公益诉讼及刑事、民事、行政检察职能作用,提高社会组织、人民群众参与公共利益保护和法治社会建设的责任意识。
(本版文图由北京市房山区委改革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