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道辉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江苏省邳州市民政局聚焦“徐州当排头、全省争先进”,强作风、抓项目、提质效、惠民生,全力冲刺全年目标任务。在民政事业工作中,积极推进改革创新,运用工业化“链式思维”理念,像工业产业链一样形成闭环,实现相关政策的主动衔接,做到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服务,使“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融入为民服务的全过程。
构建精准救助新体系
推行救助工作“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制度,围绕政策制度健全、补贴标准明确、办理程序规范、资金使用合规、动态管理及时、系统运行良好、档案管理有序的“服务链”,完善线上线下融合的主动发现和预警机制,为困难群众提供实时即办、方便快捷的救助服务,以补齐民生短板的实际举措,履行守好民生底线的职责使命。
在救助过程中,实现弱有所扶、难有所帮、困有所助,做到“五个精准”。首先是保障机制精准。与公安、卫健、医保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平台,让政策找人,主动发现救助对象,9月份临时救助48户,救助额15.22万元。其次是政策衔接精准。强化与低保、困境儿童分类保障等民政社会救助政策的衔接,使政策效应互补,形成帮扶合力。三是识别对象精准。严把申请关、入户调查关、公示监督关、审核确认关,运用信息数据比对与实地入户核查相结合的方式,主动识别救助对象,先后筛查出不符合享受政策人员1021人次。四是分类分级精准。绘制特困人员以及低保、残疾人“两项补贴”等救助福利资金申请、审批到发放的闭环流程图,方便特殊群体依流程办事,共规范救助对象260人次。五是动态管理精准。通过大数据信息平台系统,完善主动识别机制,对家庭生活改善、救助对象死亡等,经确认对不再符合救助条件的610人予以清退,确保应助尽助、应退尽退、进退及时。
跑出为民服务新速度
会同公安、卫健和行政审批等部门建立联办机制,通过职能整合、事项联办、材料梳理、系统对接等,实现数据实时接收和推送。通过环节简化、流程优化、部门协同等“链式”服务,对相关事项进行梳理整合、流程再造,建立一站式、多元化、人性化的服务机制,真正让群众“少跑腿”、让服务“多跑路”。
利用信息平台,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人脸识别等技术,把百姓“一揽子事”优化为“一件事”,实行“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窗受理、一次办成”,做到“能办、好办、快办”。婚姻登记只需通过窗口一次性提交身份证、户口本和照片,系统后台就会自动读取婚姻登记、户籍等信息,同步推送至公安部门,通过部门间数据流转,即可完成部门联办,整个办理过程只需10分钟,真正达到婚姻登记办理“一件事一次办”。仅9月份,婚姻登记办件量就达1852件。
百姓“身后一件事”同样涉及社保、公安等多个部门,现在一改往日冗杂的办理手续,丧属可以在殡仪馆服务窗口一次性办理逝者户口注销、丧葬费结算、医疗保险业务结算及城乡养老保险丧葬补贴等,提升了百姓“逝有所安”的满意度。
展现民政为民新担当
通过运用“链式思维”,明确融合机制、完善协同系统,构建了更为科学的民政管理新体系,不断提高民政事业的创新水平与综合服务力。在闭环管理中,坚持事前审批、事中复核、事后监督,切实让民政实事成为惠民暖心、济民舒心、利民顺心的贴心事。
在全局开展“树品牌、创特色、争先进”活动,细化各部门的目标任务,明确发展指标,变“催着干、推着干”为“争着干、比着干”。自觉践行“五种风气”,坚决抵制“庸懒散、浮拖贪”行为,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办事效能,做到办事公正、程序从简、速度从快、服务从优。建立上下结合、多元并举的监督体系,把群众“盼的事”作为未来要“干的事”,全时全程全力推进民政品牌的树立和特色创建,始终与市委、市政府同心同向、同频共振,真正把民政工作做成民心工程,为“徐州当排头、全省争先进”展现民政担当。
(作者系江苏省邳州市民政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