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视窗

改革风劲乘势起 奋楫伟大新时代

山西运城市持续推进领导领衔重大改革项目“五个一”机制,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发展良好态势

农民丰收节

全市果业发展大会

□ 孙道生 杨青坡 何代全

农业农村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监察体制改革、招商引资体制改革、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改革、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等多项改革走在全国前列;

农业生产托管试点、财政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农技人员在岗开展技术增值、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创建等26项试点创出运城经验;

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开发区创新发展改革、创建一流创新平台等33项改革走在全省前列……

改革是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山西省运城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赶上时代步伐、加快自身发展作为各项改革工作的重要出发点,持续推进领导领衔重大改革项目“五个一”机制,采取主要领导亲自抓、领导领衔统揽抓、部门合力协同抓的方式,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运城乘改革之风行“高质量”发展之路,奋力跑出了新时代发展“加速度”。

高位推进:领导领衔用好改革关键一招

“一心一意为老百姓做事”始终是运城市党员干部们牢牢记在心间、扛在肩头的根本宗旨。一项项改革落地有声,一件件小事牢记心头,各项改革措施都凝结着党员干部们的心血智慧和真知灼见。运城的党员干部们始终秉持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的理念,引领着运城全市始终坚守初心,不断砥砺前行。

强化顶层设计,统筹持续用力。运城市委将全面深化改革牢牢抓在手上、扛在肩上,始终坚持党对改革工作的绝对领导,实施党政同责、齐抓共管。坚持把改革工作纳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做到与全市其他工作同步谋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同步考评、同步落实。运城市委共召开39次深改委会议,审议改革议题95个,确保改革工作沿着正确方向不断前进。特别是自2017年以来,改革进入实施高峰期,市委书记、市长践行“四个亲自”,扑下身子抓落实,先后亲自抓93项重大改革项目,部署了复制推广深圳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制度创新经验8个领域41项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共出台重大改革方案516个,推进转型综改体制机制建设,编制了《运城市“十四五”转型综改试验重大改革规划》,不折不扣落实中央、省委重大改革部署。

突出领导领衔,压实主体责任。运城建立完善了市领导领衔推进重大改革项目“五个一”机制,制定出台了《运城市市级领导干部领衔推进重大改革项目暂行办法(送审稿)》,从市级领导范围、改革项目确定、领衔措施要求、牵头配合单位责任、改革推进管理、评价考核程序等8个方面进行了规定。运城市委书记先后对改革工作进行11次批示,27次对完善高质量转型发展体制机制、创建黄河流域(运城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等重大改革进行研究部署,谋划提出了创建黄河流域(运城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双十工程”。运城市市长对创建一流创新平台、深化民营经济改革等多项改革问诊把脉,现场解决改革难题。第23次市长办公会议对市政府领导领衔推进的改革项目进项专题研究部署,安排市政府督查室进行全覆盖督查,确保了该市年度改革项目如期完成。其他市领导全面部署改革项目,通过外出学习、基层调研、致信改革人等措施,全力推进改革任务落地落细,2020年共开展改革调研56次,召开改革协调会38次,开展改革督察24次,解决改革难题35个,总结了开发区改革创新、农业科技增量改革、黄河流域(运城段)高质量发展等31项改革经验。

完善体制机制,合力高效推进。在运城改革办多措整合抓改革力量,统筹经济文化生态科、转型综改科、综合科,变“单兵突进”为“集团作战”。完善改革台账管理机制,对各项重大改革项目进行了再细化、再分工,建立重大改革项目、主要领导亲自抓改革、改革考核指标等6类台账,实行动态管理、跟踪问效。完善重大改革项目承办人制度,延伸改革链条,形成了44个牵头单位、71个承办人抓改革工作机制,打通改革“最后一公里”难题。健全推进协调机制,通过改革推进会、座谈会、汇报会,定期调查研究,统筹协调推进,破解改革难题。完善宣传机制,充分利用《运城日报》《运城论坛》等宣传阵地,密集宣传各级各部门在改革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在市电视台《运城新闻》中开设《全面深化改革、构建三个高地》专栏,引起国家、省、市媒体的关注。

狠抓调研督察,提升落实质量。运城改革办把促进改革任务的落实摆在督察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明察与暗访相结合、调研与督察相结合、电函督办与网络提醒相结合,在一线调研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在督察工作中落实问题、解决问题。聚焦年度标志性、牵引性重大改革项目,对一流创新生态、招商引资体制机制改革、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等重点省考指标进行重点跟踪督察。对改革滞后的永济和垣曲开发区进行解剖式督察,提出了提高开发区亩均产出效益、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加快“三化三制”改革等督察意见,促进了开发区改革顺利进展。向各市领导发送加快改革推进提醒函,从市领导层面压实改革落实责任,切实推进改革方案出台、任务落实,形成了一流创新生态、文旅融合发展等一批改革经验。

精准聚焦:改革考核指标走在第一方阵

“编筐织篓,重在收口。”考核无疑是检验各地改革成果的一道最重要的“口”。科学的考核办法和考核指标对运城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的“指挥棒”作用,是评价各项改革工作的“度量衡”,以抓好重大任务落实的成果,检验各项改革工作成效,为日后运城的改革布局作指导与参考。

运城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将44家市直改革任务牵头单位纳入年度改革目标责任考核范围,并对各县(市、区)和市直单位进行一季一考核,排队通报,切实加强考核过程管理,提高落实质量。市领导亲力亲为领衔推进年度考核指标,连续三年考核指标整体进入了全省第一方阵。“三零”创建人民调解群众满意度测评和招商引资改革指标综合排名全省第一位,打造“智创城”暨清控创新基地成为山西省首条以创新创业为主题的特色街区,在全省率先出台农业技术人员在岗开展技术增值服务合理取酬改革方案,签订农技服务协议居全省前列,文旅融合发展提档升级,永济市被认定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资监管和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整体推进。

市县转型综合配套改革卓有成效。编制转型综改规划,运城推进转型综改体制机制建设,着力深化创新生态、产业转型、乡村振兴、文旅融合、城乡统筹、生态文明、社会民生、对外开放等八大领域综合改革,编制了《运城市“十四五”转型综改试验重大改革规划》,现待专项规划领导组安排提交会议审议。指导县级编制规划。印发《关于抓好改革任务落实的通知》,指导各县(市、区)委改革办牵头编制县级转型综改规划,目前,编制工作稳步推进。转型综改成效初显,围绕转型综改蹚新路这条主线,推进运城市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确立了打造“合(和)汽(气)生材(财)”新兴产业地标,建设黄河金三角(运城)创新生态集聚区初见成效。

国资国企改革蹄疾步稳。出台《运城市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明确了运城市未来三年国资国企改革具体举措、目标任务、时间表和路线图。有序推进破产清算。制定了山西农药厂和永济纺织厂破产清算工作方案,完成了地块土壤检测报告编制、土地规划调整方案等工作。召开了粮食系统5家企业破产清算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完成了职工安置工作,正在进行债权清收。完成4家打包改制方案。制定了市磷肥厂、新绛纺织厂、新绛机械厂、运城市煤矿机械厂等4家企业打包改革改制工作方案,完成了市磷肥厂的土地规划调整和土地用途的变更、清产核资和职工安置方案制定等工作。着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积极筹措资金,为山西农药厂、永济纺织厂、新绛纺织有限公司、新绛机械厂、运城市磷肥厂等5家企业3684名职工缴纳了欠缴的职工养老保险本金及滞纳金,共计2.76亿元,保障了企业职工的合法利益。加快推进“三供一业”维修改造。召开了督办会,对自筹资金不到位的6家省属企业进行集中约谈督办。目前,“三供一业”维修改造完成276,441户,完成率94.2%。

文化产业体制改革培育发展新动能。加快全域旅游工作步伐,高标准召开了运城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大会,推动文旅产业大繁荣大发展,芮城县确保今年通过国家验收,盐湖、夏县、万荣县力争通过省级初审验收。深化景区景点“两权分离”改革。解州关帝庙已完成了“两权分离”改革,万荣县和芮城县成立了万荣县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有限公司、芮城县永乐文化旅游投资建设有限公司,承接李家大院和永乐宫景区的经营权,正在进行资产移交。推进景区景点提档升级,加快关帝庙、五老峰、舜帝陵、鹤雀楼等景区提档升级,关公文化旅游产业区、运城南山运动公园等29个文旅项目开工建设,持续推进“一名人一馆”建设,虞舜文化专题、李健吾、后稷农耕、尧王故里等4个展馆已建成使用,24个展馆正在建设中。探索“文旅+”融合路径,大力开展体育游、低空游、休闲游、研学游、夜间游等融合发展业态,延伸产业链、创造新价值,依托盐湖景区、岚山根、盬街等景区街区,积极培育“有特色、有品牌、有秩序”的夜间集市、夜间文旅消费区。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完善为“美丽运城”保驾护航。编制方案规划,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长为双组长的创建黄河流域(运城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沿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带建设方案》《创建黄河流域(运城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规划》。建立健全机制。建立了“一月一调度、一季一督查、一季一通报”的工作机制,建成卫星遥感监测管理平台,了解掌握项目推进情况,确保“双十工程”和示范带建设顺利推进。实施“双十”示范。推进“双十工程”建设,截至5月底,已开工项目227个,开工率69.42%,完成投资106.97亿元,投资完成率35.66%。推进沿黄美丽乡村游示范带建设,截至5月底,已开工项目95个,开工率62.91%,完成投资15.82亿元,投资完成率52.73%。

未来,运城将继续贯彻落实党中央、山西省委重大改革部署,聚焦省委改革考核指标,用好改革关键一招和先行先试“尚方宝剑”,擦亮转型综改“金字招牌”,全面推动改革任务落地见效。紧盯市县转型综合配套改革、国资国企改革、文化产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按照“一季一考核”,压实落实责任,争创全省一流。抓好调查研究。围绕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民营经济发展、文化产业体制改革等重大课题,开展专项调研,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聚焦市县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财税金融改革、营商环境、城乡统筹、碳达峰碳中和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先行先试,形成更多改革经验。创建黄河流域(运城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打造“合(和)汽(气)生材(财)”新兴产业地标、城市更新、创新招商引资机制、行政审批“一网通办”等关键改革取得新突破,推动整体改革工作走在山西全省第一方阵。

多点突破:全面深化改革亮点不断涌现

运城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多点突破、多措并举,不断推进运城高质量发展,以适应时代新变化、人民新需要,形成优质高效多样化供给体系,提供更多优质的服务,不断满足企业和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不断升级的需求,改革创新亮点纷呈。

运城按照市委常委会关于“今年各县(市、区)要至少确定一个以上具有本地特色的改革事项,市直部门要推出硬核措施,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运城经验”的要求,各级各部门集中力量,重点攻坚,成为山西全省唯一入选“科创中国”的试点城市,国家“两化”融合贯标认定企业数量全省第一,成功举办了“运城面粉”“运城苹果”“运城蔬菜”三大区域公用品牌深圳、北京推介会,“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各项指标位居全省第一。

经济领域改革不断深化,有力促进高质量发展。一是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中北大学运城市产业技术研究院、运城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等17家市级创新平台正式成立,运城成为山西省唯一入选“科创中国”的试点城市。二是全力推进“两化”融合。今年新增国家“两化”融合贯标认定企业21家,总数达到54家,居全省第一位;积极推动5G基站建设,建成5G基站2051个,居全省第三位。三是打造合汽生材新兴产业地标。聚焦“六新”产业,全力打造“合(和)汽(气)生材(财)”新兴产业地标,积极为142家战略性新兴企业申请优惠电价约22亿度,节省用电成本3.5亿元。1月~4月,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7%,占规模工业比重达到15.6%,较2020年底大幅提高6.2个百分点。四是深化地方金融改革。13个县(市、区)均已完成农商行改制工作,资本市场县域工程试点位居全省前列,7家企业被列入全省30家重点上市后备企业,位居全省第二位。五是完善招商引资体制机制改革。出台了《运城市2021年招商引资行动计划》《运城市产业招商图谱》,1月~5月,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225个,总投资1890.92亿元,完成市定年度目标任务3000亿元的63.03%,完成省定年度目标任务1546亿元的122.26%。六是打造六最营商环境。该市工程建设项目基本实现了一网通办,上半年,该市共有298个项目549个事项通过系统完成审批,居全省第二位。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山西)”归集涉企行政许可信息25371条,居全省第一位,占全省行政审批系统的72%。

农业农村改革持续发力,乡村振兴动能更加充足。打造三大区域公用品牌,实施“运城面粉”“运城苹果”“运城蔬菜”三大区域公用品牌化建设,三家直营店已开始营业,成功举办了三大区域公用品牌深圳、北京推介会。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标准化生产上狠下功夫,探索推广了特色产业发展的“品种—品质—品控—品宣—品牌”五品发展模式。全市特色农产品品牌数量已达61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32个,跻身全国区域公用品牌第一方阵。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设施农业和标准化生产,黄汾百万亩粮食优质高产高效示范基地进入建设阶段,成功举办全国节水增量增效观摩交流会、全省推进农业生产暨第一产业发展现场推进会,临猗县畜禽粪肥还田试点被农业农村部专刊报道。

重大民生和监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市中心医院高水平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盐湖区上郭乡卫生院等15家社区卫生中心和卫生院受到国家卫生健康委通报表扬。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深入实施“1331工程”,加强高校重点学科培育、重点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和重点教学创新团队培养,截至目前,承担省级及以上课题项目83项,获批实用新型、发明专利授权35项,省部级以上技能大赛获奖35项。扎实推进“人人持证、技能社会”。截至目前,全市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0.15万人,新增持证技能人才5.52万人,分别完成省定目标任务的67.66%、157.8%和市定目标任务的50.75%、100.42%,排名全省第一。大力推进补充养老保险。城乡居民补充养老保险成效显著,参保人数达280.35万人,参保率99.71%,征缴保险费4.13亿元,排名全省第一。持续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在全省率先建立乡镇纪检监察工作协作区,其做法已在全省予以推广;在全省率先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行为导则》《运城市纪委监委支持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二十条措施》,先后依规依纪依法容错纠错32人、澄清正名25人、打击诬告1人。

改革永远在路上。运城将继续贯彻落实党中央、山西省委重大改革部署,坚持“五抓一优一促”经济工作主抓手,按照“五个一”抓改革要求,加快改革步伐,强化创新意识,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大胆探索、创造性开展改革,奋力蹚出一条高质量转型发展新路,形成改革经验,及时总结推广,推动整体改革工作走在全省第一方阵,更多改革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书写新时代运城改革发展新篇章。

(本文配图由运城市委政策研究室提供)

2021-08-19 山西运城市持续推进领导领衔重大改革项目“五个一”机制,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发展良好态势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42080.htm 1 改革风劲乘势起 奋楫伟大新时代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