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决议》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八个明确”的基础上,用“十个明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作了进一步概括。《决议》还从13个方面分领域总结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成就,并重点概括了其中的原创性的理念和思想。这些战略思想和创新理念,以全新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这一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反映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梦想和追求,特别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凝结着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具有强大的历史穿透力、文化感染力和精神感召力,有效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

从两方面认识和把握百年奋斗历史经验

一百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积累了十分宝贵的历史经验。《决议》将其总结为“十个坚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

曲青山解读说,这“十个坚持”是系统完整、相互贯通的统一体,它深刻揭示了党和人民事业不断成功的根本保证,揭示了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力量源泉,揭示了党始终掌握历史主动的根本原因,揭示了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根本途径。

“这些宝贵经验是从我们党的历史中总结出来的,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是从书本中抄下来的,不是从别的国家照搬过来的,而是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而得到的。这些经验饱含着成功和失败,凝结着鲜血和汗水,充满着智慧和勇毅,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历史实践的产物、历史奋斗的结晶,是历史规律的昭示。这些经验是我们党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更是我们党引领中国未来的科学指引。”曲青山说。

对于怎么认识和把握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曲青山谈了两个方面的认识。

《决议》对历史经验的总结立足于把握历史大势、揭示历史规律。回顾百年历史,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创造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人类社会进步史上令人刮目相看的奇迹。《决议》从历史连续性和阶段性相统一的高度,深刻总结了我们党一百年来团结带领人民走过的伟大历程、开辟的伟大道路,深刻总结党的各个历史时期所具有的鲜明特征、实现的奋斗目标、办成的历史大事,深刻总结了党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促进人类文明事业的发展所作出的伟大贡献,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必然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唯一正确性,深刻总结新时代在民族复兴历史进程中的标识性意义。

《决议》对历史经验的总结是立足于统一全党思想、奋力开创未来。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在关键时期,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局面,需要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认清历史方位、把握历史规律,教育引导全党牢牢记住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决议》从历史规律性和历史主动性统一的高度,深刻总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辩证互动关系和规律;深刻总结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历史大逻辑;深刻总结新的形势下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历史新要求;深刻总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性,教育引导全党抓住历史机遇,风雨无阻向前进,奋力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创造更加伟大的事业。

中国创造经济奇迹的“秘诀”

《决议》全面系统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其中也包含了我国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奇迹的“秘诀”。韩文秀用8个“坚持”加以解读。

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为践行党的初心使命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赋予了发展新的内涵,我们绝不能走粗放发展的老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这是新时代的硬道理。

坚持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这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改革破除了过去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中国经济变成了一池活水,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坚持对外开放。打破封闭状态、实行对外开放,使我们能够充分地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深度参与经济全球化,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也为世界发展繁荣作出了越来越大的贡献。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动摇,统筹发展和安全、开放和安全,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

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样一个重要论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我们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做强做优做大国有经济。弘扬企业家精神,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推动各类所有制经济和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我们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大力转变政府职能,既要防止“缺位”“越位”、乱作为,又要加强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有效治理垄断和资本无序扩张等乱象,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坚持稳中求进。这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要在确保大局稳定的基础上积极进取,防止急于求成,比如,要吸取上世纪50年代“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经验教训,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推进共同富裕的进程中,都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

坚持党的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中国经济发展奇迹的根本政治保障。这是最重要的一条。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经济规律办事,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系统观念,加强统筹协调,抓住社会主要矛盾,发挥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共同富裕必须靠艰苦奋斗来实现

随着促进共同富裕这一重大战略任务部署渐次展开,这一话题备受关注。中国在经济增长承压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共同富裕?

韩文秀回应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这就指明了共同富裕的实现途径和努力方向。“推动共同富裕,解决发展问题是第一位的,分配问题也很重要,但不能仅仅靠分配来实现共同富裕。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虽然已经超过1万美元,但还没有达到高收入国家的水平,即使把现在所有的国民收入全部平均分配,也还达不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没有捷径,不是变戏法,必须靠14亿多中国人民艰苦奋斗来实现。”

韩文秀解读说,推动共同富裕,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仍然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新时代的发展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持续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从源头上打好共同富裕的基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障人民在参与发展中机会公平、规则公平、权利公平,共同创造社会财富,共同分享发展成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就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一主要矛盾的过程,是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优化分配结构的过程,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的过程。

去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中国率先恢复经济增长,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展现了中国经济的强劲韧性。经济波动是短期现象,共同富裕是长期目标。中国经济拥有健康的基本面、巨大的内需潜力和发展空间,完全能够实现长期持续健康发展,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供更为雄厚的物质基础。

推动共同富裕,需要构建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初次分配对于最终分配格局的形成具有基础性作用。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激励引导社会成员通过诚实劳动和创新创业富裕起来。初次分配既要讲效率,又要讲公平,要规范分配秩序、合理控制初始分配差距。再分配要增强对分配差距的调节功能,通过完善税收制度、提高直接税比重、加强税收征管,更好发挥收入调节功能。同时,还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低收入者和困难地区的支持与帮扶,更好地发挥兜底提低的作用,努力使橄榄型分配结构的两头更小一些、中间更大一些。再分配也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促进公平,又考虑效率,防止顾此失彼。总之,要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使收入分配调节既能够分好蛋糕,又有利于进一步做大蛋糕。

推动共同富裕,需要企业“办好自己的事”。企业家为共同富裕作贡献有多种渠道和方式,最基本的就是要做到合法诚信经营,照章纳税,履行社会责任,善待员工和客户,保护劳动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办好自己的企业,为社会创造财富,这是企业的“本分”,也是为共同富裕作贡献的“正道”。同时,国家鼓励支持企业和企业家在有意愿、有能力的情况下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这在客观上也会起到第三次分配的作用。随着我国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和更多的人富起来,加上国家激励政策的完善,我国的公益慈善事业将会迎来一个大发展。但是,慈善捐赠是自愿行为,绝不能“杀富济贫”“杀富致贫”,不能搞“逼捐”,因为那不符合共同富裕的本意,也不可能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

“一带一路”是共建国家的“合唱”

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至今已经有8年时间。“实践充分证明,‘一带一路’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韩文秀说。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累计超过9.2万亿美元,在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累计接近1400亿美元。中老铁路、雅万高铁等重大项目顺利推进,展现了中国工程建设的强大能力和高效率。共建“一带一路”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全球经济复苏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国已经向11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超过17亿剂新冠疫苗,其中多数是共建“一带一路”国家。2020年以来,中欧班列逆势而上,月行千列,共开行了2.5万列,运送货物超过230多万标箱,运送防疫物资1300多万件。

韩文秀表示,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的影响,我们坚定不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秉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致力于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的合作项目,使“一带一路”建设不断适应新形势,呈现新气象。

“共建‘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共建国家的‘合唱’。”韩文秀表示,“当前,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投资有很大的缺口,我们欢迎各国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对国际上有利于加强互联互通、实现共同发展的合作倡议持开放态度。我们相信,共建‘一带一路’适合沿线国家的实际,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吸引力,必将行得更稳、走得更远,结出更多互利共赢的硕果。”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民主含量高、民主成色足、深受中国人民欢迎的民主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提出的一个重大命题,这个命题也写进了这次全会文件。江金权对此作出了解读。

他表示,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不渝坚持的重要理念。我们党从成立起,就始终高举人民民主的旗帜。我们党从国内外政治发展得失中深刻认识到,中国的政治文明和政治制度必须深深扎根于中国社会土壤,照抄照搬他国政治制度行不通,甚至会把国家前途命运葬送掉。

有媒体问道,西方向来是以党派制衡、全民投票来检验民主,中国提出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如何来检验其中的民主含量的呢?

“民主不是西方国家的专利,更不能由西方国家来定义,来自说自话。”江金权强调,民主的本义是人民当家作主。一些西方国家所引以为傲的选举民主,实际上是资本支配的选举,是资本集团的游戏,是有钱人的“民主”,不是真民主。同时,世界上民主样式不可能千篇一律,即使是西方各国之间,民主制度、民主形式也不是完全相同的。用单一的标尺来衡量世界丰富多彩的政治制度,用单调的眼光审视人类五彩缤纷的政治文明,本身就是不民主的。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的一贯追求。江金权解读说,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一个完整的制度链条,包括选举民主、协商民主、社会民主、基层民主、公民民主等民主政治的全部要素,涵盖了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民主过程的一切领域,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以多样、畅通、有序的民主渠道,有效保证了全体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中国人民有着高度的政治制度自信,根本原因就在于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民主含量高、民主成色足、深受中国人民欢迎的民主,这才是真正的人民民主!”江金权表示。

2021-11-15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44672.htm 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