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关注

企业科创“填空白” 政府服务“不留白”

广州开发区中小企业瞄准“卡脖子”、聚焦“断链点”,在5G、信创、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关键领域填补空白,交出“中小企业能办大事”亮眼答卷

创天电子的技术人员正在进行射频微波芯片电容器关键参数检测 李万球 摄

□ 程 云 马国钧 曾 妮 张 成

第130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线下展日前在广州市琶洲展馆落下帷幕。许多外地客商除了被这里兴旺的商贸业吸引,还对会展内外充满活力的广州中小企业竖起大拇指。

“穗企很生猛,一半在广州开发区”。广州市共有6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中广州开发区就有32家;全市上市企业213家,广州开发区占了67家。

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州科学城,同在场的12家中小民营企业负责人亲切交谈,提出“中小企业能办大事”的殷殷嘱托。3年来,广州开发区中小企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瞄准“卡脖子”、聚焦“断链点”,在5G、信创、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关键领域填补空白,交出一份“中小企业能办大事”的时代答卷。

牢记嘱托:中小企业创新创造“办大事”

聚焦主业,自主创新——3年来,这8个字一直铭刻在方邦电子创始人苏陟的心上。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国际市场经历了波折甚至是巨变,广大中小企业就像风浪中的小船。习近平总书记“中小企业能办大事”的殷殷嘱托,成为企业家们心中的“压舱石”。

方邦电子是依靠电磁屏蔽膜发展起来的,近年来全球手机出货量增速趋缓,电磁屏蔽膜的市场空间已基本达到“天花板”。在这种情况下,方邦电子不满足于只做电磁屏蔽膜的龙头,主动开启“二次创业”,自主研发的极薄挠性覆铜板、超薄铜箔获得了客户认可,打破了国外垄断。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让我们更有自信,充分认识到中小企业也是大有可为的。我们更加坚定了走高端化科技创新的路子,对标国外先进企业,持续开发可填补国内技术空白的产品。”苏陟说。

即使在面临空前挑战的这3年,广州开发区的民营中小企业依然保持平稳发展,有一些企业甚至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以3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曾亲切交谈的12家广州开发区中小企业为例,它们2020年合计完成产值235.8亿元,同比增长8%;2021年1月~8月合计完成产值194.1亿元,同比增长34.4%。

在广州开发区初创、成长起来的国内第三方检测龙头企业金域医学,在今年全国疫情防控中大放异彩。其研发的“猎鹰号”气膜实验室,单日核酸检测能力超过180万人份,除支援广州外,还驰援南京、扬州、厦门等地,为阻止“德尔塔”变种病毒在国内扩散做出了巨大贡献。禾信仪器实现射频电源、自动调谐及高频脉冲3项质谱核心技术上实现关键突破,环境监测质谱仪入选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视源电子掌握了触控书写延时控制技术等多项核心技术,在液晶显示主控板卡领域全球市场占有率高达36%。明珞装备可与全球机器人“四大家族”同台竞争,为奔驰、宝马、吉利等厂商造出全球最先进汽车生产线。

补链强链:“蚂蚁雄兵”扛起国产化使命

在广州开发区,有这样一家企业,它以“一企之力”填补了半导体领域两块短板,不仅攻克了射频微波电容器、微波芯片电容器等半导体元器件的“卡脖子”难题,还填补了上游高端原材料的空白。

“高端射频芯片的无机非金属原材料进口成本高,到货时间长,服务也跟不上。”面临这些问题,2013年,创天电子董事长吴浩下定决心,投入资金,研发自主可控的微波射频元器件原材料。“原材料掌握在国外巨头手中,中国人只能做来料加工,相当于命脉掌握在别人手里。一定要把上游高端原材料搞出来!”

经过5年的研发,创天电子于2018年成功实现高容高频微波材料的国产化量产。在攻关的过程中,创天电子拿下了40多项相关专利,其中90%都是发明专利。

像创天电子这样“生猛”的中小企业在广州开发区还有很多。全国共596家单项冠军企业,其中广州市10家,广州开发区一个区就占了7家。广州市共有68家工信部评选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广州开发区占到32家。

作为承载北斗系统信号地面接收的载体——北斗导航芯片的研发企业,泰斗微电子当时所面临的情况是天上没有卫星、地面没有用户,所有的研发都是“摸黑走路”。

从2010年到2013年,泰斗微电子陆续推出了三代产品,“从无到有”研发的这三代产品在技术指标上却仍无法与国际主流产品竞争,其间,企业经营多次命悬一线。但团队始终坚持研发投入和科技创新,在省市政府,特别是广州开发区的全方位支持下,2017年泰斗终于自主研发出具有完全市场竞争力的TD1030基带射频一体化芯片,并以此打进GPS市场,真正体现了中小企业“能办大事”“补链强链”的作用。

据了解,广州开发区80%以上规上工业企业、8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均是中小企业,80%以上授权发明专利和技术创新成果来自中小企业。该区已经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最活跃、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最集聚的地区之一。

广州开发区经济和信息化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广州开发区的中小企业都有一股子专注的“牛劲”,在“断链点”“卡脖处”钻牛角尖,非得钻通了不可。“我国有数千万家中小企业,如果都能专注于创新创造,一个企业填补一个小断链点,一项技术填补一个小空白,‘蚂蚁雄兵’就能扛起千斤大鼎。”

成功背后:政府服务“到位不越位”

为什么一个区培养了如此多“能办大事”的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广州开发区所坚持的“全方位”支持到底有多“全”?

泰斗微电子知识产权中心总监韩冰举例说,就连高新技术企业购买知识产权数据库,区里也有补助——泰斗微电子购买数据库6万元,获区补助3万元,而且钱不到1个月就打到了企业。“广州开发区的政策覆盖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说实话,细致到这种程度,我们企业都感到惊讶。”

广州开发区构建起较为完善的支持中小企业办大事、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为涌现出源源不断、能办大事的中小企业厚植土壤。“1+8”科技创新系列政策体系、“美玉10条”2.0版、最近推出的“专精特新10条”……广州开发区从落户投资、研发创新、金融扶持、人才支持等七大维度进一步优化政策和服务,为“中小企业能办大事”营造了最优环境。

在政策体系之外,区政府在执行层面也务求高效。例如,方邦电子在IPO过程中,遭到国外同行企业的恶意诉讼,区科技、金融、知识产权等部门伸出援手,既联系律师团队,又补贴诉讼费用;方邦电子要建总部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区行政审批、国土规划、环保等部门主动想企业所想,协调解决与相邻企业的共用道路问题。

“全力打造企业和人才离成功最近的地方”——这是广州开发区打造营商环境的目标。谈及为什么不是“打造企业和人才成功的地方”,区民营经济和企业服务局相关负责人笑着说:“企业是创新创造的主体,政府要全力做好服务,也要‘到位不越位、帮忙不添乱’。这就像给火箭发射准备最好的发射场,点火、腾空、到太空遨游的任务,留给企业去完成。”

2021-10-22 广州开发区中小企业瞄准“卡脖子”、聚焦“断链点”,在5G、信创、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关键领域填补空白,交出“中小企业能办大事”亮眼答卷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43989.htm 1 企业科创“填空白” 政府服务“不留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