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

移风易俗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安徽灵璧县渔沟镇通过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挖掘家风家训、开展评选表彰、完善村规民约等方式塑造文明乡风

□ 张欠欠

乡村振兴,文明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弘扬新风正气,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在新发展阶段,渔沟镇坚持把移风易俗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通过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挖掘家风家训、开展评选表彰、完善村规民约等方式塑造文明乡风,激活乡村文化,提振群众精神。

红白理事自治

文明风尚入心

“移风易俗树新风,红白从简人轻松。升学升迁不庆功,努力拼搏向前冲。债少味浓风气清,赢得大家赞美声。不需礼金心灵美,情真意切记心中……”这个在渔沟镇卞庄村广为传唱的顺口溜,就是卞庄村推动移风易俗,倡树文明乡风的一个缩影。自2017年以来,卞庄村结合村情实际,着手移风易俗治理,统一红白事办理标准,率先成立了由五老乡贤、老党员、老干部、文艺志愿者等为成员的“红白理事会”,专门为村民操办红白喜事。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带头开展“红事新办、白事简办、宴席不办”,理事会成员主动走访入户,宣传教育、积极动员。红白理事会作用的发挥让村内的铺张浪费、攀比之风逐渐得到破除,勤俭节约、文明理事、厚养薄葬成为主旋律,既让群众省了票子、有了面子,还理出了新时代的乡村治理新风尚,打造了卞庄村红白理事大饭堂,节省了村民花销,把群众的“难心事”办成了“暖心事”,使村民实实在在地受了益。目前,渔沟镇的红白理事会已实现19个行政村全覆盖,真正做到了以红白理事“小切口”,培育了文明“新风尚”。

村规民约上墙

文明乡风落地

成风化俗,润物无声。走进渔沟镇郑楼村,一幅富有乡村气息的《村规民约》墙绘映入眼帘,文明乡风迎面而来。“娶儿媳,嫁闺女;破旧俗,创新意;丧事简,不挑剔;要火化,省土体……要聚餐,需谨记;公用筷,要具备,此条约,大家立;执行好,都受益。”朗朗上口的村规民约上墙,不仅让村民看得懂、讲得出、做得到、易践行,文明和谐观念深入民心,也为农村增添了艺术气息和氛围。

渔沟镇坚持“依法、公开、科学、实用”原则,对照群众期盼,指导各村以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倡导移风易俗为重要着力点,紧密结合村情实际和发展需要,对村规民约进行精简提炼,重新修订完善村规民约,通过村规民约的修订完善“规”出乡风文明好景象,“约”出乡风文明新风尚。同时,渔沟镇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阵地作用,利用宣传栏、有奖问答、身边人讲述身边事等方式,积极动员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参与力度,多角度、全方位宣传移风易俗的现实意义和典型事例,以点带面使宣传教育触角延伸到每家每户,将移风易俗之风真正吹入群众心里,让群众真切感受自己是村规民约的制定者,更是践行者,有效推进群众自治,培育好乡风好村风好民风。

文明家庭表彰

优良家风传承

“孝老爱亲,传统美德,我们要为孩子做好榜样,让老人安享晚年。”渔沟镇申场村好媳妇马仁华表示。这是渔沟镇“好婆媳”“最美家庭”等文明家庭表彰现场的一个缩影。2021年以来,渔沟镇在“评”上出实招,褒奖善行义举,把移风易俗情况纳入“最美家庭”“好婆媳”、星级文明户等先进典型评选的重要条件,在全镇范围内加大选树力度,建立奖惩机制,引导广大村民学有榜样、做有标杆,凝聚向上向善正能量。同时,通过典型表彰深入挖掘弘扬优良家风家训,营造“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良好氛围,让好家风、好家训通过典型带动蔚然成风,切实将移风易俗工作变成广大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文明幸福新生活,共同凝聚起干部群众戮力同心推进乡村振兴的坚实精神支柱。

2021-11-12 安徽灵璧县渔沟镇通过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挖掘家风家训、开展评选表彰、完善村规民约等方式塑造文明乡风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44631.htm 1 移风易俗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