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五明
2015年,为促进渔业食材行业健康发展,有着20余年海洋渔业养殖、内贸经营管理经验的马义信创立了广西义信渔业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义信渔业”)。经过6年多的开拓发展,义信渔业在原有开发渔业项目和贸易项目的基础上,开始全面进军外向型水产企业的物流贸易、市场产业园开发和水产品深加工、技工贸易领域。义信渔业还首创了中国—东帝汶“两国双园”渔业园区项目,堪称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从而达到合作共赢的典范。
向海图强
拓展国际合作崭新格局
6年前,为不断拓展海内外市场,马义信与公司高层人士对东南亚的海洋渔业产品市场进行了一番考察。在此次考察中,马义信了解到东帝汶有着丰富的海洋渔业资源,根据东帝汶的发展需求,在市场精准调查、分析、预测的基础上,义信渔业总投资2.6亿美元,于2018年在东帝汶正式开启了“东帝汶马纳图托拉雷安南渔业港水产园区”项目,即在东帝汶建设包括渔港和万吨级的深水贸易港、渔船造船厂、海产品海鲜分拣加工厂等项目在内的产业园区,在广西钦州市钦南区犀牛脚渔港码头西面建设水产贸易园区。
据了解,“东帝汶马纳图托拉雷安南渔业港水产园区”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增加东帝汶当地财税收入6400万美元,增加当地人员就业20,000人。并全方位为东帝汶培养海洋渔业产业链的技术经营人才,全面提升东帝汶海洋捕捞、养殖、加工、管理水平。
而对于我国而言,近年来,广西政府坚持陆海统筹规划引领,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抓创新、创品牌、拓市场和“港产城海”融合的发展思路,推动陆海经济联动发展。由于钦州市拥有天然的避风深水良港,地理环境优越,在这里设置水产贸易园区作为对接东帝汶海洋原生态海产品在国内到岸加工贸易的主要平台,可为钦州乃至北部湾渔业向海外发展产生“灯塔”效应,加快海外渔业资源开发利用。
建成后的钦州水产贸易园区,以东南亚丰富多样的水产品为依托,以广西首个活鲜水产建设平台为基础,以产业化经营为基本路径,以合理开发利用特色资源、发展特色产业为着力点,形成“龙头带基地、基地促龙头”的良性循环格局。据有关工作人员透露,钦州水产贸易园区建立初期可为当地每年增加税收3.6亿元,进入丰产期后每年可增加当地税收9.2亿元。园区极大程度上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多就业岗位安置转产转业渔民。同时,钦州水产贸易园区也给我国西南各省提供了一个地段更为便捷的水产贸易市场,还给世界各国提供了一个崭新、规范、标准的水产品交易集散地。
此外,在义信渔业与东帝汶合作的过程中,公司取得的关于东帝汶海洋7.5万平方公里渔场(渔业资源十分丰富)的55年捕捞经营特许权,也成为义信渔业对外开展业务的核心竞争力。
打破壁垒
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
近年来,义信渔业凭借良好的信誉和过硬的业绩,在业内赢得了一片赞誉之声。公司曾先后获得2019年中国品牌强国论坛“70年70系列行业品牌领军创新人物”、2020年“中国最具影响力行业领军企业”、2021年“中国民营经济最具影响力企业”“中国AAA级信用企业”等荣誉。马义信本人也先后荣获第三届中国品牌强国论坛“中国企业家精神创新人物”金獒奖、2019年中国经济发展高峰论坛“中国经济十大匠心人物”、2020年第四届中国品牌博鳌峰会“中国新时代(行业)十大品牌人物”、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最美守信创新企业家”、2021年“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等。这些沉甸甸的奖项,是对马义信多年来深耕水产市场,为中国—东帝汶两国渔业进步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充分证明。
同舟共济扬帆起,乘风破浪万里航。为加快“两国双园”渔业园区项目的建设步伐,义信渔业专门组成了国内外联动同盟,并积极寻求战略合作伙伴,协同创新发展,从而形成“投资建设—海洋渔业—加工贸易”的联合发展模式。经过3年时间的真诚沟通与合作洽谈,义信渔业与中铁广州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打破企业界限,在2021年2月签订了“中国—东帝汶两国渔业园区项目”的合作框架协议,一致同意互相“借势、借力、借脑”,一起办实事、办大事、办好事,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
敢冲善拼
奋蹄南拓新征程
曾经,“广西货”不走广西港,是广西海洋经济物流航运环节的无奈状况。“我们常说要想富先修路,在沿海地区要想富要先建港。”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海视察时,为广西向海发展指明了方向。
2018年3月,投资14亿元的广西北部湾千万标箱现代化港口工程建设现场推进会在钦州市召开。作为中国—新加坡互联互通南向通道建设集装箱海铁联运的重要枢纽,北部湾港由钦州港、防城港、北海港三大天然良港组成,具有大型、深水、专业化码头群形成的规模优势,资源丰富、区位独特,通过能力可达4.5亿吨,是名副其实的千万标箱国际大港。
当了解到广西政府及海洋渔业部门将探索建立“一带一路”向海经济北部湾先行区,加快向海开放国际间合作,利用海外资源和市场,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往来与交流合作后,马义信表示:“紧抓新时代发展机遇,意味着新的起点、新的攀登、新的奋斗。确定发展方向,则需要凝心聚力、敢冲善拼、迎难而上、攻坚克难,以‘拓荒牛、老黄牛’担当实干、踏实苦干、奋斗为荣的精神,突破企业发展瓶颈,实现企业发展。”
回首过去,“两国双园”渔业项目的顺利建设,已成为践行国家“一带一路”政策与沿线国家实现双边渔业合作的典范。它引进了绿色、标准、优质、安全水产品,打造了海外渔业综合服务基地,促进了渔民减船转产转业,引领富余渔业产能向海外发展,加强渔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技术推广体系,使得“产、学、研”紧密结合,为东帝汶渔业发展奉献出“中国智慧”“中国力量”和“中国方案”,让更多“中国制造”“中国创造”走进东帝汶寻常百姓家,惠及当地数以万计的人民。
展望未来,义信渔业将把“两国双园”渔业项目的实施作为良好开端,积极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类规则,推动健全渔业对外合作保障体系,培育渔业国际竞争新优势,不断开创义信渔业对外合作交流,为国家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本文配图由广西义信渔业开发有限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