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李韶辉报道 日前,由中国招标投标协会主办、中国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承办的“协同共建招标采购全流程数字化实践应用研讨会”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国家发改委法规司司长杨洁在会上表示,招标投标领域要加快推进全流程数字化,全面实施“互联网+招标采购”升级版,研究建立集中批量招标制度。
杨洁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全面推广电子招标投标是落实国家“互联网+”行动、加快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优化招标投标市场环境的内在要求,也是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保障招标投标活动顺利开展、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现实需要。近年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推进招标采购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招标投标电子化实践取得了可喜成就,改革创新更加活跃、技术支持更加成熟、在线监管更加有力。同时也要看到,当前招标采购全流程数字化在互联共享、制度标准、监管能力等方面还有差距,应当直面问题,破解难题,通过深化招标投标制度改革创新,助力和促进高质量发展。
杨洁强调,站在“十四五”新的历史起点上,招标投标领域要加快推进全流程数字化,全面实施“互联网+招标采购”升级版,加强数字化、智能化新模式的法治规范和制度保障,着力提升招标投标电子交易和服务监管水平。
一是加快实现平台对接和信息共享,加快推进全国范围电子招标投标平台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鼓励利用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探索跨区域评标专家远程抽取、异地评标和CA互认,逐步实现全国共享互认。
二是加快完善法律制度和标准规范,全面修订网络招标采购全流程专业化交易技术标准和数据规范,力争在2022年底前完成编制工作。
三是加快改革完善招标投标制度,坚持改革和完善依法必须招标制度和招标投标程序规则,研究建立集中批量招标制度,推进公共资源交易特别是招标投标领域理论突破和制度创新。
2021年4月,水利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下发《关于联合开展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电子招投标监管试点工作的通知》,以山东和陕西两个省作为试点省份,汇集各方力量来推进工作,力争在实践中做到管用、实用、好用。
水利部水利工程建设司督察专员田克军在致辞时表示,水利部将在“十四五”以及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推动智慧水利建设,更好地实现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电子招标投标监管将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综合运用新技术,推动水利行业招标投标监管活动从事后抽查、静态监管向事中事后、动态协同方式转变,并将从5个方面开展好工作。
据介绍,这5方面工作包括:搭建水利行业电子招投标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国一张网”,实现投资项目招标投标全过程在线分级监管和闭环监管,实施数字化监管,实现横向、纵向相互融通贯通的监管,实现水利行业信息全国一网通。
国家发改委体改司处长邢晓东在致辞时指出,近两年来,中央对于数据要素的政策持续发力、层层递进、逐步深化,为包括招标采购在内的相关领域创新提供了良好政策环境。2021年年初,中办、国办印发《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提出要健全市场化交易平台,逐步推进全流程电子化交易。目前,国家发改委正按照中央的要求加快制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文件,针对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问题提出更多新措施。
“当前,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都将落实电子化招标系统作为改善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这也是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重要进展之一。”邢晓东表示,要以问题为导向,在创新技术实践的基础上加快形成数字化招标采购服务体系,进一步解决招标采购全流程数字化交易实践的技术难点。同时,政府要转变监管理念,创新监管方式,激发资源要素开放流动与竞争交易的动力和活力。
来自企事业单位、交易平台、招标代理机构、地方招标投标协会、科研院校等相关代表400余人参加会议。各领域代表围绕招标采购交易全流程数字化应用,聚焦行业痛点堵点难点,探讨了提升招标采购效率价值、优化市场营商环境的可行路径、科学方法和有效举措。