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专题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常振明:

发展绿色金融是一项系统工程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常振明指出,在“双碳”目标要求下,目前仍需在政策和标准建设方面更加细化,在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扩展、绿色评级和数据等基础设施建设、绿色金融主体扩展、境内外绿色合作推动等方面不断完善。

据常振明介绍,近期国家部委和监管层密集发声,对绿色金融加码支持的政策信号密集释放。7月6日召开的国务院金融委会议明确强调,发展绿色金融是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之一;7月1日央行《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已正式实施,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绿色金融业务正式纳入考核业务的范围;7月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推动绿色发展,支持碳减排货币政策工具,以稳步有序、精准直达方式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的发展,并撬动更多社会资金促进碳减排。

“当前,绿色金融发展正迎来新一轮支持政策。”常振明表示,“央行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绿色金融余额有13万亿元,同比增长约24%。”

常振明指出,发展绿色金融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构建起一个更成熟的金融生态。系统工程需要生态的各个参与方,包括政府及监管机构、金融机构,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等各个相关企业通力协作,构成良性循环的生态链,尤其是金融体系,作为绿色发展的支柱,要发挥好金融体系资源配置的功能。

一方面,需加快构建绿色金融长效机制。常振明指出,要尽快制定完善绿色标准,在此基础上,细化金融系统各个层面的政策导向支持,如通过优惠利率、绿色专项再贷款的支持工具,以及监管考核、资本考核等手段,激励金融机构为碳减排提供资金支持。

另一方面,要发展绿色金融和绿色间接、直接融资。常振明认为,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建立绿色金融体系必然要以商业银行为主。要将绿色金融理念贯穿于绿色发展全过程,鼓励商业银行探索碳排放权、吸碳固碳能力项目等质押融资贷款,推进信用贷款和其他非抵押信贷产品的持续创新,加大对低碳产业和绿色产业支持力度,尝试绿色债券等直接融资的模式。他表示:“我国绿色债券登记制度框架现已初步建立,绿色债券产品已涵盖金融债券、债务融资工具、企业债券、公司债券等多个品种。希望进一步通过政策引导细化标准,更多资金投向绿色、低碳等领域,刺激绿色债券市场扩容。”

此外,还需探索创新绿色保险业务。常振明强调,要鼓励保险公司设计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保险环境污染责任险、绿色产业产品质量责任险及其他类型的绿色保险品种。

2021-12-07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常振明: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45378.htm 1 发展绿色金融是一项系统工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