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 楠 刘娟娟
2021年6月18日~19日,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举办了“2021年中国法兰与环件峰会”暨招商引资推介会,“碳中和”田园综合体、年产5万吨节能环保新型管道、供应链数字化服务中心、碳中和微藻循环经济产业园、高碳铬铁复合合金精炼深加工建设、年产10万吨纸浆及环保纸品等6个大型重点项目正式签约,涉及农业废弃物利用、高科技管材、供应链金融、合金精深加工等产业,总投资达99.6亿元。
定襄县委书记王建峰称,“十四五”期间,定襄县将致力打造以乡村产业振兴为基础、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引擎的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积极构建乡村振兴示范区、高端制造产业群、产城融合经济带、资本创新新高地、智慧康养生态圈,努力实现GDP和财政总收入“双倍增”——GDP达到110亿元以上、财政总收入突破10亿元大关发展目标。
王建峰所称的“先进制造业”,主体为在当地历史悠久的法兰锻造产业。定襄县的工业经济与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这一领域,产品广泛应用于核电、深海采油、航天、军工等行业。2020年,定襄县法兰工业完成产值129亿元、销售收入1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1%、12.6%,首次双破百亿元大关,外贸出口额达8.2亿元,占全国同类产品海外市场份额30%以上,风电法兰出口量更是占全国2/3,成为亚洲最大法兰生产基地、全球最大法兰(盘)出口基地,还被确定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中国锻造之乡”、中国“百佳产业集群”、“中国·中西部产业集群50强”及山西省“21个重点产业集群”。
日前,本报《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看山西》报道小组,走进被誉为“法兰王国”的定襄县,深为该县的法兰锻造产业焕发出的勃勃生机和壮丽前景而震撼、振奋。
十大行动:助推法兰产业高质量发展
定襄县是有名的“锻造之乡”,早在明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就有“一斗芝麻的铁匠”美誉,主要为手工打造农具和生活用品。清乾隆年间,当地的铁制品就畅销绥远、包头等地。
定襄县传统家族式、作坊式的打铁业迈向现代工业意义的法兰锻造业,经历了4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为起步形成期,设计出第一部夹棒锤,开始承接法兰盘等机械锻件;90年代为快速发展期,全县法兰锻造企业发展到1230个,一度出现了“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景象,也暴露出同质化严重的问题;2000年以后为转型升级期,出现了中韩、中德等中外合资法兰锻造企业;2015年以后为以产业集群发展为标志的高质量发展期,彻底扭转了2008年以来定襄法兰锻造产业在国际金融危机、国内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等不利影响下主要经济指标持续下滑的被动局面,实现了连续5年产量平均增长12.2%、产值平均增长13.8%。
近年来,定襄县委、县政府致力推动法兰锻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先后实施了十大行动,出台了《加快定襄法兰锻造产业做强做大的实施意见80条》《定襄县法兰锻造行业整改规范30条》《定襄县法兰锻造产业整合提升方案》《定襄县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发挥十大平台作用全力推动法兰锻造业转型发展的实施方案》《法兰锻造企业推行6S、6Q管理的实施方案》,邀请中国锻压协会专家编撰了《定襄县法兰锻造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先后建成或组建中国WTO\TBT-SPS国家通报咨询中心山西法兰锻造研究评议基地、国家级出口法兰锻件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级绿色锻造产业示范基地、中国出口锻件产品质量技术促进委员会、国家级法兰锻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级学会服务站、山西省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县、山西省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县、山西永旺国际物流园区保税仓库和出口监管仓库等平台及与太原理工大学共建的高端法兰锻造成型装备技术研究院等10个国家级、省级平台,还依托融通法兰交易市场,建成占地面积15,600平方米的省级“双创”基地,目前已经入驻1户金融机构、3户钢贸企业、3户运输公司、25户生产加工企业,为全国各地300多家法兰、锻件采购客商和本地80余户法兰锻造企业提供了优质服务。
紧抓风电法兰发展窗口期,盯住低端法兰向高端法兰转型、锻钢法兰向钛和铝镁合金法兰等轻量化方向转型、法兰向汽车和工程机械锻件转型、零件向部件整机转型四大方向,突出企业集团发展、产业集群发展,全县法兰企业由2015年的567户,2017年整合为324户,2019年重组为189户。其中,规模以上法兰生产企业80多个,并以伟业、天宝、众联科创等企业为核心初步组建起26个集团公司和齿轮、风电法兰、煤机等产业联盟,成立了法兰锻造协会,天宝、恒跃、管家营集团3户企业进入全省民营企业制造业100强行列,在45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推行了6Q管理,在规模以下企业实施了6S管理,建立了完善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信息可查询的产品质量全过程追溯体系,基本形成了协会、产业联盟、集团公司、企业有机组合的金字塔产业发展模式。
促进“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与中北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太原科技大学、北京机电研究所等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共建基础学科研究中心、产业创新中心、技术联盟、创新联合体等平台,积极申报博士后工作站,在全县法兰行业形成了长期、中期、短期人才培养体系;发挥“智创城”平台作用,构建起“创业苗圃+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链条孵化体系;与朗智慧作集团合作,打造“私有云”工业信息化大数据平台。特别是引进以中国工程院院士王一德为首、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春晓、中国工程院院士胡振寰及中国锻压协会秘书长张金等加盟的69名高端人才团队,于2018年9月5日建起定襄县法兰锻造产业院士专家工作站,先后研发课题5项,现场指导企业解决技术难题30余项,其中重大技术难题7项,使当地法兰锻造产业工艺技术迅速赶上和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另一方面,作为“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定襄县加快实施企业技术创新发展3年行动计划,规模以上企业陆续投入研发经费7000余万元,累计获得授权专利420件,其中发明专利58件、实用型专利203件、外观专利159件,尤其是仅去年一年就新增发明专利27个,实现了研发创新活动全覆盖,还陆续建成国家和省级“两化(工业化、信息化)融合”企业8个、高新技术企业12个、“两化”融合贯标企业8个、省级以上技术中心11个、市级技术中心2个、战略性新兴企业10个,取得军工产品认证企业6个、核电资格认证企业2个,8个企业金属材料检测实验室通过中国合格评定认可委员会(CNAS)认证,57个企业完成“小升规”,123家企业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3个龙头企业建立和运行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117个企业拥有168个注册商标,19户企业获山西省著名商标。该县的庄力法兰产业集聚区也被确定为全省首批特色产业集聚区。
鼓励引导法兰锻造企业参与起草、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管家营、天宝、金瑞、众立、冠力5户企业分别参与制定了《低温环境用法兰锻件》《风力发电塔架法兰锻件》《风力发电机组环形锻件》《石油化工钢制法兰》《输电线路钢管塔用法兰》等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其中金瑞公司又以主要起草单位身份制定了《2017低温环境用法兰锻件》国家技术标准。2019年12月25日,由定襄县与中国锻压协会团体标准委员会合作,围绕法兰锻件环保节能、采购指南、信息管理3方面制定出台的3项国家团体标准正式发布,填补了国内空白。
立足于破解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问题,定襄县着力创新融资机制和服务模式,与省产业基金合作设立了定襄法兰锻造产业发展子基金,与省股权交易中心深度合作全面推进股改挂牌、培育孵化、融资融智、并购重组,与中行、中国进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合作为企业量身打造“融信达”“中信保”等金融产品,与山西证券签订合作协议服务企业进军更高资本市场,与忻州汇丰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合作成立融资担保机构,为该县小微企业及外贸出口提供保险和开展项目融资,并注入担保资金1000万元,使该县中小企业担保资金放大10倍~15倍;同时,建立健全普惠型中小企业贷款统计监测体系,编制印发了《定襄县银行业金融机构融资产品指南》,支持金融机构通过应收账款融资、供应链金融、商标贷、订单贷及对全县生产企业提高信用贷款发放比例、扩大抵质押物范围等方式提供资金支持,构建起政、银、企、担“四位一体”的全新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被山西省确定为全省16个“资本市场县域工程试点县”之一。去年,该县各项贷款增长29%,突破50亿元,增量贷存比增长73.2%,资本红利持续释放。
借助中国WTO/TBT-SPS国家通报咨询中心山西法兰锻造研究评议基地和忻州海关开关运行的有利条件,定襄县先后组团赴美国休斯顿石油天然气博览会、德国汉诺威博览会、中东阿布扎比石油展开展产品推介,邀请马拉维共和国代表团到定襄进行交流,组织企业参加投洽会、中博会、西洽会、广交会、中俄博览会等国家级重点展会,与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山西省外资外贸发展协会合作创建国家外贸转型示范基地,并加快与太原海关共建法兰锻造产品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公共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多元化开拓国际市场,及时发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法兰锻件标准、法规、政策和应对措施,推动法兰锻造产业“一带一路”国家级特色产业中外合作区申报挂牌,鼓励法兰锻造企业在这些国家实施品牌建设、加快国际认证、国际商标注册、参加各种展会,搭建法兰锻造产业“海外仓”“欧洲仓”,构建起国际营销体系和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目前,该县共有165户企业拥有自营出口权,有7户企业在12个国家注册成立了16个公司或办事处。冠力、黎明等企业在全球新冠疫情严重、经济衰退明显的背景下,实现了外贸出口逆势上扬。
坚持转型为纲、项目为王,定襄县在十大行动中持续推进宝龙达高智能锻造支撑盘一体化等总投资7.59亿元的22个技改项目飙歌猛进,取得丰硕成果。其中,投资7亿元的山西亚德玛斯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人造金刚石填补省内空白并居全国领先地位;投资13亿元的宝航重工年产10万吨风电法兰生产线建设项目从开工和投产仅仅310天,创建了项目建设的“定襄速度”;投资20亿元的山西利国磁性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取向硅钢填补了省内空白,2020年营业收入达1.3亿元;金瑞公司自主开发的专利技术高劲法兰数控辗环机精辗成型高效节能新工艺,省工节能效果非常明显,促进了企业整体技术装备水平的提升和产品结构调整,知识产权对经济贡献率达到20%以上;山西众立公司通过自主创新,研制开发了国家重大工程“锚固法兰”,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外观设计、材料阀门和实用新型3项专利,填补了国内空白,取代了进口,成为国内输油、输气领域锚固法兰的独家产品;管家营集团公司的航空模锻件和山西众立公司薄壁导弹外壳等进入军民融合项目;中标公司的打桩机动力头总承和联益公司的煤机配件实现了由零件向部件生产。同力重工的金刚石压机和管家营集团公司的双轴、三轴机床,也实现了整机生产。
据了解,定襄县法兰锻造企业目前均拥有数控车床、双轴智能车床、自动锻造生产线、智能机器人热处理生产线、热处理等温正火炉、特大型数控碾环机、8000吨大型液压锻造机等国内领先的机械设备,机加工设备由普通机床、数控机床升级高速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生产工艺正在从自由锻工艺、胎膜锻工艺向模锻工艺、精模锻工艺升级,并在锻造工艺和热处理方面形成了自己的核心技术,其中,自由锻工艺技术和石化行业法兰工艺水平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风电法兰在国际上性价比最高。
在市场布局上,该县法兰锻造企业在国内建立销售网点422个,在国外设立销售点6个,锻钢法兰、不锈钢法兰、风电法兰、锻件等5000多个品种、规格的产品,覆盖欧美、中东、韩国、俄罗斯及“一带一路”沿线4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激活运输物流企业36户、钢贸企业46户,直接安排就业2.6万人,带动上下游相关领域约1.7万人就业,占该县9万名劳动力的47.7%,实实在在带动了县域经济发展。
得益于法兰锻造产业的强力拉动,定襄县主要经济指标均进入其所在的山西省忻州市第一方阵:2020年GDP完成56.5亿元,同比增长9.1%,较“十三五”初增长20.7亿元,增幅57.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4%,高于全市5%的平均水平;财政总收入完成6.5亿元,较“十三五”初增长2.7亿元,增幅71%;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4,102元和15,492元,较“十三五”初分别增长7390元、4196元。其中,GDP増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项指标在全市排名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居该市第三位。
王建峰表示,“十四五”期间,定襄将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牵引,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局部领跑”为目标,紧跟工业4.0步伐,对接中国制造2025。一是与人民数据科技公司合作建设大数据中心,利用工业互联网打通所有数据,实现“5G+全产业链”,增加法兰工业整体竞争力;二是发挥恒跃集团国家级5G试点示范企业、“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和管家营集团、天宝集团省级“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引领作用,支持大型企业引入5G技术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三是继续引导锻造企业建立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实现与ERP、MES等集成一体化;四是鼓励每个规上企业至少联系一所省级以上科研院所,培育一批中试基地、技术中心、技术研究院、院士工作室,创建国家级“双创”基地示范县;五是重点针对在32户进入省股权交易中心“四板”挂牌的企业,完成在主板、中小板、科创板上市“破零”目标。
王建峰介绍,定襄县委、县政府下一步将努力构建独具定襄特色的现代锻造工业体系:一是新建法兰锻造精加工产业园、电子商务产业园、锻造产业智能制造创新服务基地,增建1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重点在风力发电机轴、大型齿圈和轴承环、蒸压釜盖、汽轮机部件、航空模锻件、汽车模锻件等产品上做文章,推动宝航重工年产10万吨风电法兰生产线、双环重工风电法兰人机交互网络系统德益恒矿山机械设备配件、金瑞智能化数控辗环机装备、山西众立铝合金中近程导弹舱段精密成型、鑫东重型机械煤炭生产设备配件、管家营航空模锻件、东皇环境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年产800套环保设备与2000台检测仪器、天宝集团汽轮机尾环精密锻件、“县域经济大脑”二期工程数据展示中心、朗智慧作集团轨道交通锻件和“私有云”工业信息化大数据平台、工业互联网二级解析节点等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及“军民融合”项目建设与达产达效进度,逐步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全县产业中的比重;二是推进集群化发展。着力推动天宝、双环、金瑞等企业扩大风电法兰优势,延伸基座、风机等风电产业链条,同时,以天宝、管家营、恒跃三大集团为龙头,按照股权出资的模式,打造龙头锻造“航空母舰”,建立风电全产业链和风电装备制造业研发体系,拓展组建法兰锻造产业联盟,尤其是抢占市场先机先行组建风电法兰产业联盟。同时,分别在特种金属、节能环保、新能源、轨道交通部件和智能制造领域培育五大标志性、引领性、创新性高端制造产业集群,以此为突破点,力争3年内梯次培育3户企业销售收入超10亿元、双环等6户企业销售收入超5亿元、东泰重工等10户企业销售收入超3亿元,形成创新引领、企业主体、市场推动、全链协同的新型产业生态,至“十四五”末,五大产业集群销售总额达到200亿元。
“小升规”蹚新路: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作为典型的中小微企业集聚大县,定襄县各类市场主体达13,715个,中小企业规模总量达1100户,其中,中小微锻造企业324户,具有自营出口权的法兰生产企业165户,法兰锻造产业年生产能力100万吨。截至今年9月底,该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到100户,营业收入达1亿元的企业达22户,并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户、省级“小巨人”企业6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3户、完成股份制改造企业43户、在“晋兴板”和“展示板”挂牌企业63户,5项指标均居山西省县级第一位。
定襄县委副书记、县长赵亚静介绍,定襄县将“小升规”工作作为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先后制定和实施了《关于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加快营造“六最”营商环境的实施方案》《关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现重大突破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应对疫情支持中小微企业共渡难关若干措施的通知》《关于完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推动我县中小微工业企业上规升级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中小企业高质量高速度发展的若干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今年又新出台了《关于支持中小企业高质量高速度发展的若干政策》《关于进一步推动我县中小微工业企业上规升级的实施意见》两个支持性文件,明确了支持中小企业高质量高速度发展的6方面20条政策、推动中小微企业上规升级的4方面20条措施。县财政将每个“小升规”企业一次性奖补资金从原先的2万元提高到30万元,是山西省县级奖补力度最大的县份;另一方面,设立了1000万元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都要召开民营经济表彰会,再拿出150万元重奖科技创新优秀企业、转型升级优秀企业、科学管理优秀企业,实现了中小企业发展“竞争要素高端化、产业结构服务化、市场与资源全球化、创新引领成果化”,从2014年起连续7年在该市项目观摩评比中获奖,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夺得该市目标责任综合考核第一名,2018年度在全省区域经济转型考核中排名全省同类县域第二位。
定襄县持续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对新建项目全面实现领办代办制度;加快开发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推动开发区授权再到位,做到“应授立授”“能授尽授”,实现“区内事、区内办”;着力构建办事流程、申请材料、办理时限、办理标准、网办事项“五统一”新模式,推广“综合窗口”“EMS快递”统一送达服务机制;成立了中小企业工作领导组,加强对中小企业的业务指导、技术指导、财会指导、入统指导、项目支持等,确保了国家惠企政策落地见效,成为省、市标准化改革试点。
在推动“小升规”实践中,定襄县专门成立了由分管工业副县长任组长,返聘退休的县政府原县长助理张海瑞任副组长,工信、统计、税务、发改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小升规”工作帮扶指导组,建立了准规模以上企业培育库、潜力企业储备库、招商引资项目库3个数据库和“小升规”培育库企业基本情况摸底表、生产经营需求及困难问题调查表、企业帮扶清单“两表一清单”动态台账,今年初筛选出成长性好的三友重工、德福基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等32家企业,列入准规上企业培育库;对有希望纳入统计范畴的小微企业实行精准对接全覆盖,建立“一对一”帮扶队伍;紧抓招商引资项目发展潜力大、成长性强、生产效率高的特点,将新开工和新投产企业纳入“小升规”企业储备库,全流程追踪,动态管理,实行项目建设保姆式服务;着力打通入企发动、数字共享、分类指导3个关键环节。县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专门收集汇总国家、省、市、县出台的有关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政策,对全县实体工业企业全覆盖入企宣传。县发改、行政审批、统计、税务、工信等部门打破互相间数字壁垒,共同调研规模工业企业具体情况、监测已纳入规模以上企业的具体数据、筛选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的销售收入等动态数据,形成齐抓共管良好局面。
同时,根据不同企业的“痛点”和“堵点”,该县开出整合重组、大企带动、孵化剥离、技改壮大、延链拓展5个“药方”。一是根据现有集团公司或新的潜力公司进行整合重组,以山西雷渤锻造有限公司整合山西金石锻造有限公司;二是鼓励、动员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销售收入达亿元企业对接帮扶外协企业或关联企业,如山西兴旺达锻造公司对接帮扶山西宝航有限公司、山西天宝集团有限公司对接帮扶本集团新能源有限公司、山西昊坤法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对接帮扶山西昊坤环锻有限公司;三是鼓励规上企业根据业务拓展或者细分行业产品或者开发新产品,如山西利国磁性材料公司拆分出忻州立泊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四是根据企业发展实际情况对本土老企业建立帮扶措施,确定扶持项目,如定襄县有泉锻压股份有限公司、山西管家营亨盛锻压有限公司;五是指导产业向相关上下游产业延伸,如定襄县正亚钢铁贸易有限公司原以销售不锈钢材料为主,今已成立山西凯利豪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进行法兰产品加工生产。定襄德福基钢铁超市公司原是钢贸企业,现成立了定襄德福基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延伸加工钢材,既降低了企业原料积压,又精准服务了法兰企业用材需求。
2014年12月7日成立的山西省定襄县法兰锻造协会,在会长智还伟带领下,设立了“知识产权维权援助资金”,促成金瑞公司建成了太原理工大学博士工作站,先后举办、承办了定襄县法兰锻造产业高峰论坛和全国大锻件学术会议、全国第十九次全国锻压协会秘书长会议,组织相关企业参加了美国OTC展会、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及5届中国锻压协会国际金属成形展、3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2次北京中创油联公司境外油气买家见面会,为“定襄锻造”走向全球、创建“世界法兰之都”发挥了独特作用,还组织召开工作例会15次、招投标价格协调会7次、专题会议11次,打破了长期以来法兰企业各自为政的局面。
定襄县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主任张素峰介绍,去年疫情期间,法兰企业“压力容器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取证困难,严重影响锻造企业正常接单、生产情况,协会负责人与特种设备管理部门沟通协调,并组织涉证企业举证、说明,顺利解决了问题。协会还与高速交警五支队共同召开了“定襄法兰运输企业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座谈会”,支队负责人表态,对风电产品夏季进入高速时间、超限护送及入口拓宽等一系列问题特事特办。
2020年以来,定襄县锻造产业在艰难的国际环境和新冠肺炎疫情严重的生产环境下,各项经济指标未降反增,取得实现产量107万吨、产值129亿元、上缴税收4.76亿元的好成绩。
龙头高昂:质量、人才和荣誉“密码”
作为一家专业生产锻钢法兰及其他各种锻件的民营企业,始建于1988年的山西管家营法兰锻造集团有限公司于2014年4月成立了定襄县第一个集团公司,下设山西中工重型锻压有限公司、山西赛特高压管件有限公司、山西三伟金属检测咨询有限公司、山西管家营智创机床制造有限公司,目前装备了5000吨压力机、5米碾环机、热处理自动化生产线、数控钻铣床、数控环件加工中心、电子拉力试验机、直读光谱、荧光自动检测线、三坐标等100台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加工制造和检査设备,与太钢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将F304、F316、F51、F53、F9等新材料应用于产品制造中,可生产美标、欧标、日标等国际标准和国内行业标准的三大系列10个品种锻件、法兰产品及非标准的锻件法兰产品和单件最大重量35吨的锻制件。产品广泛应用于石油炼化、石油化工、化工、天然气、海洋石油开发及输油输气工程、国家电网等领域,远销美、德、英、法、日、意、韩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区域分布为欧盟35%、澳洲20%、北美15%、南亚15%、中东10%、其他地区5%,还在美国休斯顿设立了管家营法兰锻造股份有限公司,在德国、法国、加拿大、新加坡、中东实行了管家营品牌代理,为我国在高端法兰和锻件行业在国际上有更多的话语权与定价权作出了突出贡献。
董事长智还伟是一个有强烈品牌意识的企业家,早在公司初创之时,就提出了“创名牌产品,争世界一流”的宏伟愿景。从1998年开始,公司从国际商务、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和经营管理等4个方面,分别引进熟悉国际商务的人才9人、具有国际领先技术研发和引导的人才13人及安全、技术、质量管理等方面经验丰富的专家,先后进行了5次大的技术改进,工艺装备经过了4次更新换代,先后开发了F51、F91、哈氏合金、高温合金等新材料的锻造、机械加工和热处理新工艺。2013年又引进ERP管理系统,从销售、库存、订单、生产、售后5个核心管理关键点出发,协调和优化销售过程控制、库存实时查询、订单跟踪处理、生产环节管控、售后服务管理等重要环节,形成了全程一体化管理体系,全面提升了管理能力和企业效益;2015年,自主开发了管家营品牌的系类环件加工智能数控机床、钻床系类,提高法兰类产品劳动效率约4倍,引领了行业的发展;由数控机床专业人员带头的研发团队,还研发和制造出CVS系列双轴数控车床、ZDK双轴数控钻床等高精度数控机床,在法兰盘、汽车刹车盘、齿轮等盘类产品加工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走出一条“销售以制造为本,制造以销售为源”互为促进的发展路径。
全国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工业互联网运用优秀案例、全国非公党建示范企业……作为与管家营集团齐名的山西著名民营企业,山西恒跃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收获了一大堆的“国字号”荣誉。
作为恒跃集团的董事长,1993年之前,郑西昌在国营企业从学徒工起步,做过车间主任、副厂长、厂长和县工业局的科长。渴望大展拳脚的他毅然辞去公职,开始创业。这一年,他只有39岁。
当时,定襄县绝大多数锻造企业主打产品是法兰盘,但郑西昌深知其已无更大的市场发展空间,把产品定位于投入更大、难度系数更高、回本慢、量产难的精密异型环件。几年之后,当众多锻造企业为法兰盘的销售苦恼时,精密异型环件却供不应求。
郑西昌很早就将目光投向国际市场,1996年开始与韩国大宇公司接触,经过5次谈判,签订了供货协议;1999年,与美国卡特彼勒公司、日本小松公司签下协议,第二年5月开始批量供货。而后,郑西昌一路势如破竹,将产品打进亚、欧、美三大洲十几个国家的市场。
2015年,在与客户交流中,郑西昌发现了又一个商机,在国内首次开发成功一次碾压成型的引导轮生产线。第二年,郑西昌判断钢材市场低迷数年之后将回暖,拍板一次性购进6000吨钢材,次年钢材价格果然大幅上涨,又大赚一把。
对于如何把控质量,郑西昌的经验是把住“入口”和“出口”两头,严格监控原材料和出厂成品,并投入400多万元,购买了高精尖德国进口检测设备。恒跃集团先后通过国际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OHSAS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2017年获得美国卡特彼勒公司颁发“卡特彼勒公司优秀供应商”铜牌,还获得了日本小松公司颁发的“全球优秀供应商”证书、日立公司颁发的“长青会会员单位”证书。这是郑西昌带领“恒跃人”缔造的行业口碑。
2014年9月,在定襄县委、县政府帮扶下,天宝集团率先兼并当地6家法兰锻造企业,投资4000多万元上马了新能源风电塔筒生产项目,还研发出通过原钢直接锻造门框法兰的专利技术,填补了风力发电塔的一个硬缺口。与其他法兰企业不同,天宝集团专注风电领域。正是这一决策,使得天宝集团在低迷的市场环境中逆势而上。
从2016年1月开始,天宝集团陆续投资1669.58万元,实施了为期2年的年产6万吨风电法兰生产线配套工艺装备提升改造,包括购置安装2台双柱数控立车、1台数控钻床、1台空压机和建设3个法兰冷却池、在车间及厂区路面铺设钢板12,510㎡。技改后,公司年增加产量700吨,第一年实现利润3125万元、完成销售收入5.16亿元、上缴税金2454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倍、23.74%、增长41%。
去年9月,天宝集团再次投入1.18亿元,建设基于“5G+云平台”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风电环锻件智能制造项目,新建成1万㎡锻造、热处理车间和1.2万㎡机加车间及天然气加热炉,新安装8000t油压机和10M辗环机。这个项目完成后,公司装备数控化率可达80%以上,依托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资源计划系统(ERP)和计划调度、质量、设备、生产及能效管理功能的车间制造执行系统(MES),可实现从原料采购、生产制造、销售及服务全过程的数字化、可视化监控及产品三维设计、自动采集上传数据和在线检测、质量检验与现场操作,产能还可以翻一番。“十三五”末,该公司实现销售收入8.126亿元,利润总额2亿元,上缴税金7000万元。
作为定襄法兰锻造产业发展的见证者,张海瑞从1993年5月担任县经委主任,到2007年6月到市里当副处级民俗文化开发中心主任兼河边民俗博物馆馆长,14年主要精力就是抓法兰产业发展。2010年5月回到县政府做不占职数的县长助理,前后协助过3任分管工业的副县长,其中两位均为上级单位派来挂职的,“一直管到退休”,被返聘为顾问。
张海瑞认为,当前全县法兰企业发展应该突出两个重点,一是细化分工,实行专业化生产。“想要锻造、机加工、精加工都自己做,定襄企业没有那么大的实力。”百强锻造公司从县内其他企业买下毛坯,生产直径10米~18米的国标法兰。“从全县意义上讲,这个突破点很关键,在产业和产品配套、衔接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二是通过“两化”融合重塑产业链、工业链、价值链,推动定襄法兰锻造向中高端迈进。恒跃集团下一步要建立大数据中心,通过5G技术,在定襄法兰企业中率先开展数据自动采集分析。伟业盛齿轮锻造有限公司投资58万元建设的汽车锻件自动化生产线,由一个人操作就可以。昊坤法兰公司也上了一个桁架机器人。国际第二大石油公司壳牌公司在全球仅2个供应商,一个在意大利,一个就是管家营法兰集团二公司,“所以,管二的石化法兰在全球已达到领先水平。当然,论规模,我们还差得很多,人家是跨国公司。”
张海瑞主张,定襄的法兰企业在“十四五”期间要紧握3个抓手,促进高质量发展:一是选准主导产品。首先得分清产品中、高、端的概念和类型,还要查清全国、全球产业上下游生产商、出口商有哪些、价格水平如何。“现在,有企业考虑上搜索引擎平台,这是个好势头。” 管家营法兰集团二公司想做深加工,不知道上什么新产品,便委托院士工作站对市场进行了3个月考察,决定上航空模锻件。去年,全国风电法兰同比增长70%,航空锻件同比增258%,“非常火。从这一趋势看,产品选对了。”该公司还委托设在杭州的中国第二大工业设计院,按智能制造标准做平面布置规划,要新上年产能2.5万吨的战斗机设备,准备装备3米大的高精度碾环机,配套4000吨开坯机、油压机、模锻压机,建成后年销售收入可达10亿元左右。张海瑞很欣慰:“这是定襄科学发展、高质量发展的第一个案例”;二是转变发展理念特别是投资理念和股改理念。过去定襄企业的投入重点主要在锻造领域,下一步要转到精加工环节和外观外形上,要补短板。“我们的锻造产能很大,完全可以在本县范围内外包,不需要重复投资。”通过股份制,改变分散投资为集中投入,打造在全国规模最大的法兰集团,奠定百年企业基础;三是重视节能减排。以创建绿色工厂为抓手,一方面在氢氧化物减少排放先走一步,在2017年3月底将燃煤锅炉全部淘汰,实现了电气加热;另一方面实现了脱硝设备在线监测。当年夏,全国环保风暴刮起,定襄的主导产业因此未受影响。
在不到一个小时的交谈中,张海瑞有着贤者之难得的清醒和忧思:“定襄的工业支柱产业过于单一,作为县域经济支撑的法兰锻造业一元独大。作为县一级经济体,这是不可持续的,应该培育多元主导产业。同时,这两年外贸环境不太好,定襄每年出口收入11亿元~12亿元,最高时达15亿元~16亿元。日、韩从中国进口的法兰占其需求量90%,现在订单不到10%。因此,国际市场要重新考虑,要更积极地在‘一带一路’沿线和欧盟、东盟国家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