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苟继鹏 赵 爽 黄万里
“第一次独立完成植保飞防作业,让我收获满满的成就感。今年以来,我先后完成300余次、5000余亩棉花地的植保飞防作业。”新疆库尔勒市哈拉玉宫乡台斯砍村棉农木坦里甫·买合苏提,已是一名有熟练操作经验的无人机飞手(操控人员)。
近日,台斯砍村的棉田一碧万顷,长势喜人,却鲜有棉农在劳作。几架无人机正在棉田上空往来穿梭,进行植保飞防作业。
木坦里甫·买合苏提家种了100亩棉花地,当他看到植保无人机高效率作业后,便被深深吸引。在他看来,掌握无人机操控技术才是实实在在的硬本领。于是,他报名参加库尔勒市玉宫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无人机作业培训。经过专业培训,于今年6月底持证上岗,成为一名合格的“飞手”。
库尔勒市玉宫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范亚州称,该公司现有23名无人机飞手,他们都是当地村民,经培训合格后上岗。每名“飞手”平均一个月执行20天的植保飞防作业,能挣到5000元左右的工资。范亚州还说,该公司使用的T40植保无人机,8分钟就可完成20亩棉花地的植保飞防作业。
台斯砍村棉农刘尧文说:“无人机的费用也比人工费用减少了一半。使用植保无人机费用低、时间短,效率远远大于人工防治效率。”他家的200亩棉花地进行无人机植保飞防作业,只花了800元,而且不到半天时间就完成了,比以往人工防治大大缩短时间。
据了解,如今,无人机已经成为新疆农民种地的得力“帮手”。8月以来,新疆乌苏市古尔图镇托列其村也进入棉花植保的高峰期。村民李松说:“今年我家用无人机进行棉花植保,预防病虫害,增施叶面肥,提高棉花的抗病性,确保棉花增产丰收。”
除棉花外,无人机也在新疆水稻、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和林果业种植中大显身手。例如,近年来库尔勒香梨、阿克苏苹果等还用上了无人机授粉。看着就快要成熟的香梨挂满枝头,库尔勒市库尔楚园艺场果农孜克日吾拉·斯拉木说:“我家的香梨园,已经连续好几年用无人机授粉,既省时又省力,还节约成本,提高了效率,科学技术就是好。”
同样,位于新疆北部的“稻米之乡”察布查尔县,当地农民也利用无人机进行大面积喷施叶面肥,开展病虫害防治措施,眼下全县约11万亩稻田长势良好,“喜看稻菽千重浪”“稻花香里说丰年”。
如今,广袤的新疆田野里少见农民忙碌的身影,无人机和各类机械往来作业,这种场景在新疆早已不再稀奇。随着新疆现代化农业发展不断提质增速,科技让越来越多的农民成为“新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