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关注

办好博览会 建好示范区

宁波打造中东欧国家牵手中国“三个首选地”

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整车出口

宁波三江口

2019年6月8日,首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暨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在宁波开幕

首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外商洽谈

宁波老外滩

□ 段琼蕾 单玉紫枫

今年2月,在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愿积极利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等平台扩大自中东欧国家进口商品;要加强地方经贸合作,继续推进宁波、沧州等地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产业园建设。一时间,宁波全城振奋。

“近年来,宁波把加强与中东欧各国合作作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突破口,积极构筑中国与中东欧各国交流合作的大平台,已召开3次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促进部长级会议,举办4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投资贸易博览会,并于2019年成功升级为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在贸易往来、投资合作、人文交流和长效机制建设方面取得成效。”宁波市商务局局长张延表示,此次峰会提及宁波,标志着宁波迎来了“一带一路”建设新机遇。

2018年,宁波启动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提出“三个首选之地”的建设目标,即将宁波打造成为中东欧商品进入中国市场、中国与中东欧双向投资合作、中国与中东欧人文交流“三个首选之地”。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这一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根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地方政府参与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绩效评估指数排名,宁波连续两年获得全国第一。很显然,宁波距离三个“首选之地”的目标越来越近。

下一步,宁波将加快制定高水平建设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总体方案,发挥规划引领作用,进一步打响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品牌,加快建设中东欧国际产业合作园,努力打造中国—中东欧国家航运物流中心、经贸促进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人文交流中心。

中东欧商品入华“首选之地”

“目前,手头的捷克水晶订单已经排到明年3月。”张鹏是宁波保税区亚昇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2018年中国—中东欧国家投资贸易博览会期间,他在宁波国际会展中心开了捷克国家馆。此后,张鹏陆续将水晶制品、啤酒还有蜂蜜蛋糕等捷克特色商品引入国内。以捷克水晶为例,他在线下已建立7家直营店,另外与上市公司联姻,与2000家线下家居门店有水晶合作。从宁波出发,这几年“亚昇祥”俨然成了捷克商品的“中方代言人”。

与张鹏专注引进中东欧的消费品不同,黄咚咚则看中了这些国家的高新技术。“大学一毕业我就开始做波兰的进出口生意,2014年了解到宁波有中东欧国家特色商品展就慕名而来。正好搭上政策的东风,加上不断参加展会,业务越做越红火,每年能销售上万件波兰头盔,在全国20个城市有分销商。头盔来自全球著名安防企业KZPT公司,它不仅能抵御烈火的考验,还能抵挡重物的冲击。”宁波柯维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黄咚咚介绍说。

为了把宁波打造成为中东欧商品进入中国市场的“首选之地”,2015年中东欧国家特色商品常年展项目在宁波国际会展中心落地,展示商品达4000多种。该项目已在全国6省16市设立36家中东欧特色商品直销中心,与宁波保税区中东欧贸易物流园基地形成“前店后仓”联动发展格局。升级后的中东欧国家特色商品常年馆6月将亮相。

波兰牛奶、塞尔维亚婴儿米粉、罗马尼亚无花果可可酱……琳琅满目的中东欧商品,正不断经宁波进入中国老百姓的“购物清单”,宁波与中东欧合作实现新跨越。据宁波海关统计,2020年,宁波与中东欧国家贸易额达到295.2亿元,同比增长3.7%,占全国比重4.12%。今年前4个月,宁波对中东欧国家进出口额为119.6亿元,同比增长48.8%。其中,进口26.9亿元,增幅达到241.2%;出口92.7亿元,增长27.9%。

这些中东欧国家以及商家为何对宁波情有独钟?除了因为有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和中东欧国家特色商品常年展等平台外,宁波还有诸多优势,为中东欧特色商品进入中国提供便捷通道——

宁波舟山港与中东欧国家“五海六港”合作机制初步建立,2020年集装箱运输量达60万标箱;早在2019年6月,宁波率先推出“跨境电商中东欧国家拓市行动”,京东、网易考拉等线上平台先后开设中东欧商品联合馆和旗舰店;宁波有针对中东欧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检验检疫试验区,通关放行更高效;宁波海关出台32项针对中东欧商品进口的便利举措……

未来,宁波将支持龙头企业组建中东欧商品采购联盟,打造中东欧商品进口从源头到中国市场消费者全供应链的综合服务平台;创新金融手段,鼓励金融机构针对中东欧商品进口开发个性化金融支持政策和信用保险政策,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双向投资合作“首选之地”

年产30万吨匈牙利量子水泥合资项目,最终选择落户位于宁波余姚的中东欧国际产业合作园。该园区招商负责人介绍说,这一量子水泥技术是基于匈牙利科学院院士、量子物理学家Balogh Istvan对混凝土材料长期的量子学实验研究而得,技术水平全球领先。

作为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的核心区域,尽管启动建设不到一年,中东欧国际产业合作园已有在谈中东欧项目超30个,超级跑车、智能纸托盘等4个项目已签订框架协议。

如何让这些项目来得了、落得下、能发展?中意宁波生态园管委会负责人说,园区确立了打造宁波对外桥头堡、浙江主动融入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排头兵的目标,通过加大协同推进力度、全力打响园区品牌、加速布局招商网络、全面提升配套水平、持续壮大人才队伍,积极构筑与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通道。

在加速布局招商网络上,为进一步推进“双向交流”,中东欧国际产业合作园在匈牙利布达佩斯设立中东欧创新基地,联动周边国家,搭建中东欧项目服务网络;充分发挥上海虹桥“中意楼”区位优势,积极拓展项目、人才、资金等资源,推动中国—中东欧国家企业的交流合作。

在全面提升配套水平上,总投资9.55亿元的中东欧中小企业集聚区正在加速建设中,未来将实现中东欧项目“拎包入住”;1000万元的中东欧项目专项培育经费已落实,正在探索设立中东欧产业投资基金,积极解决中东欧项目落地“最后一公里”等。

不只“引进来”,还要“走出去”。“5月底,首批团队到达波兰开展项目工作。目前,生产线设备已基本制作完成,预计6月底完成国内调试,7月底装船,9月底抵达波兰工厂进行安装调试,力争明年3月投产。”拓普集团波兰汽车零部件制造中心项目负责人介绍说,波兰地处中欧,公司在此布局产能可有效辐射德国等周边国家,为客户提供更好的配套服务,同时也为公司未来的订单提供充足的资源保障。

宁波敏实集团在塞尔维亚、捷克投资新能源汽配项目,投资额超过1.5亿美元;宁波均胜集团在中东欧5个国家设有生产基地,其中匈牙利工厂是全球规模最大、设备自动化程度最高的安全气囊工厂……在中国—中东欧合作的大框架下,以双向投资为新引擎,曾以“单项冠军”闻名全国的“宁波制造”,正跑出国际产能合作的“加速度”。

截至2020年底,宁波与中东欧双向投资项目达160个,投资额5.63亿美元,占全国与中东欧双向投资额的1/20,双边投资总量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引进来”和“走出去”优势明显。

人文交流“首选之地”

常言道:唯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远。除了经贸上的互利共赢,宁波与中东欧之间的人文往来也愈发紧密,交流形式愈发多姿多彩。

今年,塞尔维亚华人商业联合会会长郭晓一直在谋划一件大事,要把“中东欧之家”开到全国60个城市。按照他的设想,“中东欧之家”绝不只是卖东西的“超市”,而是一座全方位展示中东欧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的“城市会客厅”。目前,除宁波总部外,宁波市已在杭州、武汉、福州、西双版纳、三亚五地建有“中东欧之家”。

“‘中东欧之家’每在一座城市落户一年,我们都要推动它和中东欧的一座对等城市结为友好城市,推动双边的考察交流。只有‘走出去’,才能把海外的技术和人才‘引进来’;只有实地接触,才能让中东欧国家的文化魅力深入人心。”郭晓说。

郭晓还透露,他们已和素有塞尔维亚“网坛一哥”之称的网球明星德约科维奇的经纪人做了交流,考虑在宁波建一个网球俱乐部。未来还打算在宁波举办塞尔维亚篮球友谊赛,邀请专业运动员选手来宁波。

与此同时,宁波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中东欧品牌文化月”,不断提升市民对中东欧品牌与文化的认知。

“我们联合了宁波的5所高校,每所学校内都开有一家中东欧优选进口商品体验中心,定期以国家主题月的形式宣传中东欧国家,让中东欧的品牌、商品在师生、家长心中‘种草’。未来,还将覆盖杭州、武汉、重庆等地高校。5月,我们还参与了镇海蛟川双语小学的双语文化节,让孩子们用英语介绍中东欧的美食风情。”宁波新贸供应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志光介绍说。

陈志光所在的公司,还运营着一个重要平台——中国(宁波)中东欧青年创业创新中心。接下来,他们计划打造中东欧品牌馆,并通过出版《中东欧指北》手册、举办短视频大赛及中东欧文化知识竞赛,促进文化交融创新。

截至目前,宁波与中东欧国家的22座城市建立了友好关系,与文旅部共建索非亚中国文化中心。宁波的高校还设立了波兰、捷克等语言文化中心,宁波与78所中东欧院校开展100多个合作项目。

(本文配图由宁波市委宣传部提供)

2021-06-03 办好博览会 建好示范区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38917.htm 1 宁波打造中东欧国家牵手中国“三个首选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