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龚成钰 林珑龙
建立广西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宣布的重大决策。两年来,防城港市围绕打造重点面向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与东盟国家的国际医学创新合作示范区,聚焦解决好医学试验区建设“试什么”“如何试”“怎么干”等问题,在园区规划、政策制定、推进机制、项目建设、保障工作等方面实现一系列早期突破。两年来,防城港市共统筹推进具有基础能力提升作用、平台支撑作用、标杆引领作用或者补链延链作用的重点项目25个,总投资549.63亿元。
高位谋划开放“新路径”
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立试验区建设协调推进工作机制,加快推进试验区政策、规划方案拟定及报批等工作。防城港市成立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筹备委员会,与自治区各相关部门协同推进试验区规划建设。
创新专家智库合作机制,先后组织召开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战略对话会等重大活动;建立医学专家人才智库和专家咨询委员会,聘请俄罗斯国家科学院院士、苏州大学和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为试验区发展顾问、医学领军人才,推进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广西大学医学院等院校合作。
同时,完善与东盟和中亚国家驻华使馆合作机制,向比利时、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越南等国家捐赠医疗防疫物资,深入开展中印、中俄、中阿(联酋)、中沙(特)等投资合作项目洽谈,有力推动国际医学产业合作。
迈出试验建设“新步伐”
防城港市按照遵循总体筹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彰显特色的思路,围绕务实开展国际医学健康交流合作、创新发展现代医药产业、聚集发展传统医药与食品产业、大力发展医疗及康养服务产业等4个方面内容,构建高效运转的项目策划与建设协调机制,成立重点项目工作专班和一线工作组,统筹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推动“三园一中心”建设,开工建设医药制造产业园、医疗服务产业园,高标准谋划建设医学创新产业园,建成并投入使用5万多平方米的医学创新赋能中心,开工建设30万平方米GMP标准厂房。
在实验动物繁育产业方面,规划建设3460亩的广西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保育基地,吸引赛诺灵科等一批实验动物繁育、疾病模型构建企业进驻。目前已建有3家实验猴养殖企业,存栏实验猴最多达1万多只,设有2个动物实验室。
在药物临床前研究产业方面,引进军科正源等一批领军企业,落地全产业链“灯塔项目”是光科技系列产业项目。试验区第一家蛋白质药物生产线华仞项目将于2021年年底竣工。
推出精准支持“大礼包”
6月,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国家卫健委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改革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提出15条具体政策措施。
例如,促进医学国际合作,支持试验区定期举办国际医学创新合作论坛等系列国际性医药论坛,鼓励国内外知名医药高校和医疗机构在试验区办学办医;支持试验区建设应急医疗物资储备库等公共卫生项目,开展区域性典型疾病和重大传染病等研究和防控,提升国际公共卫生合作;支持国家鼓励类进口仿制药在试验区注册生产,推动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和东盟国家医学创新研发。
同时,建设国家食品安全与营养创新平台,提高食品产业创新研发能力,推动食品产业国际化合作。增设防城港市为药品进口口岸城市,在试验区建立综合保税区和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推动开展国际医药贸易。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加强对传统医药的创新研究和开发,推动传统医药产业发展。
打造先导产业“孵化地”
防城港市通过与国内高水平医院合作运营管理,采用“互联网+医疗健康”协作方式,建设一批专科医疗机构,建成集高水平临床诊疗、高层次人才培养、高标准科研创新转化为一体的综合性医疗机构。
在国家卫健委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的指导下,依托东兴中药材进口通关开放边境口岸等优势,在试验区落实食药物质相关政策运用引进相关原料并进行开发,打造国际性营养食品集散中心和加工基地。项目得到外交部支持,已完成建设方案编制,正在进行项目现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