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关注

发展普惠金融 助力乡村振兴

陕西旬阳农商银行立足县域、服务“三农”,探索金融助力乡村振兴路径

旬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任加兵(左)与旬阳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邵义鑫(右)签订《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政银战略合作协议》。(旬阳农商银行供图)

□ 黎 晓

2020年,陕西省旬阳县生产总值173.48亿元。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43.01亿元,增长3.1%。其中,农业产值22.86亿元,增长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76元,比上年增加815元,增长7.6%。2020年2月,旬阳县顺利实现整县脱贫摘帽。2021年8月26日,旬阳县实现“县改市”,改名旬阳市。

旬阳农商银行在旬阳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旬阳农商银行立足县域、服务“三农”,支农支实支小微,兴产业,促振兴,积极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精准衔接,探索出一条金融助力乡村振兴路径。旬阳农商银行多年保留“全国文明单位”称号,荣获“全国安全管理先进单位”“中国精准扶贫十佳县域银行”“安康市脱贫攻坚突出贡献奖”等省市荣誉20余项,连续13年获评市委、市政府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连续13年荣获旬阳“人民满意单位”。

推进银政合作

深度融入经济发展主旋律

“近年来,旬阳农商银行主动对接地方政府,推进与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撑。”旬阳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李斌表示。

据介绍,旬阳农商银行紧密围绕地方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及时掌握本市乡村振兴重点项目,了解市委、市政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金融需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精准金融支持。

旬阳农商银行与旬阳市政府签署政银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协议中明确旬阳农商银行参与乡村振兴的地位和方式,为旬阳农商银行支持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政策通道。截至2021年6月,旬阳农商银行涉农贷款59.78亿元,存贷款总量、增幅和市场份额均居全市金融机构首位。其以占全市金融机构64%的资金来源,发放了占全市98%以上的农户贷款、90%左右的涉农贷款和80%以上的小微企业贷款,成为服务“三农”、普惠地方和支持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银行。旬阳农商银行还积极运用中国人民银行再贷款发放贷款786户,余额44,296.82万元,贷款利率低至5.5%,有效降低广大农户还本付息压力。

为了让金融支持更加精准,旬阳农商银行主动对接财政、农业、人社、税务、交通、乡村振兴等政府职能部门,共建联动交流机制。例如,与旬阳市乡村振兴局签订《旬阳市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合作协议》,制定《“脱贫巩固贷”实施细则》,在过去累计发放66,005万元“5321”扶贫小额信贷且牢牢管控逾期率在0.5%的监管指标以内基础上,2021年又继续投放“脱贫巩固贷”2473户12,056万元,用精准产品、精准名单和精准服务无缝对接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特色产业发展资金需求,为产业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我们积极协助市委、市政府出台乡村振兴战略融资政策,探索开拓融资渠道,围绕支持乡村振兴和民营经济发展,积极构建融资合作渠道,加大实体信贷尤其是普惠型贷款投放力度。这是我们精准金融扶贫的一个重要思路和措施。”旬阳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邵义鑫谈道。

两年来,旬阳农商银行与陕西省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安康市财信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旬阳市创业就业服务中心开展深度合作,大力推广“三秦兴社贷”“三秦农经贷”“三秦农担贷”“县域振兴批量贷”“创业贷”等支持县域主导产业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信贷产品,推动普惠型贷款持续增长和产业发展。

“没有旬阳农商银行的全过程服务支持,就没有我们这个集生产、加工、销售、技术研发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型企业公司,旬阳市的食用菌产业也难以发展至现在的规模。”旬阳市国桦农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智国谈起公司的发展历程,难掩感慨与激动。

2016年以来,旬阳市国桦农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持续得到旬阳农商银行“全程式”金融服务。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时,正值公司菌种培育黄金时期,旬阳农商银行联合安康市财信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主动对接,上门服务,安排专项信贷额度300万元,给予特别优惠利率,开通绿色审批通道,全力满足企业发展的融资需求,为民营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雪中送炭”。目前,该公司建成食用菌产业基地320亩,形成“一中心、四个基地”食用菌产业发展板块,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336户1176人,户均增收6360元。

创新信贷理念

积极助力农业产业化建设

“在金融助农过程中如何既化解风险又能精准服务,是伴随我们工作始终的问题。现在看来,我们在这方面实现了信用惠农、信贷支农、政策助农、服务便农的总体目标。”邵义鑫表示,“我们重点抓了农村诚信体系建设,实施了业务网格化营销、评级授信建档和信用村镇创建‘三大工程’,成效明显。”

两年来,旬阳农商银行大力实施农村信用户、信用村和信用乡镇评定工作,开展“银村共建、整村推进”,实现农户评级授信全覆盖;大力开展农村信用文化建设,广泛宣传和普及征信及相关金融知识;与旬阳市乡村治理广泛开展的“三治融合”相统一,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守信得益,失信受损”“得信多助,失信寡助”的信用文化,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

截至2021年6月末,旬阳农商银行信息系统已采集农户信息78,778户,授信签约36,121户,授信金额达36.3亿元。在此基础上,实施农户信贷畅通工程,以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投放和e农贷线上产品推广为抓手,加大农户贷款投放力度,使广大农户更进一步认识并感受到信用评级带来的实惠、等级提升带来的好处。全行累计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29,221户、余额240,353.03万元,办理线上涉农贷款7456户,余额10,138.99万元。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我行在选择贷款项目时,认真贯彻落实省联社‘11421’总要求,把金融服务全市实体经济发展、支持主导产业发展当作一项政治使命和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谈及贷款投向思路,邵义鑫说。

近年来,旬阳农商银行坚持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主体,休闲农业、定制农业、农村电商等新业态,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等新载体为重点,不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助力农村产业发展。

旬阳农商银行还大力推广“拐枣贷”等支持产业乡村振兴战略的信贷产品和“秦e贷”“秦V贷”两大线上产品,优化业务办理流程,实施系列优惠措施,加大对乡村产业贷款资源倾斜力度,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金融支持,大力培育乡村产业发展,提升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拐枣产业的发展生动展现了旬阳农商银行创新信贷理念、积极助力农业产业化建设的实践。旬阳市属拐枣最佳适生区,栽培历史悠久,种植面积达39.6万亩。拐枣在种植、加工环节可吸纳大量劳动力,经济、社会效益可观。旬阳农商银行对发展拐枣产业的贫困户“拉一把”,对拐枣产业大户“促一把”,对从事拐枣产业深加工的小微企业“扶一把”。

例如,制定《“农旅贷”管理办法》《一县一业“拐枣贷”管理办法》《“产业贷”管理办法》,主动对接农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持续优化城乡信用环境。同时,以此“抓点示范”,分层分批在全市21个镇306个行政村(社区)共建推进,全力支持“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

2020年以来,旬阳农商银行累计发放贷款3120万元,支持500余名贫困户从事拐枣种植;累计发放贷款5100万元,助推拐枣产业强村大户;累计发放贷款近3000万元,支持太极缘生物公司从事拐枣产业研发、技改、升级、扩能;累计发放贷款200余万元,支持天正酿造公司从起步到壮大再到产品行销国内外;对金茂生态农业公司派驻金融顾问,并给予评级授信。

创新内部机制

全面提高服务能力和效率

“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是我们的本职工作,要在短短几年之内取得明显成效,困难不小。观念创新是一方面,把握好业务重点与走向是另一方面。但要让工作提效、业务提质、效益提升,服务能力和效率很关键。让人自豪的是,我们做到了。”邵义鑫谈道。

提高金融服务覆盖率和满意度。为在资源配置上优先满足、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金融服务上优先安排,旬阳农商银行成立小微贷中心和首贷金融服务中心,将“业务发展部”更名为“乡村振兴部”,着力为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特殊群体提供更加优质的专属金融服务。同时,建立专属服务绿色通道,加大涉农贷款投放力度。

持续加大资源和政策倾斜。制定《旬阳农商银行普惠型贷款尽职免责管理实施细则》,在尽职免责的基础上,适度提高涉农贷款风险容忍度,以此打消分支机构客户经理顾虑,增强其服务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单列普惠涉农贷款和普惠小微企业信贷投放计划,2021年度《经营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中,普惠贷款占整体考核指标权重19.23%,占信贷类考核指标权重69.44%。

提高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质效。根据制定的《模拟二级核算管理考核办法》,对支行发放的农户、农业产业化贷款利息收入按一定比例直接调增支行考核利润;对发放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资金价格按同期同档次LPR利率下调50个~100个基点;对“三农”业务支行匹配更多的网点运行服务费用等,切实调动一线员工积极性,释放更多金融活力服务乡村振兴。

回眸走过的路,邵义鑫激情满怀且感慨万分:“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兴产业、促振兴、当好乡村振兴主办银行,是我们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我们将一如既往积极深化与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

2021-09-15 陕西旬阳农商银行立足县域、服务“三农”,探索金融助力乡村振兴路径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43033.htm 1 发展普惠金融 助力乡村振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