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关注

广州南沙全力打造湾区种业“灯塔”

去年水产品总量达15.4万吨,渔业总产值达到50.04亿元,养殖面积和产值均居广州市首位

第二届中国水产种业博览会暨第三届广东水产种业产业大会在广州南沙举办,图为展会现场。 刘 伟 摄

□ 马国钧 舒 霞 魏彩云

云山叠翠花争艳,正是羊城好风景。12月6日,水产种业及健康养殖中国工程科技论坛暨第十七期花城院士科技峰会(以下简称“论坛”)在广州市南沙区召开。

本次论坛主题为“原始创新 种业振兴 智慧渔业 助力种业”,旨在聚集国内多位种业院士专家,共同为实现种业振兴出谋划策,破解种业“卡脖子”问题。据了解,南沙是华南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绿色健康养殖基地,水产养殖面积近11万亩,水产品优质品种产量、规模化养殖大户位居全市各区之首,2020年农业总产值排名广州市第一,一幅绿色生态的现代水产种业画卷正在南沙展开。接下来,南沙还将打造涉农贸易双循环节点、大湾区农业创新产业基地、大湾区种业“灯塔”和现代都市农业典范。

核心种源自给率达95%以上

本次论坛由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广州市农业农村局、南沙区人民政府主办,广州市诚一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广州南沙现代农业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市南沙区农业农村局承办。

“广东省水产品的核心种源自给率达到95%以上。”在论坛上,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高庆营认为,本次论坛对促进水产种业、水产养殖业实现转型升级绿色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近年来,麦康森院士和刘少军院士工作站已先后落户广州。他诚挚邀请更多的院士专家落户广东,并表态,将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水产种业是现代渔业的芯片,是渔业的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南沙区区长董可在发言中表示,近年来,南沙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源动力,突出“规模化”集聚、“集约化”发展、“科技化”引领、“绿色化”升级,加快实施“湾区种业灯塔行动计划”,打造现代水产种业创新发展高地。

南沙区委副书记段德海表示,近年来,南沙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工作取得较好发展。去年,南沙农业总产值首次突破百亿元,例如在渔业方面,全区水产养殖面积近11万亩,去年水产品总量达15.4万吨,渔业总产值达到50.04亿元,养殖面积和产值均居广州市首位。“接下来,南沙要打造涉农贸易双循环节点、大湾区农业创新产业基地、湾区种业灯塔和现代都市农业典范。”段德海说。

院士共商创新发展

据了解,此次论坛有麦康森、印遇龙、桂建芳、邹学校、刘少军、侯水生、陈松林、谯仕彦、吴义强、柏连阳等10位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院士,他们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方式参与论坛讨论环节,共商中国水产种业创新发展。

“中国工程科技论坛等学术活动是中国工程院国家高端智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工程科技领域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传播科技思想、引领科技创新,为大家提供了一个思想碰撞、凝聚智慧的交流平台。”刘少军院士在论坛上表示,“良种良养”是水产业的核心,“良种”是水产业的龙头,“良养”是水产业保障。“我们要打造‘政府+大型企业+科研团队’的全新模式,三方协同发力,发展现代水产种业,建立水产‘良种良养良销’模式,促进与良种良养良销相关的科技创新攻关、基地建设、企业建设、市场建设,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和协同创新,为我国水产业作出积极贡献,有力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科研技术的发展水平,将决定我国水产种业的进展程度,加大科研投入,加强技术攻关,是实现种业振兴的重要手段。”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站长、中国水产学会秘书长崔利锋表示,水产业的每一次变革,都离不开种业的突破性进展,而种业进步所取得的成绩,和广大科研工作者、院士专家长期以来的辛勤努力密不可分。

建设绿色健康养殖基地

来自太平洋岛国的特色产品、地道的广州南沙青蟹和黄油蟹、在水中悠游的胭脂鱼……12月7日,第二届中国水产种业博览会暨第三届广东水产种业产业大会在广州南沙广东国际渔业高科技园开幕,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中国科学院院士桂建芳,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少军、陈松林等参加了开幕式。此次博览会以“领绿色渔业,谋种业振兴”为主题,参展单位超300家,参展品种250多个。其间,还将举办多场与水产种业主题相关的论坛,推动水产良种推广,助力“蓝色粮仓”种业振兴。

开幕式上,华南农业大学广州渔业研究院正式揭牌,为推动南沙“湾区种业灯塔计划”实施,提升渔业产业核心竞争力,支撑湾区现代渔业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培养和科技支撑。同日下午,举行种苗交易签约仪式,5家企业与客户代表达成签约交易,总共签订水产种苗交易量近240亿尾(只),和上一届博览会相比,签约品种更丰富,合作类型更多样。

南沙是华南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绿色健康养殖基地,是广东水产特色优势区,海岸线超106千米,水产养殖面积近11万亩,形成连片1000亩以上的鱼塘4万多亩。南沙区渔业产业园2019年6月成功入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目前20个建设项目已率先验收。南沙还与中山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中国水产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等科研院校共建产学研基地,落户了刘少军院士工作站、华南农业大学广州渔业研究院、海大集团“南沙工业化SPF育繁养现代渔业综合产业园项目”等一批平台项目,创建“湾区现代种业研究院”,形成“政府+企业+科研院校”的合作模式。淡水鱼类南沙(南繁)育种中心已经出苗投产。

同时,南沙区还建成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水产类)10家、国家级水产良种场1家,广东省罗非鱼良种场获得由全球水产养殖联盟(GAA)颁发的世界第一个最佳种苗场认证(BAP),15个观赏鱼品种产销量领先全球。

2021-12-15 去年水产品总量达15.4万吨,渔业总产值达到50.04亿元,养殖面积和产值均居广州市首位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45655.htm 1 广州南沙全力打造湾区种业“灯塔”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