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 欣
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北交所)建设中,整改资本市场始终紧紧围绕中小企业这个主体。中央要求在证券交易体系构建中,要认真总结过去资本市场实践的经验教训,不断深化改革、优化服务,增强制度体系的包容性和普惠性,突出“更早、更小、更新”,构建覆盖中小企业全链条的金融服务体系,探索资本市场发展普惠金融的“中国方案”。
北交所的加速建设及迅速运行,得益于精选层的成功实践,同时也表明了中央顶层设计服务中小企业、打破中小企业融资壁垒的坚定决心。“北交所速度”吸引了业内高度关注。开源证券分析指出,北交所设立是新三板历史上最大力度改革,自宣布以来进展迅速。9月中旬以来,北交所开市仿真测试和两次全网测试相继顺利完成,表明市场机构的核心技术系统已按照相关要求对北交所开市涉及的交易、行情等业务进行改造,达到上线要求。
本次改革通过组建北交所,整体承接精选层,现有精选层挂牌公司平移至北交所,新增上市公司由符合条件的创新层挂牌公司产生。北交所立足于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充分尊重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发展规律和成长阶段,既遵循了交易所市场建设一般规律,又在市场准入、融资、监管、退出安排方面引入了包容性的制度设计。
北交所与新三板现有创新层、基础层坚持统筹协调与制度联动,维护市场结构平衡。同时,在基础制度安排方面,北交所按照“坚守‘一个定位’、处理好‘两个关系’、实现‘三个目标’”的原则,与沪深交易所、区域性股权市场坚持错位发展与互联互通,发挥好转板上市功能。
北交所是为创新型中小企业量身打造的,为中小企业特别是“隐形冠军”企业提供上市融资服务。与在主板、科创板和创业板上市的企业相比,新三板挂牌企业“更早、更小、更新”,面临的不确定性更大,对资金的渴望度更高,未来的成长性更强。
北交所通过投资者门槛的设计、制度的优化、市场的包容创新,为中小企业打开全新、便利的融资渠道,中小企业有机会更早进入资本市场。在企业更早期了解现代公司治理文化,加速其成长,这对广大中小企业特别是优质中小企业来说是巨大福音。中小企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进入新的发展时代。
业内权威人士分析指出,深化新三板改革,设立北交所,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于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决心。相对而言,北交所上市标准更多元和更具包容性,面向“更早、更小、更新”的中小企业,并且上市的时间周期和确定性相对更强。设立北交所意味着以服务中小企业为己任的新三板将站上改革新起点,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又迈出关键一步,必将惠及更多优秀的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