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 健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党史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通过“学”,明理、增信、崇德、赋能,最后就是要“习”,那怎么习呢?就是要“办实事、开新局”。
忆往昔,在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后,早期的革命先驱通过学马克思主义,学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然后在各地成立共产主义小组,继续学习,并把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最终建立起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也是学习、实践,遇到了失败进行总结反思、再实践、再学习,提高自身革命工作能力。早期的学习更多的是拿来主义,因为没有经验,都是在摸索中进行,所以党也因此经历了挫折,如大革命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到达遵义后,中国共产党召开遵义会议,对以前的行动进行集体反思,纠正错误,开始探索新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这段革命岁月,可以说是我们党第一次把学习马列主义知识、分享苏联革命经验、创造性地解决中国革命难题,并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过程。
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面对严重的经济建设任务,毛泽东向全党提出明确要求:“我们必须克服困难,我们必须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所以向苏联学习是新中国成立后学习活动最鲜明的特点。一方面是全方位介绍宣传学习苏联成功经验,另一方面大量派遣各类人员到苏联去学习,同时大批来华帮助中国进行各项建设的苏联专家,也成为苏联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经验的传播者。通过学习,中国解决了新中国建设急需人才等问题,也快速建立了社会管理机构和生产管理方式。当然,在学习的过程,对苏联的经验也存在着照抄照搬的问题。为此,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作了分析,要求在以后的实践中加以克服。
改革开放前,一篇名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在《光明日报》1版刊发。它掀起了席卷中国的真理标准大讨论,这次大讨论既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也是全党的一次重新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活动。经过学习反思,我们党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我们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样也没有先例可循,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所以当时党内和国内不少人在改革开放问题上迈不开步子,不敢闯,包括理论界“姓资姓社”的争论,但是经过邓小平同志南方讲话,用“三个有利于”标准,统一了大家的思想,改革开放又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包括今天,我们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但中国共产党人敢于直面问题,不断地学习,不断赋能,然后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去解决,才有了今天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通过党史学习,让我感悟到,在每一个重大转折时期,面对新的问题,中国共产党这个团队一起学习、赋能,进而制定计划方案,再行动。具体来讲,就是学习知识和经验,在实践中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把经验再总结上升为理论,最后再用理论指导实践。总而言之,“带着问题学,拜人民为师,做到干中学、学中干,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作者单位:中共广西区直工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