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正在加快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地处长江上游的四川省,是全国清洁能源资源最集中、特色最鲜明的省份。作为全国优质清洁能源基地和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将在推动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方面贡献更多力量。
近年来,四川省深入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全国优质清洁能源基地和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取得一定成效。
目前,四川省已基本确立以清洁能源占主导的能源生产结构:水能资源居全国第二位,风电、光伏发电资源居全国第七位,“三江”水电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世界第七大水电站和第二大水电站相继建成投产。2020年全省水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分别占全国22%和25.9%,均居全国第一。全省水电外送电量目前已累计超过1.14万亿千瓦时,其中,“十三五”期间就达7000亿千瓦时。
同时,四川省也基本形成以清洁能源为主体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占比,对于践行绿色低碳发展意义重大。近年来,四川省不断深化能源供给侧、需求侧改革,推动能源消费结构向清洁低碳加速转变。一方面着力缓解川西“送出难”问题,另一方面立足省电力交易平台,不断丰富省内市场化交易品种,持续拓展清洁电力消纳空间。同时,积极响应用户需求,在工业生产、农业发展、现代交通、生活消费等领域深入实施电能替代、清洁替代。2020年,全省清洁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4.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30.2%,其中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38%,比2030年全国目标高出13%。
此外,四川省还初步构建了自主研发为支撑的装备产业结构,经过多年努力,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产业成为全省的支柱产业之一,已成为全国清洁能源装备制造的重要基地。自主研制单机100万千瓦水能发电机组顺利投入运行,自主研制中国首台亚太单机最大10兆瓦海上风电机组,成功跻身世界最佳海上风电榜单,成功研制华龙1号核电技术,使我国具备了批量建设第三代核电机组的能力。
2020年,四川省工业能源装备产业业务收入突破1600亿元,初步建立国际国内多边合作的能源合作态势,与重庆、贵州、云南签署合作协议,不断推动能源互利,提高能源效率和能源保障能力。
当前,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已成为全球能源发展的主要趋势,发展水电及可再生能源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需要,是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重要途径,是坚持绿色发展、开创美丽四川,建设新局面的必然选择。四川省将始终以“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为引领,充分发挥全省清洁能源资源和产业优势,以深化全国优质清洁能源基地和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的实际成效,诠释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担当。
未来,四川省将推动能源生产消费,形成新格局,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是保障能源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治本之策。将聚焦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推进三江水电基地建设,大力提升风电光伏发电规模,加快水风光多能互补一体化基地建设。预计到2025年,四川省水风光装机发电量将保持全国第一,具备打造全国最大的水风光一体化可再生能源综合开发基地的发展潜力,全省清洁能源装机占比提高到88%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42%左右,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进一步降低。
此外,四川省还将推动能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新动能,重点培育一批符合国家绿色低碳发展方向,奠定四川未来产业地位的战略性支撑产业,前瞻布局氢能、地热等新型可再生能源;同时推动能源合作迈上新台阶,进一步加大和兄弟省市在能源合作力度,协调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能源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国际双边、多边能源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