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袁 琳
7月13日,以“共商绿色发展”为主题的中欧合作伙伴对话首场活动在北京举办,有来自11个欧洲国家的70家知名企业及相关商协会、26家中方企业机构,共约150名代表参加了活动,涉及能源电力、节能减排、循环经济、金融咨询等多个领域,围绕推动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加强中欧绿色领域务实合作开展交流对话。
“绿色发展是中国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为推动绿色发展设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标和愿景,将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苏伟在开幕致辞中如是表示。
合作 共同应对挑战
国家发改委国际司司长苏国表示,今天中国经济已深度融入世界,成为拉动全球贸易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期待中欧企业进一步密切经贸往来,提高合作水平,更好发挥中欧双边关系的压舱石和稳定器的作用,为推动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欧合作”解决方案。
“中欧之间有很多共同利益,也有很多共同愿景,尤其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具有很强互补性。欧洲拥有技术优势,而中国拥有广阔的市场,二者结合一定会产生反应。”国家发改委国际司副司长潘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中国德国商会执行董事晏思(Jens Hildebrandt)同时表示,中国雄心勃勃的碳减排目标,为中德两国多领域合作带来了巨大潜力。“德国企业在中国市场上长期以来都非常活跃,特别是节能工业、化学工程和建筑等领域,相信欧洲企业可以在助力中国实现减排目标上作出更大贡献。”
“飞利浦有一句话:在中国、为中国、和中国一起发展。”飞利浦大中华区副总裁李涛非常看好中欧合作的前景,他表示,欧洲企业有很多低碳绿色发展方面的技术优势,这需要与中国14亿人口的巨大市场相结合。
远大科技集团副总裁丁元刚也表示希望加强与欧洲相关企业合作,“欧洲有很多的技术优势,中国也有很多在新时代发展下的技术解决方案,我们会整合这些技术在全球推广,联合开拓国际市场”。
不久前,中国欧盟商会发布的《2021年商业信心调查报告》指出,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中国市场成为欧洲企业的避风港,73%的企业表示去年实现了盈利,60%的企业计划今年继续扩大在华的业务,有一半的企业表示在华的利润高于全球的平均水平。
不少企业纷纷表示,未来,中欧企业应该抓住时代机遇,携手打造中欧绿色合作伙伴关系,加强合作、互利共赢,为世界经济复苏和绿色可持续发展注入更多动力。
减碳 守住绿色底线
作为承载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群体,企业是这场全社会减碳运动中的主力军,而国有企业、中央企业更是其中的关键力量。特别是大量国有企业、中央企业行业覆盖电力、石油石化、化工、钢铁、冶金等诸多能源利用重点领域。
如何保证工业“粮食”吃饱又吃好,既有力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又不造成碳排放负担?作为全球最大的钢铁企业,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积极作为,率先发布碳减排时间表:力争2023年实现碳达峰,力争2035年减碳30%,力争2050年实现碳中和。
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总工程师高建兵谈道:“当下,中国宝武的总体思考是在钢铁行业的智慧制造推进力度上进一步加大投入,让各个基地通过智慧制造的投入实现能源效率的提升、能源转化利用的提高以及排污减排低碳。”
高建兵介绍,中国宝武目前在几个基地分别开展了富氢、富氧的工业化实验,在湛江开展了氢还原实验,加大技术投入,力争在技术上实现突破,为未来减碳提供可行的技术路径。
道达尔能源中国区主席赵伟良也表示,道达尔能源将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同时,降低原油的生产成本,为企业的能源转型提供支撑。
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副司长赵鹏高表示,国家发改委正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碳达峰、碳中和顶层设计文件,抓紧编制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和分领域分行业实施方案,谋划金融、价格、财税、土地、政府采购、标准等保障方案,加快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
“我国将强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把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作为当前工作重点,严控增量项目,加快存量项目改造升级,扎实开展钢铁、煤炭去产能‘回头看’,严防过剩产能死灰复燃。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工业、农业、服务业等绿色低碳发展。”赵鹏高说。
创新 重塑绿色产能
在各国携手迈向碳中和的大趋势下,航空业减排是实现碳排放目标不可忽视的领域之一,正如罗尔斯-罗伊斯(中国)大中华区总裁、中国英国商会新任主席李安(Julian MacCormac)在专题讨论环节中所称,零碳是航空业的“重中之重”,需要一系列创新来应对这一挑战。
据他介绍,罗尔斯-罗伊斯刚刚发布了助力净零碳经济路线图,将专注自身技术能力,研发新技术,加快使用可持续燃料,提高效率,助力航空、船舶、发电等全球经济重要领域到2050年实现净零碳发挥主导作用。
李安说:“目前97%的碳排放来自产品使用,对于地面产品来说,技术创新带来新的解决方案,特别是燃料电池和氢能这些领域,我们都在投资开发新产品。”
如何从业务转型角度入手,从根本上解决碳排放问题,是很多中欧企业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空客中国执行总裁徐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讲道,“对很多行业来说,转型的关键是绿色发展。我们所身处的航空行业,排碳量占到全球排碳量的百分之二点多,我们需要在这方面作出努力,来实现排碳量的大幅度下降。”
徐岗表示,对于空客中国来说,未来转型的核心抓手就是减排。“这是一个生态系统,不是一家企业可以完成的,需要我们从政策上、链条上协同发展,共同促进这项事业的发展。”
此外,徐岗透露,空客中国将继续在“绿色航空”领域发挥领导作用,计划到2035年推出首架新能源商用飞机。
上海重塑集团副总裁支玉强表示,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的不断进步,能源企业在氢气输、储、加注方面会进一步提高技术,降低成本。“应对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的挑战,欧盟和中国都将氢能发展作为低碳转型重要抓手。我们专注于燃料电池的研发和制造,下一步,氢能燃料电池的发展一定会对实现碳中和发挥重要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欧企业交流中,数字化变革、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成为高频词。多家企业纷纷提出,欧洲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具有系统的理念、先进的技术和成熟的体系;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不断加快、减排目标清晰明确、拥有超大规模市场和内需潜力。未来,中欧企业在关键领域将继续发挥各自优势,扩大互利合作、实现优势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