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仕春 戴 骏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办好职业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知识层出不穷,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职教生作为我国经济建设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是支持中国制造的生力军。作为培养这支生力军的职业教育应当如何更好承担起这一任务,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湖北纳杰人力资源公司董事长、武汉江南技术学校(全日制技工学校)校长汤宏认为:“职业教育之道,就在于把学生培养成为机器不可替代的新人。”
蒙以养正 科学教育
“蒙以养正”语出《易经》,意为学生蒙昧幼稚,心智未开,从小就需要施以正确的教育,培养良好的情操。汤宏谈道,职业教育有一个启蒙阶段,位于中职阶段。中职学校招收的孩子都刚刚接受完义务教育的洗礼,他们富于青春、活力、热血和激情,但唯独欠缺职业意识。教育者有责任为这批未来的“大国工匠”打好职业教育基础,努力培养其职业意识。
在汤宏看来,教育有着科学的排序,职业教育的关键在于科学教育,把体育、情感和规则三大教育摆在首要位置。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健康的身体,一切都是无本之木,无水之源。职业教育要加强体育教育,强健其体魄。武汉江南技术学校在办学中践行“科学教育”,在课程安排上要求每天1节~2节体育课,并且要求所有课外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和宿舍,面向阳光,经历风雨,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职业教育要重视情感教育,教会学生爱,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清澈纯净”审美情感的新人,即使路见野菊也能怦然心动。武汉江南技术学校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通过文艺活动组织和爱心社团实践,重新塑造孩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格和快乐生活的理念,培养具有“三会”(会尊重他人、会正确审美、会理解关心父母)、“三恩”(知恩、感恩、报恩)的正三观之人。唯有“自爱、自立、自强”,才会“爱父母、爱师长、爱同学”,进而才会“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职业教育要强化学生的规则教育,让规则意识贯穿于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让遵守规则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习惯。武汉江南技术学校通过军事教育、法律讲座、实地参观,让学生对法律、规章、制度有敬畏之心,对红线对操守有维护之义,自觉遵守,令行禁止。以“工匠精神”为指引培养学生严谨行事、规范操作的岗位素养和职业道德,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不越雷池一步,做有底线之人。
懂技术 能动手 会创新
汤宏认为,职业教育不能仅仅将培养重点放在“求知求技”上,在培养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将“成人”作为育人模式的重点。以“学以成人”作为职业教育的全新内涵,使其与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论述高度一致,使人与人之间互相协作、彼此在物质与精神上的关爱通过职业教育得以体现,呼唤并践行以人为本的价值诉求。
“我非常赞同纳杰教育投资顾问罗金远教授的观点——要培养机器不可替代的新人,关键在于‘懂技术、能动手、会创新’。”汤宏说。
首先是懂技术。生产一线技工的欠缺已经成为很多企业都面临的问题。企业管理者普遍反映,普通高中生或大学生,缺乏专业技能、上手慢,培养成本高,成长也相对较差;而职教生则不同,普通的机器一般不到一个月就能熟练掌握。很多技术较好的职教生,基本上工作一两年后都会成为工段主管。由此可见,懂技术是职教生在就业中能够脱颖而出的一个重要优势。
其次是会动手。“学”是读书,“习”是动手,学习是两者的结合。一名合格的职教生不仅要具备专业性强的理论知识,还应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动手能力是职业教育的主要功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职教生能在职场胜出的核心竞争力。
再次是能创新。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科技水平的提升,企业的各类工艺也在不断改进,学校里学到的和企业生产需要用到的技能会有一定偏差,职教的学生培养应如何更加贴近市场需求呢?在汤宏看来,不管什么时代,劳动者都是社会的中流砥柱。但在今天,更值得尊敬的还应该是那些不仅贡献汗水还贡献智慧的人。依据人类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模式和学科知识本身的属性,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结构和信息化、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是职业教育的根本性变革,更是国家赋予职业院校的历史使命。目前我国创新型技工人才紧缺的问题非常突出,所以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时代赋予职教生的新使命。新时代的职教生,要肩负起时代的使命,努力将自己打造成有着较好创新能力的新型技工人才,在大众创业中一显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