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科教观察

应用领域更广泛 产业短板待补齐

我国机器人产业突破千亿元,已成为支撑世界机器人产业发展中坚力量

□ 喻思南

2021世界机器人大会近日在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同期举办的机器人博览会上,科技界和产业界的最新成果纷纷亮相,成为观察机器人前沿技术和产业发展的重要窗口。据了解,近年来,我国机器人技术和产业发展较快,应用场景越来越广泛,一些领域的技术创新已走在前列,一些关键技术仍有待突破。

机器人应用场景更多元

按照机器人应用领域,本次机器人博览会设置了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3大展区,110多家企业和科研机构携500多款产品亮相,其中包括不少首次展出的产品。

汽车制造、金属制品加工和电子是工业机器人的传统应用领域。近年来,随着工业机器人技术和工艺日趋成熟,应用逐渐向家具家电、五金卫浴、食品饮料等领域延伸。统计显示,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连续8年稳居全球首位。

人机协作是工业机器人技术创新的重要趋势,手术机器人是协作机器人的典型应用。相比传统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更小更轻也更灵活,在一些需要精密装配、产品包装等操作的行业,机器人也能大展身手。

近些年服务机器人发展较快,主要得益于人工智能的发展,语音理解、视觉识别的嵌入让服务机器人更“聪明”了。在家政、养老领域,以康复、陪伴机器人等为代表的家用服务型机器人发展也较快。

呈现向中高端迈进趋势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辛国斌表示,2020年我国机器人产业突破千亿元,已成为支撑世界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密闭的大厂房发生火灾,温度可能在10多分钟内上升到800℃~1000℃,别说人靠近了,一般的消防设备都只能在外围作业。”力升高科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陈进介绍说,该公司以清华大学团队为主力的创新团队,研发出耐高温的消防机器人,可以在1000℃的环境中,连续工作30分钟,扩展了消防救援人员的作业范围。

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协作机器人被很多国家看作是未来升级发展的重要方向。专家分析,协作机器人近年来才起步,国内外基本处于同一水平。在服务机器人领域,我国机器人产业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技术应用上基本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在特种机器人领域,我国在特种无人机、水下机器人、搜救机器人等领域逐渐形成了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

需继续加强基础研究

我国拥有较为完整的机器人产业链条。在工业机器人领域,近年来,国内厂商攻克了减速机、控制系统、伺服电机等关键核心零部件的部分难题,机器人产品的国产化率逐步提升,但在关键核心技术上仍然存在短板,材料、加工工艺等基础研发依旧比较薄弱。

由于核心技术不足,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以组装和代加工为主,不少处于行业的中低端。机器人专家、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曲道奎表示,我国机器人产业已经解决了有无的问题,但有竞争力的高端产品还比较少。比如,在工业机器人领域,汽车、电子等高端制造生产线上,很少用到国产机器人产品。

专家分析,我国在核心零部件上的技术差距主要体现在加工、装配的精度以及产品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上。未来,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应着力补齐短板,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发力,才能夯实产业根基。这个过程急不得,需要政产学研协同发力,提高机器人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2021-09-15 我国机器人产业突破千亿元,已成为支撑世界机器人产业发展中坚力量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42992.htm 1 应用领域更广泛 产业短板待补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