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 嘉 徐晔昕
劳动创造光明,匠心铸就辉煌。2021年以来,深圳市光明区工会系统紧扣全区“创新能级提升年”“营商环境提升年”工作部署,充分发挥工会优势,持续深化工会改革创新,全力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拓宽做实工会服务领域,唱响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主旋律,凝聚全区广大职工群众力量,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塑造了新形象,创造了新业绩。2021年,光明区企业及个人获省级荣誉2项、市级荣誉22项,评选区级先进集体30个、个人70名,全区产业工人干事创业精气神得到极大提升。
激发改革活力
夯实工作基础
改革激发新活力,工会彰显新作为。按照全国总工会以及省、市关于工会改革相关要求,光明区总工会结合实际,制定印发《光明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工作改革方案》,大力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深化工会联合会综合改革工作,以基层工会为锚点,逐级逐层推进各项工会改革任务深入开展,确保改革任务落地生根、取得实效。
规范基层工会组织、建强工会干部队伍,不断激发深化工会改革创新的新动能。加大基层工会覆盖力度,逐步实现25人以上企业普遍建会。广泛组织以“八大群体”为代表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探索组建互联网行业工联会,强力推进25人以上企业工会组建。印发《关于加强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联合会规范化建设的工作方案》,加强工联会建设的规范化指导。依法依规推进基层工会民主选举,全区31个社区工联会委员按联合制代表制选举产生,社区工联会主席100%实现由社区党委书记或副书记兼任,6个街道总工会主席均实现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或组织部长兼任。469名社区工联会委员中,基层工会主席代表占比近60%。
推动职工服务示范点建设。坚持“党政支持,工会主导”工会阵地建设运营模式,区总工会主导建设运营区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红星社区职工服务站、光谷苑劳动者之家、红木小镇职工服务站、云智科园职工服务站等一批职工服务示范点,构建“1+6+31+N”全地域职工服务网点。街道总工会打造一批职工之家示范点,社区工联会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全部完成规范化建设,实现社区职工服务站全覆盖,打造30分钟职工服务圈,为职工群众提供家门口一站式普惠化服务。建立企业职工诉求服务点,收集职工诉求,及时化解职工问题。拓展职工服务中心服务职能,开展互助保障、法律援助、心理咨询、困难帮扶等,为职工提供精细化、个性化和互动式服务。
建强产业工人队伍
服务科学城建设
一直以来,光明区总工会高度重视提高职工群体综合素质,注重引导各级工会立足职工实际需求,发挥“大学校”作用,开展思想政治引领、学历教育培训、职工技能培训、职工技能竞赛及职工大讲堂等活动,为产业工人成长圆梦,为辖区企业发展助力,为光明科学城建设赋能。
强化思想引领,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广泛开展职工大讲堂,创新“线上线下、直播点播”培训宣讲方式,为全区工会组织和广大职工提供党史教育、政策宣讲、心理疏导、亲子教育、职业礼仪等公益培训,全年开展42场职工素质讲座,惠及职工超10万人次。组建光明区劳模宣讲团,20名劳模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党史教育、创新创造等主题宣讲活动,推动宣讲活动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进网络、进班组。建立各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66个,充分发挥劳模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身边的产业工人共同成长、共同进步。结合“五一”劳动节等重要时间节点,通过“光明群团”微信公众号等线上线下媒体,宣传先进模范人物先进事迹,营造“人人争当劳模,争做科学城建设楷模”的浓厚氛围。
实施“圆梦光明”职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建设一流科学城”蓝图提出以来,光明区总工会着力推动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现代产业工人队伍,推出“圆梦光明”职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2021年,光明区总工会加大“圆梦光明”技能提升活动力度,持续搭建学历和技能提升平台,提供学历教育补贴、技能提升补贴以及“南粤家政”“粤菜师傅”公益岗位培训等,补贴金额60万元,惠及职工450人,致力建设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促进光明产业发展,助力打造光明科学城。
开展各行业职工职业技能竞赛。根据光明区产业发展实际,创新设置新就业形态行业、新材料产业、区重点企业等相关竞赛项目,涵盖医疗人员、育婴员、快递员、外卖骑手、5G天线焊接、锂电负极材料等14个子项目,吸引顺丰、贝特瑞、柏英特、鹏祥等30余家企业共1000余名选手参赛。举办“中国梦、劳动美”“五小”成果创新竞赛,评选出技术革新、技术改造、技术攻关活动中所取得的创新成果奖28个。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发挥“娘家人”作用
维护劳动领域安全稳定。构建“211”劳动领域风险隐患预警处置体系,加快劳资纠纷预防、预警、预判、预处机制建设,推进工会参与社会治理现代化。2021年以来,光明区总工会排查预警并成功调处劳资纠纷420起,涉及职工2万余名,相关经验得到省、市推广。
积极探索“法院+工会”“人社+工会”沟通联系机制,出台劳动争议调解方案、多元化解劳动争议沟通联系制度。依托市总工会律师资源,全面推进6个街道、区职工服务站的律师驻点援助,律师进企业、进园区服务有序开展。建立工会法律援助制度,为困难职工提供免费法律援助。推动法律顾问常态化开展职工普法、参加纠纷调处、维护职工权益。2021年,建立“律师驻点”服务点5个,为11家规模以上企业提供律师入企服务,开展普法宣传12场,惠及市民2万余人次。
关爱帮扶工会情,凝心聚力鼓干劲。制定《光明区重大疾病职工探访工作方案》《光明区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针对因病、因特殊原因面临突发困难的职工及农民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会员,落实重疾探访和困难职工帮扶。光明区总工会为外来务工者赠送深圳市职工住院医疗综合互助保障1000余份。持续开展“送清凉”活动,为高温环境下工作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户外劳动者、隔离酒店一线抗疫职工赠送消暑清凉饮品2450箱,慰问4000多人;在区职工服务中心开设“爱心冰箱”,为环卫绿化工人、快递外卖小哥、建筑工人等户外劳动者提供“每人每日可免费领取一瓶清凉饮品”的暖心服务。2021年,结合区域疫情防控实际,光明区总工会设立慰问抗疫一线人员专项资金928.76万元,对全区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和社区小区、集中隔离点一线工作人员等开展慰问活动,慰问抗疫一线工作人员1万余人次,送出“工会爱心包”1827份,为一线抗疫人员购买互助保障计划近150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