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视窗

《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看山西》系列报道之五——

敢将长风舞战旗

——探索县域经济创新发展的“古县路径”

东瑞煤业调度指挥中心

东瑞煤业技能比武

□ 王丑龙 刘娟娟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资源依赖型地区如何实现县域经济绿色升级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地处太岳山脉腹地的山西省古县,通过两年多实践探索,走出一条特色鲜明、成绩卓然的“古县路径”。

主导产业:科技领航 绿色崛起

走访古县的煤矿,随处可听到绿色矿山、智慧矿山、矸石返井充填、沿空留巷、薄煤综采、任意截深割煤、自动化工作面等新名词,这是该县县域经济主导产业创新驱动和绿色崛起的生动见证。

2008年底,河北省冀中能源邢台矿业集团以控股方式接手山西省洪洞县洗煤厂1994年开办的老母坡煤矿。该矿总工程师刘平吉介绍,早在2009年,边技改边生产的山西古县老母坡煤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老母坡煤业”)就在临汾地区1.1米薄煤层率先应用综采工艺生产,单产能力一次跃升到6万吨水平,原煤生产人员工效达到28吨,稳居全国薄煤综采前列。后来,经过13年努力,又在“零煤柱切眼留巷对接开采技术”上取得创新性突破,实现了“跳采煤柱”完全回收,其技术辐射周边近4亿吨资源。在掘进工作面,通过采用EBZ-135型和EBZ-100型综掘机,使单进水平提高到500米以上。

踏着时代变革之浪潮,老母坡煤业奏响了“智慧矿山”建设的科技最强音。老母坡煤业分管机电设备的副矿长戴永亮介绍,他们去年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完成了安全监控、产量监控、人员定位系统等11个子系统建设,在3#煤层3112工作面安装了80个高清摄像头、200个传感器和采煤机控制系统,是古县第一家实施自动化智能开采,实现了技术难度相当高的任意截深割煤和“自动跟机作业,安全有人巡视,地面远程监控”目标,采掘工艺从高单普采达到100%综采、99%综掘,井下原煤生产人员减少30%,日采煤量达3400吨,单月最高产量达10万吨,并极大地推动了安全生产标准化晋档升级。这在世界煤炭开采领域都是一个创举。此后,在总结3112自动化工作面建设经验的基础上,该矿在远程控制、监视巡察、检修维护等方面进一步改进完善,又建成了5103智能化综采工作面现场。

为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延长矿井服务年限、减少巷道掘进量、缓解采掘接替紧张状况、改善矿井经济指标,自2012年开始,老母坡煤业逐步在全矿井推广了沿空留巷技术。目前,共计完成留巷进尺18,281.1m,矿井万吨掘进率由原来95m/万吨降至45m/万吨,合计增加效益3.19亿元。

另外,混合所有制改革让老母坡煤业能源回收率、生产效率得到根本性提升。避免了原来的小煤窑掠夺性开采对煤炭资源的破坏,并连续11年实现了安全生产,年产量迅速飙升。2020年纳税3.8亿元,成为对古县财政收入贡献最大的支柱性煤炭企业和翼中能源及古县所在的临汾市混改企业中发展最快、效益最好的标杆和典范,混改经验在全国得到推广。

与老母坡煤业一样,山西古县金谷煤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谷煤业”)也是邢矿集团的整合矿井。这两家煤矿有一个共同的“当家人”—邢矿集团总经理助理和金财。在和金财主持下,金谷煤业结合在采煤层矸石过多的实际情况,从去年初开始,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在山西首家规模化实施了“矸石返井,充填开采”环保增效项目,将地面原煤生产系统手选矸石和选煤厂矸石及煤泥,通过新建地面矸石返井运输系统,运输至11101工作面采空区,并且,仅用35天就将110台支架全部安装就位,创造了同类项目建设的“邢矿速度”。2020年6月29日,金谷煤业被临汾市能源局列为“绿色开采试点煤矿”。今年1月22日,金谷煤业开始在11号煤层启动矸石返井充填联合试运转,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金谷煤业矿长贾纪兵介绍,截至今年5月10日,该矿矸石返井量累计达151,756吨,占生产排矸量的一半,节省矸石外排费用1000万元、掘进费用160万元,并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置换出5万吨产能。由于推行矸石返井充填绿色开采,金谷煤业享受到可以两个工作面同时采掘的政策红利,增加了11#煤层工作面,实现了9#、10#与11#煤层的配采,一方面产能得到进一步释放;另一方面硫分高的9#、10#煤层和含硫低、煤灰高的11#煤层的煤混配起来销售,综合效益大大增加。

金谷煤业财务总监朱道珍介绍,金谷煤业投资8500万元,建成了年洗选标准煤120万吨的配套坑口洗煤厂,去年实现达产达效,被评为山西省第一批一级标准化洗煤厂;投入400万元,上马了矿井污水和生活污水深度处理系统;投入704万元,开展了剩余矸石的覆土处理;投入210万元,实施了矿区内的河道治理,在绿色矿山建设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行。

同样,山西焦煤集团汾西矿业东瑞煤业,从去年开始发挥后发优势,强化“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理念,在智慧矿山建设上高起点布局,实施了总投资2200万元、包含23个互联互通、数据共享的子系统在内的自动化平台建设,建成了万兆交换机连接服务器云数据平台、调度指挥中心、工业万兆以太环网及融合“智慧矿山”“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最新技术成果的安全生产管控、监督一体化平台。同时,投资8500万元,将2101首采工作面打造成自动化工作面,完成了矿井排水、井上下供配电、主提升和主运输、瓦斯抽放等地面及井下要害场所及工业视频、束管监测、产量监测、压风机无人值守、通风等自动化远程控制子系统建设,成为临汾市首家采用沿空留巷工艺并同时布局薄煤层自动化工作面的矿井,科技、工艺水平均走在山西省前列。

能源革命:以煤为基 多元突破

古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贾志俊介绍,该县积极响应省里煤化产业升级号召,立足煤焦产业绿色转型,特别是就地清洁转化、高效利用,引进山东省滕州市盛隆化工有限公司,整合当地2家嘉华企业的产能资源,新注册创立了现代化混合所有制煤化工企业—山西盛隆泰达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隆泰达”),打造晋南地区清洁能源和碳基新材料示范基地。

盛隆泰达的新建厂区位于古县经济开发区涧河工业园区,占地面积700余亩,项目总投资32亿元。其两座焦炉明年底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55亿元,安置就业400余人,带动周边就业2000余人,并在两年内达到3A级以上工业旅游景区条件。

古县县委、县政府还从襄汾县引进焦化企业宏源新能源有限公司,实施了年产216万吨、占地799.6亩、总投资32亿元的化产项目,建设炭化室高6.25米的3×65孔JL6253D型捣固式焦炉,并配套备煤装置、烟气脱硫脱硝、污水深度处理回用等设施,重点发展焦化——煤气——氢气——焦油加工——精细化工——碳纤维——高端材料、LNG、新能源高纯氢产业链条,通过规模化资源综合利用,最终建成技术先进、产品多元、附加值高、核心竞争力强的高端、智能、环保型循环经济产业园。其今年6月开工,2023年3月全部建成投产,达效后年产值约50亿元。

紧盯微纤维棉这一高科技新材料,古县新源盛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在前两期年产量达到6000吨的基础上,去年12月又开工新建了总投资2000万元、占地总面积24,865.4平方米的特种微纤维生产三期工程,主要建设一座建筑面积5900平方米的钢架结构联合车间,购置和安装24条生产线,配备24台电熔炉和24套拉丝、喷吹成型设备及附属设施,今年6月竣工投产。本期项目实施后,可增加营业收入2400万元。贾志俊介绍,该公司的三、四期工程全部完工达产后,总产能将达408万吨,营业收入可达9600万元,增加税收240万元,新增加就业135人。

而另一家工业企业山西国新正泰新能源有限公司,则在全省第一家试点建设年产千万吨煤焦气化氢生产基地,全力打造新能源“高地”。贾志俊称,氢是清洁能源,而且,对企业来讲,与高炉煤气、天然气比,氢气的成本最低。“这是真正的能源革命。有了氢能源这个‘杀手锏’,我们相信会吸引一批化工企业落户、扎根。”

文旅融合:牡丹领军 百舸争流

千年牡丹花盛开,美丽古县“热”起来。2021年4月27日,被列为临汾市十大节庆活动之一的古县第十四届牡丹文化旅游节在古县牡丹景区隆重开幕,众多游客纷至沓来。

古县三合村有一株距今1300多年的唐代野生紫斑白丹,株高2.3米,从围16米,冠幅面积33.2平方米,每年“五一”前后开花,今年更是多达1311朵。这株牡丹是我国现存最大的野生白牡丹,以这株唐代野生紫斑白丹和近年栽植的15万株形色各异的牡丹为主看点,沿长达18公里的石壁河流域,分布着牡丹园建筑群、汉白玉牡丹仙子雕像、落差43米的南山飞瀑、2600平方米大的荷花塘、绵延18公里的“人字闸”湖泊群等26处别具风格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形成总面积约54平方公里的牡丹风景名胜区。

古县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霍伟指出,古县的文旅产业发展实际上处于初级阶段。“从2003年开始,古县的财政形势好,便陆续投入5亿元~6亿元发展旅游,2008年还办了第一届牡丹节,之后每年一届没断过。但是,到2010年~2012年以后,因为煤炭价格跌到谷底,财政上基本就没再投钱了。”

县委书记庞明明2019年元月从塞外古城朔州调到古县主政后,将旅游经济作为县域经济绿色转型的重要突破口之一,以“赏千年牡丹,讲相如故事,扬太岳红色文化”为主线,以“文化+”“旅游+”为着力点,以牡丹旅游景区、相如公园、相如墓和纪念馆、太岳军区第一军分区旧址及太岳中学旧址为载体,组建了文旅融合工作专班,特别强化实施旅游发展要靠市场化的新思路,在就职3个月后亲自招来在首都拥有房地产、基金、医疗等多项产业并在全国整合了十几个4A级景区的北京山海文旅集团这个“金凤凰”,县里还配套成立了服务这个项目的公司——古县牡丹景区开发有限公司,使当地的文化旅游产业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

牡丹景区面积54平方公里,属于省级森林公园,有1000多亩13万株牡丹,包含70多个稀有品种。不过,由于牡丹花期每年就半个月,旅游产品少,留客时间短,一直是牡丹景区的短板。为此,聚焦国家4A级牡丹旅游景区内核提质和体制机制创新,古县按照“投资+运营+风险承担”的模式,去年以来,由北京山海文旅陆续投进来1500万元,相继建成采花小道、温泉养生和准备举办大型赛事的国际标准足球场及游乐场。古县牡丹景区管委会副主任闫光明介绍,山海文旅今年又围起200亩地,规划建6条七彩滑道,其中1条已经建起,其他正建;47米x400米温泉疗养区,“今年暑假将全部投用”;卡宾车、越野车赛道项目也已落地,正搞场地建设;借助景区内温泉出水温度52摄氏度的有利条件,加紧扩建7个室外高端游泳池,今年8月可投入使用;通过反季节种植建起了室内花卉馆,一年四季都可以看到雍容盛开的牡丹花。

山西省林业厅一位副厅长到古县检查工作时提出,3年内要在古县牡丹景区建成全国最大的牡丹基因库,其将成为景区发展的又一新亮点。

今年的牡丹节从4月27日开幕到5月10日,以“五一”长假期间为主,牡丹景区接待游客累计约9万人次,云顶小镇接待游客约3万人次,党家山累计接待游客350余人……综合计算,“五一”期间牡丹文化旅游节带动的旅游收入达2000余万元。

抗战时期,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带着总部机关和警卫部队500人左右,曾在北平镇七里坡村住过好几天,曾调兵歼灭了妄图袭击八路军总部的日军。南坪乡的另一个村,曾是129师师部驻地。陈赓大将曾率领358旅在县城附近打过仗,该县深入挖掘和塑造古县独有的红色旅游品牌,实施了贾寨村太岳军区第一军分区遗址红色教育基地设施完善和乡村旅游综合体建设、太岳中学旧址修复改造等项目,为红色旅游发展注入了新元素。

同时,这个县聚焦“短途旅游,周末经济”风尚,确立了“康养古县,夏养古县”新定位,启动了投资3000万元的云顶小镇儿童乐园及生态观光园和祖师顶康养基地建设;致力挖掘传统文化、乡土文化、特色文化资源,变农业资源为旅游资源,变农副产品为旅游商品,在全国首次开展了“绿水青山二十四节气,时节如流美丽古县”精品乡村游活动,包括“立春点亮幸福城”“谷雨三朝观牡丹”“小满忆苦党家山”“白露时节品核桃”等;聚力打造中线牡丹景区“休闲养生游”、北线相如文化—红色文化“文化研学游”、西线古阳镇霍山老爷顶—云顶小镇自然风光—热留村关帝庙—党家山天然氧吧“生态登山游”、南线唐代县城遗址—南垣乡祖师顶—古驿道—淤泥河古战场“历史风情游”等4条精品旅游线路,全域旅游和文旅深度融合得到全面推进。

特色农业:双雄并举 蓄势待发

古县核桃生产有2000余年历史,是山西省三大传统核桃产区之一。其面积最大时达58万亩,1958年被国务院授予“干果经济林之乡”称号,20世纪70年代核桃曾出口到美国、加拿大,2010年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称号。

2019年初庞明明到任后,下决心挽救和做大这一惠及千家万户的富民产业。当年4月,古县县委、县政府决定成立古县古树食品有限公司。据古县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牛鸿祥介绍,该单位在县内一个煤矿有股份,近三四年每年有3000多万元分红进账,“庞书记便拍板,让公司承担起这项挽救工作。”

古树食品公司一期工程投资3500万元,目前已建成生产加工车间、分拣车间、包装车间、控温冷库及产品展示展销厅、现场品尝体验区等。该公司的4条烘烤类、高水分类、古树原果精选类、冷榨精炼保健油生产线,年可加工核桃仁100万斤,年产值可达8000余万元。公司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签订了核桃产品开发合作协议,研发试产出即食休闲类、功能食品类、古树原果类三大系列39种产品,同步完成了“古岳古树”商标注册、产品包装策划,开办了电商网店,还建立了线上营销、网红直播销售等新型销售渠道。同时,在全县7个乡镇发展20多个合作网点或经销大户,带动全县7850户核桃种植户户均增收700元以上,直接吸纳800余名劳动力承担核桃收购、初加工、人工包装、原料与成品出入库和车间清洁等工作,还建立起扶贫小车间,就近招录60名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就业。

在另一个战场上,古县县委、县政府去年以来充分发挥地理环境独特、野生中药材资源丰富、品质纯正优良、药茶应用历史悠久的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连翘为主的药茶产业。目前,该县年可生产各类药茶30余吨,初步形成了采连翘叶、炒连翘茶、卖连翘茶的产业链条。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李红莲介绍,古县野生连翘有30余万亩,主要分布在南北山区的三合镇、南尧乡、北平镇。全县现有5个药茶企业及合作社生产连翘叶茶、蒲公英茶、黄蜀葵茶、菊花茶等,嫩叶做绿茶,大叶、老叶做红茶、黑茶,年产量20万吨。

地处永乐乡的裕丰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2013年成立以来,以草峪岭一带优质连翘叶为原料,年加工“尧羽”牌连翘叶茶10余吨,去年11月获得“山西药茶”首批品牌使用权,产品销到香港、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南非、日本等国家和地区。2020年5月全国“两会”所饮茶品,就由其提供。

党家山村村委主任党海军,去年从南方请回炒茶师傅,建了个连翘茶加工厂,今年初又和襄汾、乡宁的2家药茶生产企业在临汾成立了销售公司,已经销出去5000斤。党海军称,他在甘肃兰州和省内的运城、闻喜都有销售点。“这个项目一年能做4个半月,我今年计划卖到5万斤。药茶能带动农民就业增收,我觉得挺好。”

古县古树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自2018年5月2日创立至今,致力用10年时间,自筹资金3500万元,建设万亩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建设,发展道地中药材有机、无公害、标准化种植。现已流转土地3500余亩,其基地的兴建,对于古县的药茶产业发展将更有利。

古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陈伟国归纳了古县发展药茶产业的4条基本做法:一是抓标准化原料生产基地建设,去年以来共建标准化原料基地5000余亩;二是用好“山西药茶”公用区域品牌,2020年6月16日,举办了山西药茶产业联盟第三次交流会暨山西药茶区域公用品牌授权仪式;三是通过520县长直播带货、网红推介和参加省药茶品鉴会、曲沃国际蔬菜博览会等活动,线上线下齐发力广开销路;四是对县域内药茶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收购本县贫困农户采摘的连翘叶及其他药茶原料,按照收购额20%给予奖补,4家企业均获得奖励资金。

古县县委副书记、县长赵晨伟表示,该县下一步将围绕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成立技术专家委员会、研究制定药茶标准、搭建信息平台、运营公用品牌、搭建营销网络、培育企业发展梯队等重点工作,以企业为依托,扩基地、强龙头、抓研发,并建立质量追溯体系标准,实现选址、种植、仓储、初加工、生产、销售等环节全过程监控,进一步提升药茶企业质量,最终在产品种类、形式、口感、功效上实现“茶的味道,药的功效”的基本目标,努力推动古县药茶产业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绿色转型唱大戏,敢将长风舞战旗。古县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本文配图由王飞提供)

2021-06-17 ——探索县域经济创新发展的“古县路径” 《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看山西》系列报道之五——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39328.htm 1 敢将长风舞战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