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科教观察

创新驱动 撑起中国科技城发展“半边天”

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将科技创新贯穿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全过程,争创首批数字经济创新示范区

□ 蒋良明 杨海燕

科技智谷建设如火如荼、环西科大科技创新带发展迅猛、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有序……走进位于四川绵阳市的中国科技城新区涪城片区,处处充满朝气与活力。

作为科技城和科技城新区建设的主战场,近年来,涪城区聚焦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建设“一区多园”科技创新平台,在科技城新区涪城片区打造了5G科技园、中科(绵阳)创新园等25万平方米科技智谷。围绕环西科大科技创新带,建设国家大学科技园、科技城数字经济创新中心和创业黑马西部(绵阳)科创中心,形成“研发—孵化—加速—产业化”全链条科技创新体系。

“今年上半年,全区新引进科技创新产业项目43个,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9户。”据涪城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主体培育扎实推进

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近年来,涪城区坚持做大创新主体总量和质量,扎实推进创新主体培育。

在主体培育中,举办线上线下科技创新培训班,促进企业“提档升级”。指导永贵科技申报省级工程技术中心,核保科技、宝盾隧高压做好瞪羚企业培育,推荐华拓光通信、中久防务申报省级瞪羚企业专项科技计划项目。

今年上半年,涪城区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42户,构建起以龙头型科技企业为主,中小型科技企业为辅的科技产业生态圈。

围绕科技智谷和环西科大科技创新带两大组团,涪城区还大力开展数字经济领域招商引资。2021年上半年,实现境内外到位资金33.2亿元,新引进科技创新产业项目43个。

人才聚集成效显著

人才是科技创新“第一资源”。今年以来,涪城区围绕科技创新产业链优化布局人才链,构建起“高精尖缺”人才开发需求库,明确支持企业柔性引才措施。

涪城区采取线上线下招引人才的策略。在线上,开发“智汇涪城”线上引才App。截至目前,已经吸引了6万人在线求职,高端人才站已录入10名专家人才。在线下,今年上半年,西南科技大学153名大学生与涪城企业达成就业意向,光电领域院士及147名博士到涪城交流考察,19个人才团队申报2021年“科技城人才计划”。

除此之外,涪城区还支持企业大力引进培育科技型创新型人才(团队),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载体建设加速发力

在加速企业载体建设中,涪城区加快了对西部土壤修复及检测中心、四川振通检测及科研基地、特发信息华拓信息港的项目推进工作。

日前,在西部土壤修复及检测中心施工现场,涪城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主体第四层施工已接近尾声,预计12月初步完成装修装饰。

为提升创新创业孵化能力,涪城区在各镇(街道)兴办了一批众创空间,为农业科技型企业、大学生团体、返乡务工人员等重点群体提供“双创”场所。

截至目前,涪城区已完成4个众创空间建设,入驻企业22家,后续还将计划建成5个众创空间。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近年来,涪城区把营商环境建设作为全区“头号工程”和首要任务来抓,厚植创新创业硬环境,改善科技创新软环境,营造良好科技创新生态。

今年3月,涪城区出台的86条措施中,就有16条是对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

“早餐汇”“三度服务”等常态化执行政企交流机制,协调解决企业发展难题,全力支持企业发展壮大。

据了解,目前,科技智谷服务中心已引进三方机构8家,为园区企业提供咨询、讲座等一站式服务,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金融扶持力度。今年上半年,共举办大型银企“鹊桥会”两季,融资对接小专场4次,实现现场授信24.115亿元。

2021-09-29 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将科技创新贯穿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全过程,争创首批数字经济创新示范区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43382.htm 1 创新驱动 撑起中国科技城发展“半边天”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