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小龙 胡 兴
近年来,湖北省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疫后重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大力弘扬“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精神,全面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优化制度供给持续推进营商环境革命,助推全省经济持续回稳向好发展。2020年全省市场主体净增29.4万户、办税市场主体净增22万户,武汉市在全国营商环境评价中被列为标杆城市,襄阳市区域性统一评价典型经验被《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0》在全国推广,宜昌市“六多合一”改革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
加快“瘦身”改革
实现四个“更加”
政务环境更加规范高效。湖北省政府先后取消、下放、调整省级行政审批事项787项,对已取消下放事项及时评估,对运行不畅的事项及时调整优化,不断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措施,确保“放得开、管得住”;建成了上连国家、下接市县乡村、横联省直部门的电子政务外网,“鄂汇办”App注册用户达1600万,占全省常住人口的1/4;出台省市县乡村五级事项清单,统一办事指南要素标准实现“五级118同”;全面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引入自助服务终端,打造24小时工作的自助服务区,全天候为公众提供服务,政务服务“好差评工作机制建设”全国领先;自然资源部门免费为项目压覆矿产资源提供查询服务,审批效率提高70%。
市场环境更加便利宽松。一是严格执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9年版)》,开展公平竞争审查,企业投资准入门槛更趋宽松。二是以涉企领域审批制度改革为抓手,在全国第2个完成电子印章系统开发建设,企业开办“210”标准(一表申请、一窗出件,一日办结,零费用)全面实现,部分地方企业、个体工商户设立登记最快五六秒钟办完;2020年全年免费赠送印章9.19万套,为企业减免费用2214万元。三是全面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实现“照后减证”和“准入”“准营”同步提速,办理业务33.4万件、惠及企业18.47万户。四是不动产登记实现“一窗受理、集中联办”,一般登记5个工作日、抵押登记3个工作日办结。五是实施施工图设计文件分类审查改革,工程项目审批“80、60、40”目标基本实现。六是企业注销便利度大幅提升,材料精简40%,时间压缩60%,简易注销公告时间由45天压缩到20天。七是认真执行涉企收费清单管理,动态调整收费标准,湖北省定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实现“零收费”。八是围绕融资、用能、物流等方面出台四轮降成本政策举措,2020年累计新增减税降费949亿元。
法治环境更加公平完善。一是《湖北省优化营商环境办法》于2020年10月1日起施行,《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办法》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二是正式上线全省统一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依托平台开展“双随机”抽查2500余次,开展部门联合抽查530多次。三是各级法院创新运用“活封”“活扣”等方式,为企业纾困解难;全面推动执行案件繁简分流,确保有财产可供执行案件法定期限内结案率达到90%以上,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合格率达到95%以上。四是各级检察院对涉企案件开通“绿色通道”,做到案件“当日来、当日转、当日送”;对不需要继续羁押的,依法及时建议办案单位予以释放或者变更强制措施。五是公安系统建立“一企一警”,当好服务企业群众“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六是清理湖北省政府及省政府办公厅现行有效的规范性文件1169件、省直部门与优化营商环境不一致的文件193件。
开放环境更加循环畅通。实施“一地一策”,探索发展跨境电商“线下自提”“保税备货+邮快件”市场采购通关新模式。完善“企呼关应”机制,提供多种通关模式“菜单”,企业按意愿自主“点菜”更加方便;武汉港、黄石新港、宜昌云池港实现进口货物“船边直提”和出口货物“抵港直装”作业模式,“提前申报”“两步申报”等多种通关模式供企业自主选择。拓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服务功能,整体通关时间进一步压缩。全面落实口岸减税降费措施,规范和降低进出口环节合规成本,外贸企业负担进一步减轻。推进水、陆、空通道畅通,支持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打造中部地区枢纽港,推动湖北——关西直航常态化运行,推动中欧班列(武汉)开展运单归并、车边验放、转关无纸化等业务,武汉铁路口岸与特殊监管区域(保税监管场所)实现“物流一体化”。
坚持“四高”目标
取得显著成效
坚持高站位统筹,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去年武汉解封之后,湖北省重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个大动作就是召开全省推进营商环境建设大会,省、市、县三级迅速成立了由党委或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挂帅的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今年1月4日,湖北省委省政府在新年首个工作日召开了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会议一直开到乡镇、街道一级,部署优化营商环境具体工作。
坚持高标准谋划,政策供给持续丰富。先后研究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黄金30条”“新30条”,政策利好持续释放;印发《弘扬“店小二”精神“十必须十不准”》,向所有市场主体作出了湖北承诺;颁布了《湖北省优化营商环境办法》,为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法治保障;制定《湖北省营商环境问题投诉联动处理办法》,切实维护好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在此基础上,还配套制定了重点任务清单、年度工作要点及部门具体实施方案,通过明确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打出政策组合拳。
坚持高规格推进,工作合力不断聚焦。自2020年5月以来,湖北省委主要负责同志在召开会议、走访企业、调研等场合,100余次谈及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对营商环境相关报告作出批示30余次,亲自审定、亲自部署营商环境督查工作。湖北省政府将营商环境和项目建设作为湖北省疫后重振的软硬两大支撑,主要领导逢会必讲营商环境,主持召开营商环境领导小组“月调度”会议,推动一网通办、工程项目审批等关键领域改革。围绕“清、减、降”(规范性文件清理、政务服务减审批、降涉企收费)、转供电整治等突出问题进行专题研究,部署集中攻坚工作。2019年以来,湖北省委、省政府组织开展营商环境督查5次,开展市州、县市区营商环境评价2次。
坚持高频次宣传,工作氛围日益浓厚。营商环境工作开展以来,通过“报刊网微端”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开展政策解读,不断提高政策知晓率、惠及面。2020年以来,通过新闻发布会、图解、音视频等方式,对相关政策进行全周期解读100余次;在媒体开设弘扬“店小二”精神专栏,在湖北省政府门户网站设置政企互动(营商环境投诉)平台,努力营造优化营商环境的强大气场。开展常态化联系走访服务企业,仅去年疫情解封后一个月内,35位湖北省领导率先垂范,走访服务企业114家、解决具体问题203个。湖北省优化营商环境办分两批精选出来的31项典型经验在全省复制推广,身边典型的标杆引领作用引发“鲶鱼效应”,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加快形成,“人人争当‘店小二’、人人都是营商环境”正成为全省上下常态化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