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徐 军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如今无人机、远程监控、摄像机、平板电脑、执法记录仪、网络视频专线、云服务等科技应用,早已走进人们的生活,在各个领域正发挥着巨大效能,助力人们实现了远程指挥调度、多维度日常监控管理、各部门办公高效协同等目标。按照整合资源、优化结构、科技创新的工作思路,近日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建成启用了现代化的区应急指挥中心,实现了全区应急指挥体系的高度集成统一,让我们见证了高科技赋能带来的红利。
融合各类资源
实现高效协同
为全力提升社会综合治理能力,主动应对和消除极端天气引发的洪涝灾害、新冠肺炎等重大疫情和地质灾害、治安管理等各类安全风险隐患,努力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丰南区深入推进应急体系改革。在区应急指挥中心建设过程中,丰南区统筹安全和发展两大主题,坚持防灾与救灾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结合,融合各类资源,补齐技术短板,不搞面子工程,不搞重复建设,以联通公司云视频系统为基础平台,依托30万元财政资金进行撬动,利用一个月时间,整合了总投资上亿元的区委政法委“雪亮工程”、公安视频专网、综治视联网和应急、水利、环保、资规、交通、气象、住建、农业农村等原有网络视频专线,实现了全领域应急指挥调度、多维度日常监控管理、各部门办公达到高效协同。
据介绍,现代化应急指挥中心的启用,实现了管理模式的突破。作为区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上接市级应急和水利指挥中心,横连区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下接各乡镇(街道)所有村(居),前端到达每一个灾害事故现场,可直接对所有应急成员单位直接下达命令,减少了指令下达过程中的协调、报告等环节,通过高度融合的网络实现了平战结合,保证了全区日常应急管理及战时联合出动。
同时,实现了技术手段的突破。该指挥中心包括应急视频会商、视频图像无线实时传输、无线集群对讲和高清视频监控四个子系统,可随时调用5787路网络高清摄像头和视频监控资源,真正实现了城市、乡村、海岸、河道全地域无盲点全覆盖。通过指挥系统可协调各地各部门,视频会商通达村级,建立起了快速启动、实时反应的应急指挥机制。
此外,还实现了实战能力的突破。坚持一切从实战出发,实现了5G网络、专网对讲并用全贯通,多渠道获取现场视频,无人机、摄像机、平板电脑、执法记录仪等多种终端设备高度集成,全部接入指挥网络,将应急指挥体系打造成为功能齐全、信息丰富、相互联动的有机整体。
狠抓模拟演练
经受实战检验
为确保区应急指挥中心经受住实战检验,按照丰南区委、区政府安排部署,近日,区防汛抗旱指挥部组织应急、水利、公安、气象、卫健、消防等成员单位开展了一次覆盖丰南全域的防汛应急演练。该演练模拟丰南区持续强降雨天气,沙河流域发生超50年一遇较大洪水,各地发生洪涝灾害和地质灾害险情,设置了钱营镇后程各庄村沙河坝、钱营镇岭上村沙河水域、岔河镇大荣各庄村和岔河镇中学4个演练现场,演练空间横跨全区东西两端。在演练过程中,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各位指挥长在区应急指挥中心实时查看气象部门发布的卫星云图、气象资料和气象分析视频,各重点区域也实时监控视频,经紧急会商后启动防汛一级应急响应,紧急调度各方救援力量,全力抢险。演练以视频无线传输和集群对讲方式,实现了指挥中心与演练场实时互动,分别组织了预警启动与巡堤查险、应急响应与工程抢险、紧急避险与转移疏散、水域救援与伤员急救、解除响应与善后处理5个科目演练,取得圆满成功,进一步验证了区应急指挥中心以智能化、信息化手段为基础的全区联动指挥水平和协同救援实战能力,为加快向“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现代应急管理职能转变打下了坚实基础。
区应急指挥中心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丰南区将继续加强区应急指挥中心深度建设,整合公安内网和普通公网资源,升级连通全区8000路视频资源,打造“雪亮工程”双网双平台,利用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建设包括消防救援、地质灾害和洪涝灾害预警救援、突发事件处置等内容的数据交换系统,为社会治理、公共安全、应急预警、抓捕嫌疑人提供强大的数据分析,实现全面感知、动态监测、智能预警、精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扁平化指挥快速处置,将区应急指挥中心建成集应急管理、物联网监测预警、安全生产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指挥调度平台,建立起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会商研判、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第一时间解决问题、第一时间反馈结果、第一时间分析总结的“六个一”应急处置机制,为丰南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生态宜居样板区筑牢安全保障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