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条

我国将制定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

国家发改委举行9月新闻发布会,回应近期经济走势、居民收入、电价改革、消费形势等社会热点问题

9月16日,国家发改委举行9月新闻发布会,就近期经济走势、居民收入、电价改革、消费形势等社会热点问题答记者问。 本报记者 高弘杰 摄

□  本报记者   袁 琳   刘 政

9月16日上午,国家发改委举行9月新闻发布会,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委政研室副主任孟玮介绍发电供热用煤、中欧班列运行等情况,国家发改委综合司、价格司、就业司相关负责人就近期经济走势、居民收入、电价改革、消费形势、宏观政策、猪肉价格、大宗商品投放、民生商品保供稳价等社会热点问题答记者问。

国家发改委就业司副司长常铁威介绍说,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国家发改委将进一步深化对共同富裕问题的研究,制定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推动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切实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

中欧班列已经连续16个月保持千列以上

“在国际供应链持续紧张的情况下,中欧班列保持安全稳定运行,解了众多企业的‘燃眉之急’。”孟玮介绍,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中欧班列发挥国际铁路联运独特优势,大力承接海运、空运转移货物,继续在稳定国际供应链产业链、助力国际抗疫合作中发挥关键作用。

一是月开行量继续保持历史高位。8月,中欧班列开行1323列,连续第4个月超过1300列,运送12.8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9%、16%,综合重箱率达98.4%。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欧班列已经连续16个月保持千列以上,充分彰显了这条供应链的‘韧性’。”孟玮说。

二是年开行量提前突破万列。1月~8月,中欧班列共开行10,052列,较去年提前2个月突破万列,运送96.7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32%、40%,综合重箱率97.9%。

三是合作共赢“朋友圈”越来越大。截至目前,中欧班列已经铺画运行线73条,通达欧洲23个国家的174个城市,物流配送网络覆盖欧亚大陆全境,沿线国家纷纷参与合作,分享这列中国快车带来的红利。

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恢复发展态势

国家发改委综合司副司长李慧表示,近期我国经济指标同比增速出现一定波动,主要是受到基数效应、疫情灾情以及一些结构性、周期性因素影响。

“从累计增速和两年平均增速看,我国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大体保持稳定。”李慧表示,一是生产继续增长。前8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1%,两年平均增长6.6%,其中制造业同比增长14%;前7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57.3%,两年平均增长20.2%。前8个月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17.7%,两年平均增长6.2%。

二是需求基本平稳。前8个月投资同比增长8.9%,两年平均增长4%,其中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5.7%,民间投资增长11.5%。前8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1%,两年平均增长3.9%。

“尽管8月当月消费同比仅增长2.5%,但主要是受疫情、汛情等短期扰动因素影响,可以看到餐饮收入同比下降4.5%。外贸进出口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前8个月以人民币计价的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3.7%,其中出口增长23.2%。”李慧说。

三是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居民消费价格(CPI)温和上涨,前8个月同比上涨0.6%,涨幅与前7个月持平。全国城镇新增就业实现938万人,较去年同期多增157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85.3%;8月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与上月持平。

同时,李慧坦言,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国家发改委将在工作中积极有效应对。通过实时监测调度,前期受到疫情、汛情等影响的地区正在恢复发展,随着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效果继续显现,“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陆续启动建设,要素保障不断增强,堵点卡点加快打通,市场循环进一步畅通,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恢复发展态势。

促进居民增收将抓好三个重点

7月以来,受国内汛情和各地散发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部分行业恢复延迟,对全年居民收入增长影响有多大?在稳定和促进居民增收方面又有哪些政策安排?

针对这一问题,常铁威介绍,今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7,642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12.6%,两年平均的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都比一季度有所加快,呈现出三个特征。一是城乡居民增收的基础还比较稳固。“今年以来,城镇调查失业率一直运行在5.5%以下的调控目标范围之内,总体走势是稳中趋降。1月~8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85.3%,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规模恢复到2019年同期水平,市场活力回升,经营活动恢复,为居民增收特别是工资性和经营性收入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保障力度在不断加大。各地加强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保障,及时做好社会救济和临时救助,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社会救济和补助、人均政策性生活补贴均有较大增长,带动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同比增长9.0%,两年平均增长8.6%,高于2019年同期增速。

三是收入分配的结构继续优化。上半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比上年同期缩小0.07。

同时,常铁威表示,7月份以来,部分地区出现汛情和散发疫情,对部分地区和部分行业生产经营进而居民增收造成一定影响。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积极会同有关部门,抓好“三个重点”,着力稳定和促进居民增收。

一是促进就业。贯彻落实好《“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强化创业带动,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政策,努力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以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带动劳动者增收。

二是优化收入分配结构。要健全工资决定、合理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合理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完善要素参与分配机制,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并提高精准性,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推动更多低收入人群迈入中等收入行列。

三是强化困难群体帮扶。健全基本生活救助制度和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制度,健全临时救助政策措施,落实好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

新跨省跨区专项工程输电价格定价办法将出台

今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加快推进电价改革,创新抽水蓄能价格机制、出台新能源平价上网政策、优化峰谷分时电价机制、实施更严格的电解铝行业阶梯电价制度四大重点改革措施。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彭绍宗介绍,近期出台的一系列电价改革措施得到各方面高度关注和积极评价,对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经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电价改革措施将有效拉动抽水蓄能、风电光伏、新型储能建设和电解铝行业节能技改等领域的投资,今后几年预计可带动上下游产业新增社会投资数万亿元,对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也将逐渐显现。”彭绍宗举例说,新的抽水蓄能价格政策将引导“十四五”时期抽水蓄能新开工建设规模可能超过1亿千瓦,考虑上下游产业,将带动新增社会投资规模超过1万亿元。

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部署,围绕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持续深化电价改革。彭绍宗透露,上半年出台的“十四五”时期深化价格机制改革行动方案已对今后一段时期的电价改革工作作出了总体安排。近期,新的跨省跨区专项工程输电价格定价办法已完成公开征求意见程序,即将出台。

“我们还正在加快研究健全绿色电价体系、完善核电价格形成机制、深化目录销售电价改革等措施,将抓紧完善政策并推动落实,进一步发挥电价信号和杠杆作用,优化电力资源配置,服务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彭绍宗说。

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费购买规定

谈及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消费形势,常铁威用三句话概括:总体稳步恢复,短期局部承压,长期稳定向好。

常铁威表示,近期消费增速有所放缓,主要是受汛情、疫情双影响,部分地区的住宿餐饮、文化旅游这些聚集性、流动性、接触性消费受到冲击,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5%,较上月下降6.0个百分点。“但是目前看这些冲击还是暂时性、局部性的,总体上还在可控范围。后期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和促消费政策进一步发力,消费将继续保持恢复性增长。”

从长期看,常铁威认为,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快速发展,这里面也孕育着巨大的消费潜力和升级需求,将有力支撑消费总量扩大和质量改善。

据他透露,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充分发挥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与有关部门一道,统筹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考虑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不同群体消费发展需求,系统全面促进消费供给体系、需求结构、流通网络和发展环境提质升级。

常铁威表示,要优化消费供给,推动打造高质量消费供给体系。同时,增强消费意愿,增加居民收入与减负并举,着力促进低收入群体增收,制定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实施方案,稳步提升居民消费倾向和能力。

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将进一步挖掘消费潜力,聚焦重点领域,提升传统消费,发展新型消费,扩大服务消费,拓展县乡消费,增加公共消费,加快培育更多消费新增长点。

“积极激发消费活力,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费购买的规定,放宽服务消费领域市场准入,打通堵点,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同时,增加科学柔性管理,保障好人民群众基本消费活动。此外,加强消费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消费信用体系等建设,规范市场秩序。”常铁威说。

培育一批新型消费示范城市和领先企业

谈及新型消费领域发展问题,常铁威表示,由于疫情影响,传统消费受到抑制,但各种新型消费业态加快扩容,线上消费逆势增长,保障了居民日常生活需要、促进了经济企稳回升。

“在相关政策措施的支持下,新型消费领域已经初步形成了大中小企业协同共进、区域行业市场联通互促、传统产业和新兴技术联接互动、不同业态融合渗透、上下游全链条一体推进的发展格局,迎来了加快发展和提质升级的重要窗口期。目前,新型消费已成为进博会、服贸会、广交会、消博会等国家级重大平台的重要载体。”常铁威说。

据介绍,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牵头,28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实化深化了政策措施。此后,20多个省份和计划单列市陆续出台了促进新型消费发展的意见、实施方案、行动计划等。

常铁威认为,一系列政策措施陆续出台,逐步破除新型消费的痛点难点卡点,市场主体活力得到有效激发。5G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快融合发展,电子商务体系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进一步健全,一些社会反映强烈、长期未能解决的问题正在逐步实现突破。

常铁威表示,下一步促进新型消费发展,关键是要统筹协调各部门形成合力,指导地方抓好已出台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推动将新型消费更好融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区域消费中心建设、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示范、体育消费试点、信息消费示范、供应链示范创建等重大平台和重点领域,培育一批具有较强代表性的新型消费示范城市和领先企业,建立健全统计体系,持续做好新型消费补短板、强弱项、通堵点工作。


2021-09-17 国家发改委举行9月新闻发布会,回应近期经济走势、居民收入、电价改革、消费形势等社会热点问题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43121.htm 1 我国将制定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